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好”的民企繼續前行

原標題:鼓勵市場擺脫不良情緒 支持“好”的民企繼續前行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有市場需求的中小金融機構加大再貸款、再貼現支持力度,提高對小微和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同時,針對當前民營企業融資難,運用市場化方式支持民營企業債券融資,由人民銀行依法向專業機構提供初始資金支持,委託其按照市場化運作、防範風險原則,為經營正常、流動性遇到暫時困難的民營企業發債提供增信支持。

人民銀行發佈公告,為改善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融資環境,人民銀行今年6月增加了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1500億元,現決定在此基礎上,再增加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1500億元。

同時,人民銀行還決定引導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穩定和促進民營企業債券融資。

應當說,具體政策幾乎第一時間落地,體現了極高的效率。

一些觀點認為這是急於救市的體現,即市場存在一觸即發的危機,令政府不得不出手救助,以免產生金融風險。持有這種觀點的或許大多數是業務處於風險邊緣的金融從業人員。

事實上,目前存在的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就是這些金融從業人士、金融機構以及大股東通過加槓桿方式進行擴張資產規模,賺取更多“泡沫收益”的結果。

目前的確有一些民營企業遇到困難,但並沒有全局危機。隨著信用收緊,很多民營企業面臨資金鍊緊張困境。普遍存在的這種現象強化了市場的風險偏好,對於很多狀態良好的企業也產生了影響。因此,當前採取的措施,就是緩解市場這種非理性的緊張情緒,穩定市場預期。

因此,這次行動的目標是針對遇到流動性問題、但有市場、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 由專業市場機構按照市場化運作、防範風險原則,為有財務可持續性和發展潛力的民企提供資金支持。

因此,這是一次完全市場化的行動,並非為民企信用風險兜底,更不是“量化寬鬆”。

由於當前大量民營上市公司大股東股權質押出現風險,所以,出現了兩個層次的影響,一個是影響企業發展本身,另一個是對股市的影響。

應當說,此次政策主要是幫助一些優質的企業緩解流動性風險,而不是“救助股市”,但是,在客觀上,這些上市公司解除了股權質押風險,也有利於股市穩定。不過,不能因果倒置。

長期以來,中國的金融監管部門承擔多重任務,一方面是自身的責任,即進行金融監管以及推動金融改革,另一方面,則是推動經濟發展。

在以往實踐的過程中,往往是經濟增長作為優先目標,金融市場在價格發現、風險定價等方面則遲遲不夠成熟。同時,為了經濟穩定和增長,相關干預在客觀效果上也產生了一些道德風險:市場認為監管部門會有“底線”,這個“政策底線”的存在意味著自身冒險行為的成本比較低,這會令整個市場熱衷於做多。

現在,中國改革的目標是要實現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尊重市場規律,避免繼續“兜底”思維導致市場缺乏風險意識,而是“要建立良好的行為制約、心理引導和全覆蓋的監管機制,使全社會都懂得,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借錢是要還的,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

應當說,市場也存在矛盾情緒,一方面,民營企業與投資者希望政府能夠出面救助,避免損失;另一方面,他們也很清楚,無條件的救助會增加道德風險,讓市場永遠無法出清,從而積累更大的風險。因此,那些競爭力弱、資產質量差的企業應該接受出清的命運,但是,那些有市場、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也不應該“錯殺”。政府所做的,就是鼓勵市場擺脫恐慌情緒,避免一刀切式的非理性判斷民營企業信用風險,而是實現理性的價值發現。

能夠上市的民營企業是中國民企當中最優秀的部分,出現如此大規模的大股東股權質押風險,意味著一些企業家脫離了企業發展的初心,更在意個人的收益,並將上市公司以及其他股東置於風險中,如果因此丟失控股權也是市場的懲罰。

當前採取的措施,是針對企業穩定與發展,而不是維護大股東個人利益與地位,儘管客觀上可能幫助了這些大股東渡過難關,但是,市場和企業家們不應該繼續存有僥倖心理,應該專注於上市公司的發展,為廣大投資者創造更好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