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殺母小學生重返校園:媽媽,我同學是“殺人犯”……

假如,有一天接孩子回家,路上孩子和你說“媽媽,我同學是“殺人犯”,你會如何回答?

不過對於湖南益陽沅江市泗湖山鎮六年級的家長們,卻是不得不面對的一個殘酷問題!

1


一週之前,湖南益陽沅江市泗湖山鎮發生一起殺人案,12歲,小學,六年級的吳某持刀將34歲的親生母親陳某殺害。

12月2日,他在家裡偷偷抽菸,卻被母親無意中發現,氣憤的母親拿起了皮帶就對吳某一頓狠狠的教訓。

結果這個年僅12歲,身高1.4米左右,已經跟她的母親差不多高了。但身體,比他的母親陳某更強壯的孩子。直接和母親動起了手,去廚房裡拿起了菜刀。接連對母親瘋狂砍了20多刀,母親在絕望中倒在自己的血泊中。

12歲殺母小學生重返校園:媽媽,我同學是“殺人犯”……

更讓人可怕的是。將母親砍死後,吳某康沉著得讓人毛骨悚然。

他淡定弟弟哄睡了,換了一身乾淨的衣服,將作案的菜刀扔到了魚塘中毀滅證據。

當晚,他還接聽了母親的若干電話,代替母親回覆了微信,還用母親的口吻替自己向班主任請了病假......

第二天,鄰居發現原本每天一早打開的大門遲遲未能打開,聯想到昨晚隔壁的爭吵,感覺不對勁,叫來他的外公開門。沒想到,他還鎮定自若的對外公說:“我媽去外面了,沒在家”。

因為一樓沒血跡,外公也沒往壞處想,就回去了。然後他還和弟弟一起去了爺爺家吃了早飯。

直到中午,外公察覺不對,再次回來,翻進了二樓,才看到屋裡到處都是血跡,凳子東倒西歪,自己的女兒渾身是血,躺在地上一動不動。更慘的是,女兒的手都被砍斷了,手腕的骨頭都能看到。她的脖子上有一道深深的傷口,頭皮血肉模糊,身上有二十多道傷口!

但即使到了這時,吳某康依舊鎮定自若的說:“母親不是我殺的,她是自殺”。直到警察訊問,他才承認。

而到了後來,據鄰居所說:警察帶他回現場瞭解情況時,那時的他站在樓下,居然還在笑。

12歲殺母小學生重返校園:媽媽,我同學是“殺人犯”……


在被問及為什麼要殺母時,吳某康神情冷漠的回覆了一句:“我就是恨她”

吳某的外公分析女兒被害的原因:“吳某康從小父母一直在外打工賺錢,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爺爺奶奶的嬌慣溺愛,把孩子寵壞了,讓孩子性格叛逆,還有各種壞毛病比如說偷錢、經常動手打人、愛玩手機、不聽話、逃課......兩年前,女兒生了第二個兒子,這才開始在家帶吳某。見到兒子身上的壞習慣後,女兒就忍不住管教。當晚應該是吳某抽菸,他媽媽就用皮帶抽他,他拿了菜刀就把他媽媽砍了。”

難以想象一個正常的孩子,有多大的仇恨,罔顧親情?才能讓一個孩子,拿起菜刀,對著母親砍上數十刀?才能讓一個孩子,弒母后還淡定處理現場、淡定撒謊、淡定跟老師請假?

2


就在人們討論如何嚴懲這個不肖之子時,吳某毫髮無傷的被釋放了。益陽教育部門表示,吳某沒滿14歲,不能進行拘留或進少管所,所以被警方釋放,由家長接回監管。

令人意外的是,他還要重返學校,這引發了學校其他家長們的恐慌和強烈反對!面對一個弒母后,仍可以逍遙法外的未成年,其他家長心中不由揣測,往後的學習生活中,自己的孩子,會不會不經意間激怒了這個殺人無需負責的未成年。

要知道迄今為止,他可是毫無悔意!

“你把你媽媽殺了,你認為錯了沒有?”

“錯了……但是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媽。”

從公開報道來看,弒母者吳某沒有絲毫的悔意,他甚至反問媒體:“學校不可能不讓我上學吧?”

一語成讖,短短一週時間,吳某就成了沒事兒人一樣,他就要背起書包上學去,“媽媽,我同學是“殺人犯”,這個問題可真不好回答!

3


中國政法大學青少年犯罪與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禁毒委專家諮詢委員皮藝軍認為,吳兵弒母案是一個比較典型的隔代撫養的案件。吳兵是一名留守兒童,父母在他半歲的時候就外出打工,由祖父母撫養。在孩子心目中,祖父母撫養和親生父母撫養有很大區別,這兩種愛的方式是不一樣的。祖父母對孫輩的撫養,基本上屬於生物學意義,在生理上的關懷;親生父母的愛是最正常的一種,有更多肢體上的親密接觸,語言行為的溝通,他們的愛很符合心理學和社會學上的愛。

吳兵犯罪的原因就是愛的缺失,他根本不會把祖輩的愛轉化為一種情感。皮藝軍認為,吳兵對周圍的人、甚至包括他的祖父母都是比較冷漠的。吳兵和祖父母可能就只是撫養、零花錢、吃喝拉撒的關係,談不上情感方面的培養。吳兵對父母顯得更加冷酷,他缺失了父母的陪伴,還對父母十分怨恨,怨恨父母把他拋棄,自己在外面掙錢。

當吳兵母親回來,再去教化他的時候,這種約束對吳兵是無法忍受的,他的情緒就轉化成洩憤、報復,將母親殺害。這是對過去無感情生活的一種回報,他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心中的仇恨。

孩子年幼時,為了給家庭創作更好的生活,外出賺錢,把孩子留在老家給父母帶,幾乎缺失了孩子童年所有的成長關鍵期。而爺爺奶奶隔代教育的無原則“溺愛,更是加重了孩子惡習的養成,等到媽媽意識到孩子已經長歪了的時候,由於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陌生,彼此之間的敵意,媽媽只能使用恨鐵不成鋼的暴力教育,期盼棍棒底下可以出孝子,卻無意中將孩子推向了犯罪的深淵!

這個悲劇的背後,我們也已經無力怪罪孩子不冷血,不懂事,因為或許根本就沒人正確的教過他們該怎麼懂事。有的只是溺愛和暴力。不是孩子變壞了,而是在他變壞的過程中,作為父母我們缺席了他整個童年的成長,沒有能夠及時矯正,把孩子帶上正確的軌道!

這不是一個家庭 的悲劇,而是敲響了當下,無數個留守子女家庭,孩子教育問題的警鐘!

李嘉誠說:“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

我們總說生活很累,我們需要努力工作才可以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可是也許孩子需要的只是你的陪伴而已。而且孩子的教育根本不能夠再次彌補,如果不是從小就好好教育,長大以後真的很難改變。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出身時,大家都是一樣的。可後來為什麼有些成了知書達理的好孩子,有些卻成了熊孩子甚至走向犯罪?

父母的教育是最關鍵的!所以不管掙了多少錢,事業發展有多順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當,將來老了會後悔。

雖然我們不用把人生中所有的時間都放在孩子身上,但是也絕對不能用事業換孩子。如果生下來以後不管不顧,直接丟給老人。那你生了幹嗎?

著名的投資家黃晶生說:“幸福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感覺,一種什麼感覺呢?幸福是一種追求快樂而又有意義的感覺!

孩子在年幼時具有極強的可塑性。他們就像河水的源泉,活潑而無拘無束,一旦被導向某一方向,就能轉變它的流向。在社會的大環境中,為什麼有的人有用,有的人有所作為,在這裡起決定作用的是教育。

孩子不能選擇父母,是父母的呼喚才讓他們來到這個世界,所以在他們還小的時候,給他們好的教育,足夠的陪伴,是你身為父母必須履行的責任。

4


在英國有一個愛德華家庭,是真正的書香門第。老愛德華是個博學多才的哲學家,為人嚴謹勤勉。他的子孫有13位當大學校長,100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60多位醫生,1人當過大使,20多人當過議員。

同樣在英國,另一個珠克家族,與之相比則大相徑庭。老珠克是遠近聞名的酒鬼和賭徒,渾渾噩噩,無所事事。這個家族至今已傳下八代,其子孫後代中有300多人當過乞丐和流浪漢,400多人酗酒致殘或死亡,60多人犯過詐騙或盜竊罪,7個殺人犯,整個家族沒有一個人有出息。

一個孩子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的父母是何種層次的人,取決於孩子在早期成長過程中受到何種層次的家庭教育。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為了培養孩子的品德,做父母親的行為要自慎,應該處處做孩子的表率。孩子好的行為,壞的行為都是父母教育影響的結果。

孩子一生的命運在父母手中,父母若嚴格要求自己,作孩子的表率,努力培養孩子的品德,為開拓他們的美好前程積極創造條件,同時也就使自己成為一個偉大的人。

任何事業的成功都無法彌補孩子教育的失敗!

人在年輕的時候,千萬不要藉口工作忙而忽略對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時候,一切榮華富貴都是過眼煙雲,而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讓你晚景慘淡,但是一個成功孝順的孩子足可以讓你生活無憂。

要知道孩子成長過程中忽視,溺愛和暴力,最終毀掉不僅是孩子的人生,更是我們整個社會!

但願每個父母都不在為孩子的成長而煩惱,每個孩子都能成為父母的驕傲!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