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趙末期,他為自保倉促下達一命令,滅了這個民族還建立了新政權

石虎統治下的後趙政權,可算得上最黑暗的時期,自己荒淫驕逸,壓迫數以萬計的老百姓,而自己身邊,幾個忤逆的兒子被自己殘忍虐殺,最後為了防止此類事件再發生,石虎決定立自己的小兒子石世為儲君,想法是好,想的是等小兒子想咬自己的時候,自己已經駕崩,正所謂眼不見心不煩,事實也的確如此,石虎沒過多久就死了,按說石世應該登基,結果石虎同志按照歷史老路子走了一波,石世身邊被遺留下了幾支很重要的擁兵自重的算是宗王吧,所以不用想石世就一筆帶過,擁兵自重的石遵就成了新皇帝。

後趙末期,他為自保倉促下達一命令,滅了這個民族還建立了新政權

有前車之鑑就有後車之師,前面的哥幾個開個好頭,後面的兄弟就不能落下,眼看石遵殺了石世奪得皇位,沛王石衝就帶兵眾五萬殺向鄴城,讓石衝自己也想不到的是,出發的時候有五萬人馬,等走半道上的時候人都已擴張到了十萬,這時的沛王也膨脹了,置石遵的大赦令於不顧,一心要石遵屁股底下的皇位,這時候歷史上一位很牛的民族主義英雄就登場了,自帶主角光環的石閔簡直就是石家的剋星,面對石衝的十萬人馬,他俘虜石衝將其殺掉,坑殺其士卒三萬,以這樣的結果結束了這場戰爭。

後趙末期,他為自保倉促下達一命令,滅了這個民族還建立了新政權

當初為了拉攏石閔讓其一心拒敵,石遵許下空頭支票,承諾事成之後石閔就是未來的太子,自己皇位的繼承人,結果石衝反亂的事件平息之後,石遵立馬就將此事拋於腦後,你言者無心,但聽者有意啊,何況這事可不是犯馬虎的,隨後石遵立自己兒子石衍為太子,徹底將這件事作廢,與此同時還召開高層會議,協商處理石閔問題,這樣石閔不答應了,為了自保,就擁立石鑑,打著撥亂反正的旗號發動軍事政變,不過在哪個年代,權力的變動,交接所發生的流血事件層出不群,作為帝王也不得不防,要麼怎麼說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石鑑登基,那麼石閔就成了大功臣,但也成了石鑑的心頭隱患。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當初石虎一死,後趙政權立馬陷入混亂,石閔聯合石鑑殺死石遵,石鑑順利登基,除過還有其他石氏有實力的兒子被清剿完之外,其實當初最大的威脅就是石閔領導的這支部隊,因為這支部隊民族特性太強,都是清一色的漢人,你想啊,在少數民族政權的身邊,擁護和守衛禁宮的是漢人武裝,換你是胡人皇帝會怎麼想,他還敢晚上睡覺不點燈嗎,所以說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就算是沒有這樣的說法,不過筆者認為石鑑或者說石遵一定會有這樣的想法。偉人曾經說過;“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可不要小看這個問題,這是個大問題,對於當時石閔來說如果搞清楚這個問題,就搞明白了一切,比如以種族劃分,那麼石閔和他的敵人立馬就認識到,哦,原來我們的敵人是羯,胡啊。

後趙末期,他為自保倉促下達一命令,滅了這個民族還建立了新政權

因此,不利之處就是沒有戰略意義的“朋友”。因此面對自己的不利局面,石閔作出了一個必須地選擇,就是戰前動員所有的漢族民眾參加戰爭來扭轉自己勢單力薄的不利劣勢。而石閔的一紙《殺胡令》,解除了漢人被限制的自由,宣佈“趙人斬一胡首送鳳陽門者,文官進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門”。少數民族治理長期的壓迫和殘害,惡劣政治積累的民怨,通過《殺胡令》的頒佈全部激發了出來,史書記載;“閔親帥趙人以誅胡,羯,無貴賤,男女,少長皆斬之,死者二十餘萬,屍諸城外,悉為野犬豺狼所食"。這樣由倉促 自衛迅速演變成了種族滅絕性的大屠殺,雖然事出突然,但是結果卻是,石閔動員漢族民眾對胡羯進行了空前絕後的報復性屠殺,這其中就包括石虎剩下的兒子,以及原漢人的居住區裡的胡,羯等,也因此令本來族人就不多的羯族人遭受滅頂之災。

後趙末期,他為自保倉促下達一命令,滅了這個民族還建立了新政權

後來,石閔取代後趙建立魏政權,恢復自己漢姓稱冉閔,歷史上稱這段歷史為冉魏,冉閔的歷史地位也因此隨著當下的價值觀和政治需要發生變化,這也證明,歷史其實就是當代史。後趙政權也很快土崩瓦解,被統一的北方再次陷入了混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