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息、通道、共鳴,唱歌專家的十個祕訣在這裡

一、氣息與共鳴互動

真正做到了丹田用氣,同時喉頭開啟,上下有一根管道,共鳴從喉部通到胸腔、口咽腔、鼻咽腔。有了丹田用氣,獲得了三個主要共鳴腔組成的混合共鳴,反過來促進了氣息的運動與流通。吸足了氣,在丹田主導下,充分地將氣呼出來,用均勻、持續、有力的氣推動共鳴。

二、氣需更流暢

有些學員唱較高的音階時,氣息的流通、壓力還不如中聲區時,應懂得高聲區的氣息只是比中聲區略強一點,甚至相差無幾,需要的是更通暢,聲帶的張力需提高,部分振動或邊緣振動,過強的氣息,使聲帶擋氣的負擔過重,會引起喉部的緊張。

三、下顎放下、舌頭放鬆

下顎充分地放下、後縮,舌頭跟著放下、放平,軟口蓋抬起,牙關放鬆,頭部適當抬起,不讓下顎壓喉頭,練a(啊)音,氣息十分流通,聲音振動感強,無停頓的感覺,口咽腔前後部都有共鳴。

氣息、通道、共鳴,唱歌專家的十個秘訣在這裡

一個人彈吉他的前視圖

四、像說話、像呼喚

唱歌的“唱”字,不像說話那樣隨意、簡單,是經過長期訓練而形成的一種技藝,有的人是無意中學的,依靠聽廣播自學,有的人專門跟專業老師學,快的僅幾次或幾個月,慢的需幾年。用氣唱、用共鳴唱,放開唱、放下來唱,既要象說話那樣自然,又要象呼喚那樣有激情。

五、共鳴在管道內形成

鼻腔、口腔、咽腔、喉腔、胸腔、腰部四周等都好像分別置入一個皮球,從下到上連接起來變成一根比人體還雄壯的管道。共鳴在管道內形成、發展。民族唱法總是偏重於口咽腔的共鳴;中洋結合的唱法:在美聲唱法的基礎上吸取民族唱法的風格,聲音的迴旋空間、力度變化、起伏更大些。

六、多彩多姿的音色

個人的嗓音特點有所不同:象長笛、小號、長號、圓號、單簧管、雙黃管、小提琴、大提琴等,高明的歌手一人在一首歌中能唱出不同的音色。共同點:共鳴腔一般都是圓柱形,歌手的發聲器官上下聲道同樣是圓柱形,共鳴在圓柱體內形成,同時衍生出新的共鳴波。歌手要任其自然,更要因勢利導。為什麼二重唱受人歡迎,這是因為將兩個聲部結合在一起,具有多彩多姿的聲音色彩。

氣息、通道、共鳴,唱歌專家的十個秘訣在這裡

比利科巴姆帶活冰克拉科夫,波蘭在舞臺上

七、七個唱好

唱好六個母音;唱好自然聲區、中聲區;唱好換聲點、攻下高聲區;唱好輕聲;唱好閉口哼鳴;唱好一個“啦”或“咪”;唱好一個“C”聲。先在室內唱,後到曠野上唱;對著空的熱水瓶唱,對著水管唱;站在門後,全身站直,靠在門上唱;轉動頭唱,檢驗頭頸是否放鬆;放開牙關唱,頭微微抬起。

八、用口吸、用鼻吸

張開口吸氣,然後發聲;上下嘴唇微閉,用鼻吸氣,然後發聲,將兩者比較,是哪一種吸氣方式所吸的氣深入、足夠有力,當然張開口吸氣對於練習喉頭開啟是有幫助的。用手掌放在口外2-3公分,不帶聲呼氣,會有一股熱氣衝擊手掌;帶聲呼氣,加上抬起軟口蓋,同時注意獲得胸腔共鳴,似乎直接從口內呼出的氣甚弱。

九、六個母音加一個母音

六個母音按次序發統一音,然後依次在前面加某一個母音,並且保持此母音的特徵,即在此母音的狀態下發其他母音。反覆練習1-2、1-3、1-4、1-5、1-6、1-7,觀察、體驗氣息壓力,聲帶張力、聲門閉合度的變化。發較高的音氣息的流速要快,但不可強烈衝擊聲帶。

氣息、通道、共鳴,唱歌專家的十個秘訣在這裡



十、雨傘撐開,持續不變

發聲器官的開啟,如喉頭、咽腔、鼻腔、胸腔等,即可當作半打哈欠、微笑狀態,也可當作將一把雨傘輕輕撐開,並自始自終保持基本不變。發聲的難點就在於原先的正確狀態會起變化,記住:要保持不變,讓雨傘保持撐開的狀態。

喜歡唱歌的朋友可以點擊文章下面的“瞭解更多”進行系統的學習或使用手機百渡一下“說話式唱法”進行系統的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