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日本歷史進程的五位名人,最後一個99%的中國人不知道

1、 聖德太子(547~622)

影響日本歷史進程的五位名人,最後一個99%的中國人不知道

聖德太子是飛鳥時代的政治家。他在位日本攝政王期間做了三件深刻影響日本歷史進程的大事。

影響日本歷史進程的五位名人,最後一個99%的中國人不知道

發展佛教。日本的飛鳥時代是皇族與貴族共治的時代,皇權式微,聖德太子為攝政王期間,為了制衡蘇我派系的勢力,大力扶持佛教發展(蘇我係貴族主要信仰神道教),客觀上為今後日本的佛教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們在去日本遊玩的時候會發現的一個奇怪的事情,就是觀世音菩薩有小鬍子。據說日本的觀世音菩薩就是以聖德太子的形象雕塑的。

影響日本歷史進程的五位名人,最後一個99%的中國人不知道

學習中國文化,聖德太子對中國文化極為推崇,在任期間第一次派遣留學生去中國學習(就是搞笑漫畫日和裡的小野妹子),雖然小野妹子的土味朝見把隋煬帝氣的夠嗆,但是中國隋唐時期氣象開闊,依然將自己的政治文化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了這些留學生。

可以說,沒有聖德太子的政治眼光,就沒有一批一批的遣唐使、更沒有日後讓日本改天換地的大化改新。

2、 平清盛(1118~1181)

影響日本歷史進程的五位名人,最後一個99%的中國人不知道

塾長知道,提名平清盛會讓一些人覺得有爭議。平清盛的確是一個及其富有爭議的一生。

但的確是從平清盛開始,日本的武士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平清盛據說是白河天皇的私生子,出生時便有人預言,此子必將為亂世大魔王。果不其然,平清盛任平家家主期間,藉助平定保元之亂進入政治舞臺。又在平治元年(1159年)傾平氏一族之力剿滅了對手源氏,即位太政大臣,平氏一族幾乎壟斷了所有官員職務,幾近問鼎中原。

雖然平清盛終其一生從未建立起幕府政權,但日本的幕府政權卻實實在在從平清盛開始的。

人生在世,且玩焉。雖然平家武功給日本帶來了生靈塗炭(據說還弄丟了日本皇家三神器),但這樣如曹操一般的亂世梟雄也極具人格魅力。這樣的人生,夠味。

3、 德川家康(1543~1616)

影響日本歷史進程的五位名人,最後一個99%的中國人不知道

日本戰國年代,人才輩出,有武田的風林火山、有織田的野望、豐臣的隱忍、真田的表裡比興。但那又怎樣呢,滾滾長江東逝水,一代英傑逝去後,終是不能保留革命成果。

最後還是便宜了德川家康這個老烏龜了。

平信而論,塾長更喜歡如武田、織田一般的熱血男兒,不過熱血男兒打天下可以,治天下還是要靠老謀深算的德川家了。

德川家治天下真可謂是一個好手,在德川家康時代日本才形成了穩定的幕府制度,保障了日本二百多年的和平,當時的江戶城是除了北京南京杭州之外唯一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我們看看江戶時代的浮世繪,就能感受到日本當時的繁榮了。

日本諺語織田搗米,豐臣做餅,德川坐享其成。

塾長每次想起德川家康,都會提醒自己,再牛逼的人,免不了都化為塵土,活得長才是真正的勝利。

4、 坂本龍馬(1836~1867)

影響日本歷史進程的五位名人,最後一個99%的中國人不知道

大家說起坂本龍馬,總是會想起《銀魂》裡那個被部下踩得逗比。

影響日本歷史進程的五位名人,最後一個99%的中國人不知道

而真實的坂本龍馬的確是有著脫線的性格。但他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卻實實在在對日本的明治維新影響深遠。

坂本龍馬生於當時日本的土佐藩,土佐藩雖然不及當時的長洲薩摩兩大雄藩,但卻以調節各方勢力見長。而坂本龍馬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坂本龍馬一生籍籍無名,沒有高官厚祿,卻能夠在1863年提出“船中八策”,設想日本大政奉還,明治維新的國策,並通過他的努力完成了日本大政奉還,此後的明治能臣們更是以船中八策為基礎展開了明治維新。

坂本龍馬只活了三十一歲,他的一生可以說如同泰戈爾所述,生如夏花值絢爛,死如秋葉之悽美。

5、 吉田茂(1878~1967)

影響日本歷史進程的五位名人,最後一個99%的中國人不知道

前面四個可能一般瞭解日本的同學可能聽說過,最後一個吉田茂,聽說過的同學肯定就得是深度瞭解過日本歷史的了。

吉田茂是日本戰後第一位具有超強影響力的首相,也是EJU考試中的重點中的重點。

吉田茂是一個鐵桿的鴿派,1947年制定並通過了日本戰後的和平憲法,其中以第九條和平條約著稱。①

1952年同西方各國簽訂舊金山條約,確定了戰爭責任及賠款。

同時在吉田茂時期,實施了當時看來危害極大的“道奇路線”②,穩定了日本戰後的混亂局面。

而最重要的是,在吉田茂治下,培養了一大批日本戰後的政治精英,比如之後完成日本所得翻翻的池田勇人,任期最長的佐藤榮作,都是吉田茂的學生。 “吉田學校”培養了日本在高速增長時期的絕大部分政治力量。

可以說,是吉田茂制定了日本的戰後秩序與規則。

備註:

① 日本國民衷心謀求基於正義與秩序的國際和平,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

為達到前項目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

② 道奇計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美國佔領軍當局為穩定日本經濟、平衡財政預算、抑制通貨膨脹而制訂的計劃。因1949年由佔領軍財政顧問、美國底特律銀行產叫裁道奇提出而得名。計劃依據佔領軍當局提出的縮減開支、平衡預算、加強徵稅、限制資金貸放、穩定工資、加強物價統制等穩定日本經濟的九條原則而制定。

麥田塾— —河北唯一一所從中國直通日本大學的培訓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