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天學到很晚,為什麼就是不出成績?

週末,一個人宅在家裡,不想辜負了這大好時光,於是去了圖書館,看看書,充充電。

坐我對面的是一個小姑娘,看上去十一二歲,在做一張英語試卷。

沒幾分鐘,便聽到手機震動,然後聽到女孩咯咯地笑。我抬頭看了一眼,女孩刷著手機,滿面笑意。

不知過了多久,又聽到咀嚼東西的聲音,那聲音真的可以給動畫裡的動物配音了。當我看完半本書的時候,女孩還在吃。她目光散漫地盯著試卷,一隻手源源不斷地從書包裡往外掏零食,一隻手熟練地往嘴裡塞。

終於到了飯點,只見女孩伸了伸懶腰,嘴裡唸唸有詞:“好累啊!”

我看了看她手中的英語試卷,只做了兩篇閱讀理解。

和她一齊收拾東西離開,途中遇到了她的同學,聽到她和同學抱怨:“這週末我天天泡圖書館,第一次這麼努力,學習真的好累啊。”

我很困惑。

孩子,你眼裡所謂的努力,到底是和誰比,又是做給誰看的?

你所謂的努力,把自己感動慘了,旁人聽你說起來也確實覺得很辛苦,可事實呢?

1


每天早上五點半就起床,三分鐘搞定洗漱,立刻進入“埋頭苦學”狀態。

吃飯基本上一心兩用,一邊狼吞虎嚥地吃飯,一邊背單詞。有的時候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背了些什麼,腦子裡一直機械地重複著同一個單詞。

上課的時候,奮筆疾書地做課堂筆記,忘記了手痠,也全然不顧老師講了些什麼。

回到家依然挑燈夜讀到深夜,直到父母心疼看不下去了,才安心躺在床上睡覺。

晚上睡眠不足,第二天必然精神不濟,只能強打著精神聽課。老師講了些什麼,完全雲裡霧裡。疑問太多,只好晚上繼續熬夜啃書本。

如此循環往復,勤奮到人神共憤。

等到考試成績出來了,依然是原地踏步,“穩如泰山”。不禁開始懷疑人生:“我明明很努力了,為什麼沒有回報呢?”

為什麼呢?因為你的勤奮、你的努力是表演出來的,給自己看,更是給別人看。

你每天把自己埋在題山學海中,題目做了一本又一本,唯恐自己做的題不夠多;每天從早學到晚,沒工夫好好吃頓飯,沒工夫停下來讓大腦休息一下。

你從來沒正確地審視過自己,從來沒停下腳步好好想想自己的薄弱環節在哪裡,從沒想過自己真正該做什麼,而哪些又是無用功。

你只是為了看起來努力而努力。你的“努力”,除了感動了自己,除了自己覺得自己了不起,並沒有什麼用。

靠虛假的表象來安慰自己,讓自己和別人產生勤奮的表象。這是你的自欺欺人,是你的愚蠢,是對自己生命和時間的浪費。

2


只是“看起來”用功


看起來孩子在書桌前一動不動,就是忙不完,晚上睡不了,週末出不去。其實孩子的時間都被這些“看起來用功”給耽誤了,效率都被“看起來用功”給降低了,效果都被“看起來用功”給打折了。“看起來”用功都有以下表現:

做不重要的事。比如閱讀,我們都知道要堅持,要上量。但是在考前複習階段、在今天作業量大的時候,還在閱讀;或者是閱讀玄幻小說、流行雜誌這種內涵較淺的書籍。

不會做事。一件事幾句話就說明白,翻來覆去說不清。

做著做著就跑偏了。本來上網查個資料,看到一個詞就關聯進去再看;或者本來要看一下生詞,結果把整篇文章看了一遍,還順帶看了下一篇。

做不下去就放下,轉換到其它科,來回換。寫作文的時候,寫半截沒思路了,改去做數學;數學題做到最後,太難,去背單詞;單詞這麼多,又枯燥,還是去寫作文吧。

手眼在做,心不在做。筆在手裡,作業本也在眼前,一道題花了半小時。感覺是在思考,心理卻想的是白天的事,同學的影子,明天踢球會不會贏,這首歌真好聽。

專注於重要的事


1.給事件列清單、排序

先列出事件清單,進行對事件分類,哪些事情必做、要先做,哪些事情可做可不做,哪些事情可以後做,都要心中有數。比如作業必須完成,手抄小報可以週末完成;轉發班級通知要在7點前發完,等等。將事件按照“必須 + 優先”兩個維度列出來、排好序。

2.給事件規定時間

這個比較簡單,把上邊列出來的事件,根據能力排出時間,強調自己在這個時間內一定要完成。比如說一篇作文,考場上也就是半個多小時寫完,平常在家可以從容點,但是不能一上午都寫不完,又翻資料又重寫。這不是正確的做法。正確的可以估算一個小時,打個草稿,素材不確定的情況下可以快速查找資料驗證一下,僅此而已。如果想學一篇範文,或者積累更多素材,那應該另外劃分學習時間,而不應該花在作業中。

3.讓事件回到起點

做事情不跑偏,查資料就是查資料,查完就離開電腦,趕快把資料記錄下來應用;給同學打電話問作業就是問作業,不能問完了還順便聊聊天,說說打球的事兒;包括上邊說的寫作文就是寫作文,不是“學習”寫作文的方法、積累寫作文的素材。

4.必做的事,做完一件再做下一件

事件之間的切換成本非常高,作文沒思路,去做數學,等下轉回來寫作文的時候,剛才的情緒還要重新醞釀、思路還要重新喚醒,重新進入狀態非常浪費時間,也是效率損失的重要因素之一。作文今晚要不要寫完?要寫完,那就沒得說,一鼓作氣寫完,大腦的應激會跟上的,考場上不都能寫完嘛。數學大題不會怎麼辦?規定時間內想,想不明白該問就問,待會兒兜一圈回來要乾的事,現在就幹。

5.排除環境的干擾

手機、電腦放遠點,課外書也不要在手邊,媽媽的水果牛奶也要固定時間,爸爸也不要一會兒想起來一件事就迫不及待的問一下,等孩子吃水果、中間休息的時候再問。安靜、整潔的環境,容易集中精力,聚焦於一件事。

6.持續堅持,成就感

堅持方面下功夫,習慣是強迫適應後的自然感應。專注力也一樣,需要慢慢鍛鍊和提高。另外,要讓孩子有成就感,就是讓孩子能“嚐到甜頭”,這麼做,感覺自己棒棒的,情緒積極向上,他才會“覺得值、覺得就該這麼做”。

7.提高能力

這需要另外展開,就是你方法不對、能力不高的時候,一件事一定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還不一定能做好。別的同學一道題10分鐘,你要半小時。長此以往,作業寫的累、晚上晚睡、白天上課疲倦,聽不懂晚上作業更累,形成不良循環。這就必須從某一點上先切斷不良循環,把能力提上來。至於其它能力,比如上邊舉例的,本來可以群發消息,excel、PPT等有技巧,這需要在日常中多鍛鍊多掌握。

真正懂得努力的人,他們不會用大量的時間和匆忙的腳步來換取自己的滿足和別人的表揚,也不期待短期努力即刻就有巨大的回報。

他們選擇了一個正確的方向,以專注和熱情持續地澆灌,以一種正確的智慧的方式緩慢但平和地前進著。

他們所有的努力,不是為了感動自己,也不是做給別人看。他們的努力是有價值的,一點一滴、毫無刻意地到達他們的內心,變成他們真正的能力。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