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致諾獎得主:低報酬、超工時,為什麼我們要追求科學事業?

點擊上方藍色“現代與經典”即可關注我們,添加小編個人微信xdyjd2005,可私聊。

10月3日,198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粒子物理學家利昂·萊德曼(Leon Lederman)在愛達荷州雷克斯堡一家護理機構去世,享年96歲。

萊德曼生前重視科學教育。1989年,一位困惑的年輕大學生曾給他寫信,詢問從事科學事業的動力,以及保持旺盛鬥志的方法。而萊德曼的回信,值得所有有志追求科學事業的科研人員仔細品讀。

1988年諾貝爾物理獎授予美國實驗物理學家萊德曼和他的同事施瓦茨與斯坦博格,以表彰他們26年前在哥倫比亞大學進行的一項導致發現兩種中微子的實驗。

26年過去了,人們並沒有忘記他們當年為高能物理學的發展所做的奠基性工作。

萊德曼在得知自己獲得諾貝爾獎時,開玩笑地說:“我沒有更早得到諾貝爾獎,是因為他們不能決定為了什麼發現而授予我諾貝爾獎。”

萊德曼以畢生精力從事高能物理實驗,做出了多項發現,許多工作都是開創性的。直到66歲,他還活躍在實驗研究的前沿上,擔任著名實驗研究基地——美國費米加速器實驗室(FNAL)所長。應該說,在他眾多的發現中,任選一項都可以使他有資格被提名為諾貝爾獎的候選人。例如:1956年發現中性K介子;1965年發現反氘核;1977年發現Y粒子;他研究強子碰撞中輕子對的產生,開創了實驗高能物理學的新方向;他最早在π-μ-e衰變過程中對李、楊宇稱不守恆原理做出實驗檢驗,和吳健雄的鈷60實驗同一天向《物理評論》 遞交論文。

萊德曼以極高的熱情從事科研工作,他樂觀豪爽,視科學研究為樂趣。如果你想從他的崇高思想吸取營養,請讀讀他給一位大學生的信。

1989年夏,剛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萊德曼同一批有抱負的大學生作了題為《低報酬、超工時》的講演,宣傳科學生涯的樂趣,深受聽眾歡迎。一週後,有一位聽過講演的大學生給他寫了一封頗有見解的信,寫道——

親愛的萊德曼博士:

我工作努力,學業不錯,但至今未能顯出任何真正有希望的成績。我雖已盡了全力,但看來也只能落在平庸之輩中間。我常自問:為什麼我要設法進研究生院去苦苦求讀,然後進政府研究部門或其他學術研究機構? 頂多就是發現一兩件別人也可能發現的東西。我何不只拿一個學士學位,然後去當個保險統計員,九點上班,五點下班,工資還很高。

我必須承認,做一個保險統計員並不能使人滿足,因為我願投到推進人類福利的宏偉事業之中。我相信,對我來說,科學是達到這個目的的最佳途徑。但令人失望的是,我最大的努力只換來平庸的結果,因此我常想,為什麼我要從事科學工作呢?在您的講演中,您認為投身科學工作的報賞在於:當你有所發現,認識到你懂得別人不懂的某些東西,這樣的時刻所帶來喜悅。假如我的過去可以指示未來,那我就相信,在我的一生中,您說的那種時刻恐怕不大會出現。確實,在我看來,只有那些在過去作得很好並且成功地獲過獎的人,才能在將來得獎。(那些說不要對獎勵太關心的人,正是知道自己會獲獎的人,或者明知自己沒有機會獲獎的人…… 我們的社會只表彰那些已經獲得的成果,而不表彰導致這些成果而付出的艱苦勞動。那些辛勤勞動但並不成功的人,並不受到表彰,這一點使我感到沮喪!)

我想提兩個問題來結束這封信,第一個問題涉及您: 是什麼推動您從事科學事業?您什麼時候感到您在科學上有才華,賽過您的同學或同事?您從事科學研究工作40年,最終使您在198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您在幾十年前就知道您是拿諾貝爾獎的材料嗎?也許最重要的是,是什麼促使您在漫長而富有成果的科學生涯中奮鬥不息?

第二個問題與剩下的我們這些人有關——那些有抱負的年輕學生,不管他們怎樣努力,總想奮力從平庸之輩中脫穎而出,為什麼我們要追求科學事業?我們成功的前景何在——不論是得到偉大的科學成就,還是脫穎而出?艱苦的勞動能否代替天賦的才能,或者除了艱苦勞動,還必須有天賦,才能成功?最後,怎樣才能使我們終生保持旺盛的鬥志,特別是在我們成功中間那漫長的間隙裡?

一個年輕的大學生

精选|致诺奖得主:低报酬、超工时,为什么我们要追求科学事业?

萊德曼回信答道——

親愛的年輕大學生:

我不知道能否對你這一系列複雜而隱晦的問題給予明確的回答。但我可以談談自己的經歷。我在高中時的成績在B至B+之間。我大學畢業於紐約市立學院,一所當時相當不錯又免收學費的學校,我的成績平均是B+,可以算得是優良了。我對科學有一種熱情,但是我明白,不論是在高中還是大學,比起班上尖子學生,我遠不如他們。他們是我的好朋友,我更樂於跟他們相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我在美國陸軍服役三年,它給了我思考的時間。然後我就以這樣的想法當物理學研究生:假如我能與那些天才朋友坦誠相處,我就一定會生活得很好。在那個大衰退的年代裡,造成了我對金錢的一種宿命論的看法。在市立學院學習時,我們常常說:“我準備在化學界失業,你準備在哪裡失業?”

今天,任何訓練有素的科學家或工程師,即使成績平庸(B),也都能確保就業,並得到相當不錯的工資。但我認為,你必須問自己,你想從生活中得到什麼?假如你能想象出,一早醒來就急迫地以渴望的心情去工作;假如一連三十多小時工作,你是熱情地奉獻,而不是切望得到超工時報酬;假如你是在工作中尋找真正的樂趣,而不管一週工作四十還是七十小時(你的時間都花在工作上了)。假如上面所有這些對你都是真的,那你還要問問,這些樂趣值不值得使你因不當保險統計員而放棄的年薪兩萬美元的額外報酬。對你的生活來說,報酬更高的工作是什麼呢?

我並不認為你需要超級科學家的大獎賞。集體性的工作是至關重要的。科學的享樂是一種類似觀賞性的享樂。你必須學會如何從別人的成就中獲得樂趣,假如你在學術研究過程的繁瑣勞動中努力奮鬥並且取得了勝利,那你就是一位真正的科學家!立刻,你就會成為令人敬畏的傳統和大師——牛頓、法拉第、愛因斯坦、 費米…… 中的一部分,想一想當你在晚上回家時如何向你的孩子們描述你一天的工作。

總結一下:

  • 現在成績平庸並不是決定性的。尋找自我!你有沒有過夢想?你有過新的想法沒有,即使是錯誤的想法?你是否享受過科學研究過程的樂趣,即使作為一個旁觀者?

  • 自己為自己提出一些尖銳的問題,儘可能地試圖懷疑你自己的處世哲學和生活動機。什麼使你真正快樂?在這個星球上什麼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在上個禮拜你為什麼決定做這做那?在過去,什麼是你的驅動力?等等。

再回答一些特殊的問題。大約是在我得到博士學位五年之後,我開始認識到我頗有競爭力。又過了十年,我驚奇地發現,與那些把我帶進物理世界的最好的朋友們相比,即使他們比我懂得多,但我跟他們同樣出成果。

一個像我們研究中微子那樣的好實驗使我有可能享受講演的樂趣,但更迷人的是,它導致下一輪實驗。

什麼是連續不斷的驅動力?是科學本身!成功會給人帶來額外的動力。人處於低潮時(經常如此!)會感到乏味,這就是工作。但我的同事、學生、老師朋友遍天下, 他們給予我支持。

我已經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了你的第二個問題。努力工作,這確實是成功的要素。大多數科學家並非才華橫溢,其中有些甚至很遲鈍。具有堅實的基礎是重要的,它意味著你真正懂得了你必須掌握什麼,即使要花很長的時間。許多“有才華的”年輕人很膚淺。堅牢的信念,頑強的拼搏,努力的工作,都是在一個集體中的倍受稱讚的品德,再加上想象力,那就是錦上添花了。

希望上面某些話對你有用,祝你好運!

萊德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