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委:廢鋼鐵等8種固體廢物被調入限制進口目錄

中國繼續加大對進口固體廢物的管控力度,根據生態環境部等四部委公告,廢鋼鐵、銅廢碎料、鋁廢碎料等8個品種固體廢物已被調入限制進口目錄,自2019年7月1日起執行。

據生態環境部微信公號消息,近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聯合印發調整進口廢物管理目錄的《公告》(2018年第68號),將廢鋼鐵、銅廢碎料、鋁廢碎料等8個品種固體廢物從《非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調入《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自2019年7月1日起執行。

此前在2017年7月,中國政府發佈《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正式對進口洋垃圾宣戰。2017年7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佈《關於印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對禁止固體廢物進口設定時間表。

生態環境部表示,調整《進口廢物管理目錄》是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貫徹落實《實施方案》、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的既定安排,此前已經調整過兩次。

據介紹,在2017年將生活來源廢塑料、未經分揀廢紙、廢紡織品、釩渣等4類24種固體廢物調整為禁止進口的基礎上,2018年4月調整了第二、第三批目錄:將廢五金、廢船、廢汽車壓件、冶煉渣、工業來源廢塑料等16種固體廢物調整為禁止進口,自2018年12月31日起執行;將不鏽鋼廢碎料、鈦廢碎料、木廢碎料等16種固體廢物調整為禁止進口,自2019年12月31日起執行。同時,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回收銅、回收鋁原料產品質量標準,符合國家有關產品質量標準的回收銅、回收鋁原料產品,不屬於固體廢物,可按普通自由進口貨物管理。

資料顯示,固體廢物又稱為“洋垃圾”,“洋垃圾”貿易最初是以走私形式逐年在中國內地蔓延開來的,始於上世紀八十年初,主要以走私發達國家廢舊服裝為主。第二波“洋垃圾”在中國氾濫,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主要是發達國家淘汰的各類消費類電子產品,一度以二手電視機、電腦為主。

據央廣網2017年7月報道,中國是目前全球最大“固體廢物”進口國,年進口量佔全球年產生量的56%,2016年進口量達730萬噸,總值37億美元。但近幾年來,一些不法商人頂著“進口固體廢物”走私廢舊服裝為主、非進口電子設備等洋垃圾,不但造成環境汙染,也損害公眾的健康。

據此前生態環境部公佈的數據,今年截至11月15日,全國固體廢物進口量為1861萬噸,同比減少52.8%,為順利完成2018年改革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曾在11月底舉行的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部際協調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表示,要積極推動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修訂,力爭法律早日修訂出臺,為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