丟了“魂”的中國足球,需要找到自身特點

55歲的賈秀全,當過國家隊隊長,榮膺過“亞洲盃最佳球員”,還是中國球員早期留洋歐洲和日本聯賽的標誌性人物。回顧40多年的足球生涯,他表示,

當球員要比做教練精彩。

丟了“魂”的中國足球,需要找到自身特點

從男足再到女足領域當教練後,賈秀全坦言,對運動了解得越深入,他肩上的壓力就越大。對於所帶的女足隊伍,他說,“鏗鏘玫瑰”精神的傳承和肯付出的投入態度,是這批隊員們在他看來非常可貴的特質。

丟了“魂”的中國足球,需要找到自身特點

回顧40多年的生涯,他說,作為曾經八一隊培養出的球員,他也算一個“老兵”,他們這代人對中國足球一直有著滿腔熱血,但沒有想到的是,“中國足球(經過)我們這代的輝煌,最後怎麼會走到這個地步。”

他認為,一個是技戰術特點,一個是精神力量,這兩方面構成的“魂”,中國足球丟了。

丟了“魂”的中國足球,需要找到自身特點

在技戰術特點方面,賈秀全認為,以前我們踢球有高有快,在亞洲佔便宜。現在到底特點在哪,還沒找到,隊伍總是起伏不定。而日本、伊朗甚至卡塔爾這些球隊特點都很明顯。我們現在可惜沒有一個支撐點,如果解決了這個問題,未必我們踢不過韓日,中國球員先天條件在亞洲還是可以的。

丟了“魂”的中國足球,需要找到自身特點

另外,就是競技體育需要的精神,“有時候錢掙得多了,反而亞洲地位在下降。缺少的還是魂,是精神。”

青訓落後,或者說球員高薪鬥志不足,這些都無法掩蓋足球作為一個團隊運動的屬性,每支球隊都應該有自己鮮明的技戰術特點,也就是所謂的“標籤”。比如,提到西班牙,我們就知道他們是傳控足球的代表;說起荷蘭,其全攻全守、不進攻勿寧死的打法也獨樹一幟。但是提起國足,我們自身的特點到底有沒有?其實學誰都不重要,關鍵是真正學到了什麼。


丟了“魂”的中國足球,需要找到自身特點

不過,近些年切身感受到中國足球大環境的改變、改革發展的進程後,賈秀全坦言,只要國家隊需要,他們這批足球人還是會義不容辭地付出。“我們距離決賽舞臺太久了,該學習的還是要學習,學習是為了將來能打敗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