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銀川的“八大家”,是寧夏的一個記憶

老銀川的“八大家”,是寧夏的一個記憶

清代,寧夏府城內商業繁榮,時有“小南京”之譽。

史載,寧夏府城“民饒富,石坊極多,民屋櫛比無隙地,百貨俱集,貿易最盛”。乾隆三年地震,府城幾近毀歿,“非復向時饒洽之象”。

乾隆中後期,府城重建,一度沒落的商業也再度興起。

至中華民國時期,已恢復昔日繁華之景,從當時的舊街巷名稱來看,行業劃分清晰,農副產品都有固定的市場。

如米糧市專營糧食,糠市主營米糠、穀皮,碴子市則買賣煤炭,蘆蓆巷買賣蘆葦蓆地,草巷子買賣柴草,木頭市買賣木材,垡垃巷買賣土坯。

還有騾馬市、菜市場、舊貨市場。鐵匠街則是專門經營打鐵和製造農具的地方。

此外,以鼓樓為中心的東西大街、復興南街、新華街、中山南街等更是繁華勝於各處,這裡店鋪林立,貨物雜陳,商賈雲集,買賣興隆。

在這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由晉商分別創立的敬義泰、天成西、隆泰裕、合盛恆、百川匯、廣發隆、福興店和永盛福,號稱“八大商號”。

這些商號不僅在銀川紮根,在外省市也多設立分支機構,一時頗具影響,所以人們都以“寧夏八大家”或“銀川八大家”來統一稱呼。

老銀川的“八大家”,是寧夏的一個記憶

天成西商號是山西交城縣天元恆皮貨莊的股東郭、丁、沈三家投資創辦,地處今銀川鼓樓北側。

初創時資金4000塊銀元,在鹽池、內蒙古鄂托克旗設有分號,自養駱駝、牛、羊,中華民國初年年收入20多萬銀元。

敬義泰商號創辦於清朝同治末年,山西回民李子榮在其父輩基礎上創辦經營,是唯一一家清真綜合食品加工企業。初創時資金約1000塊銀元,後發展到年收入20萬兩銀子。

敬義泰商號在銀川附設敬義醬園,生產醬油、醋、醬菜、糕點,還有聞名遐邇的黃酒和玫瑰露酒。此外還在天津設有敬盛永貨棧。除經營雜貨外,敬義泰還經營綢緞、布匹等。

隆泰裕商號為山西省臨縣荊姓商人創辦,初創資金約1000塊銀元。興旺時年收入十八九萬銀元。在阿拉善旗養有駱駝、牛、羊。

合盛恆商號為山西省臨晉縣荊姓商人創辦,同治末年遷到老銀川。

主要經營日用百貨,後來發展成為擁有股金1.2萬兩銀子,年收入12萬兩銀子的富商號,在中衛、平羅、黃渠橋均有分號。

老銀川的“八大家”,是寧夏的一個記憶

百川匯商號為山西省平遙縣商人雷澤霖創辦,初創資金是3000兩銀子。中華民國以後,資金達30多萬銀元,附設萬元匯分號以釀酒零售為主。

後改為德豐隆商號。在晉商中,凡稱為商號的經營範圍類似,上至綢緞,下至油鹽,無所不包,其他則批發貨棧兼客商旅店。

商號在外進貨的渠道主要有兩條。

一是從山西省本鄉本土進貨,貨物全是手工作坊和家庭手工業生產的土布、土線、火柴、鐵鍋、鐵鏟等土貨,約佔進貨的七成以上。

一是從天津進貨,然後運送到包頭,再由包頭通過水運和陸運到達銀川。

貨物主要是細布、蠟燭、利華牌肥皂、鐵釘、鐵絲、搪瓷盆、襪子等,約佔三成。

商號採購員長年住在天津採購商品,從天津選購一些洋貨,主要是布匹,像華達呢、禮服呢、花嗶嘰、德國緞等,還有荷蘭的白糖、德國的方塊冰糖、各種化妝品、自行車、懷錶、座鐘、捲菸等。

此外,還從天津購進海味之類,稱之為“海菜”。

商號運貨路線,先從山西的平遙、汾陽、離石至軍渡,過黃河入陝西境內,經吳堡西行至綏德,再由此北上到米脂、榆林,再向西南進橫山、靖邊、安邊、定邊入寧夏的鹽池,再由橫城渡黃河到達銀川。

商號多是從本土將各種商品運送到寧夏,然後收購寧夏的羊毛、枸杞、甘草和髮菜等土特產。

老銀川的“八大家”,是寧夏的一個記憶

那時候的商人很苦,光從山西平遙運貨到銀川,就需要走20多天,有的商號用駱駝和騾馬馱運貨物,也有的商號僱用專門從事貨物運輸的腳行送貨。

山西商人很聰明,他們將在寧夏收購的特產打包發往天津,然後通過貨棧買辦和洋行,將貨物賣給廣商、港澳商或英國商人。

據《寧夏老字號》一書記載,“寧夏八大家”沿襲山西商人的行幫舊習,商號內只招山西人為學徒,絕不招寧夏人,而且,這些被招進商號的學徒都與股東、掌櫃等商號上層人物有親朋關係。

抗日戰爭爆發後,北平、天津、綏遠、包頭等地相繼淪陷,“寧夏八大家”開始逐漸由興旺走向衰敗。

到了20世紀40年代後期,由於兵荒馬亂和寧夏地方軍閥對商家的不斷壓榨盤剝,晉商們無奈之下忍痛從寧夏的商業統治和壟斷情勢中退出,除敬義泰商號、天成西商號和百川匯商號勉強支撐到新中國成立後以外,其餘5家先後倒閉,退出市場。

以“寧夏八大家”為代表的晉商,曾備受寧夏百姓歡迎。

晉商不僅給寧夏百姓帶來了從未見過的京、津等地近代機器工業生產的精美紡織品和洋貨,如天津“金洋錢牌”漂白細布、德國染料和方塊冰糖、哈德門牌”香菸等物品,還帶來令寧夏百姓耳目一新的早期先進的資本主義經商理念及作風,他們推行送貨上門和上門收購等服務,並堅持薄利多銷的經營方針。

“寧夏八大家”除在銀川設立總店外,還在天津和寧夏其他一些縣城設分號或貨棧、牧場,使得信息更加靈通,以便其及時調動急需商品。

各大商號在寧夏建造了從無到有的商貿流通體系,曾統領寧夏、內蒙古河套地區、陝北一帶的流通商業,為這一區域性經濟的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老銀川的“八大家”,是寧夏的一個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