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90年代初因南北高架動遷到莘莊的老盧灣人

1992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那年,小平南巡;那年,我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市場經濟;那年,上海開始了“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的跨越式發展……

上海早期的快速路——內環線高架、南北高架在1992年之後開始建造,而當時的建造技術均採用高架,而非如今北橫通道這般橋隧結合的模式。而高架的建造勢必需要大量的動遷,尤其在南北高架的建設過程中,原先老盧灣區的成都路、魯班路等沿線的住宅進行了成片的拆遷改造。

南北高架工程的前期拆遷工作十分艱鉅而繁重,其特點是:

  1. 動遷量大、涉及面廣。需要動遷1.8萬戶、企事業單位900多個,需建動遷房源122萬㎡。
  2. 時間緊,要求高。市委、市府要求在確保社會安定的前提下,力爭在1993年底完成動遷安置工作。
  3. 情況複雜、政策性強。需要採取一下非常政策和措施。
那些90年代初因南北高架動遷到莘莊的老盧灣人

曾經有篇論文講南北高架沿線的中心城區居民動遷至邊緣地區

籌措解決1.8萬戶居民所需要的120萬㎡的動遷用房,是實施南北高架的關鍵。有關房地產開發公司面對動遷房建設任務重、時間緊、要求高的特點,克服了種種困難,與1994年底按時提供了90餘萬㎡的動遷房源,為動遷工作進入實質性啟動起了關鍵作用。

莘莊的部分90年代中葉的住宅小區,如水清路沿線區域的報春新村等小區接納了當時來自於老盧灣區的長樂路、淮海中路、成都北路、魯班路、中山南一路等區域為了南北高架路、內環線高架等黃菊主政期間“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市政動遷的部分居民(這部分居民中,有些家庭獲得了當年頒發的“金鑰匙”,如果有讀者家中拿到過“金鑰匙”,也歡迎留言講一講這段老成都路高架沿線居民的動遷史)。而據筆者所知,莘莊的704路也是當時為了安置市區動遷至莘莊的居民的配套線路,至今也已有23年曆史,在7XX開頭的線路中屬於歷史悠久的老牌線路。

莘莊大規模接納上海中心城區的居民從這一時期開始。除了老牌的91路、徐閔線、滬莘線(現在的166)等公交車外,開始有了703(當時從莘莊走,712開通後改道)、704、712、莘仙線(現在的700路)、763路等更多通往徐匯、長寧的公共汽車。

現在的那批從中心城區南北高架動遷到莘莊的老盧灣區居民還好嗎?很多當年正值當打之年的中青年們現在應該已經步入中老年了,上海不該忘記這樣一批為了市政建設而動遷到市區邊緣的居民們,莘莊也不該忽視這批原先的上海中心城區居民,他們的到來為莘莊日後二十年的發展奠定了人口基礎,也為如今向上海主城副中心衝刺注入了上海市區的活力。

向如今定居在莘莊,曾經來自於南北高架沿線的老盧灣居民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