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軍人球迷的暢想:會踢球的人,才能打勝仗!

戎心歲月詩與歌:梅花中校;美編:紫妖;


一名軍人球迷的暢想:會踢球的人,才能打勝仗!


青草茵茵,幾時年少馳騁。

足球滾滾,又見歐戰風塵。

軍營裡,相當多的人喜歡足球這項運動,熟知世界各大足球賽事。在大夥兒眼裡,會踢球的人,才能打勝仗!這個夏天,俄羅斯世界盃熱遍了世界。雖然我知道受工作時間和精力影響,戰友們不可能像普通百姓一般全程關注,但偶有閒暇時瞄一眼賽事進展,一定會勾起幾多青春回憶吧——無論是在求學時的校園賽事,還是到了部隊像模像樣搞起的足球對抗賽,青草味和汗味混合著的歲月,從一個側面見證了男孩到男人的成長;恰如我們看到貝克漢姆由最初亮相老特拉福德球場時的鮮肉勁,最終變成那個“萬人迷”。


一名軍人球迷的暢想:會踢球的人,才能打勝仗!


(一)

在我的記憶裡,關於足球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這個:

當時,中國足球職業化後,原先在國內賽場叱吒風雲的八一隊因為不能引進外援,逐漸掉了隊。有幾位年輕氣盛的兄弟,到八一體工大隊毛遂自薦,想為八一隊效力,重振軍旅球隊雄風。結果出人意料,當他們接觸了足球運動員的專項體能訓練後,才知道這和我們跑5公里武裝越野不是一碼事。看人挑擔不覺累,自己挑來累彎腰,說的就是這麼個意思了。

然而,當包括八一隊在內的中國教練和球員見識了世界高水平足球國家的足球訓練後,他們又被深深震撼了。同樣是練體能,光是一個跑步,就細分十幾種,分時間長短,分步頻步幅,分是否負重,分球員球場位置各自有“套餐”,不是我們原先那般枯燥地繞圈跑跑跑、折返沖沖衝。


一名軍人球迷的暢想:會踢球的人,才能打勝仗!


後來的事情我們都見到了,中國足球聯賽每年在開賽前都要搞體能測試,昆明海埂基地一年年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球員。效果呢,至今都讓人弄不懂,不要說能與世界高水平強隊一較高下,就連和亞洲對手碰面時,體能都顯得越來越落後。

矯枉過正是癥結所在。中國足球訓練中完全學習歐美體能訓練模式,忽視了亞洲人種與歐美人種的體質差異,把絕對力量練上去了,卻丟掉了亞洲人原本的肌肉耐力優勢。而日本同樣是足球職業化,20多年下來,球員體能短腿明顯消失,據介紹,他們的球員在接受歐美體能訓練模式的同時,堅持結合馬拉松這樣的純耐力訓練,達到了兼而有之、取長補短的效果。

在我們的軍事訓練中,體能是最基礎一關,訓練中面臨的問題何嘗不也是這樣呢?

曾經,我們跑5公里也是圍著操場一圈又一圈,或者山路漫漫上上下下,有沒有人注意到其中成績提高的訣竅在哪裡,而針對每個人的體質差異、體能基礎不同,又應該制定怎樣的科學提高方法?


一名軍人球迷的暢想:會踢球的人,才能打勝仗!


所幸,如今的軍營不再是我當年乍遇的那樣,相當多的基層部隊配置了健身設施,大學生幹部、士兵群體也更懂得人體運動規律,比如,把400米障礙跑7組障礙分解出來,每個人練自己薄弱的環節,把單項通過技巧提高,同時增加心肺功能的訓練,然後結合全趟,逐步把成績趕上來。

CCTV-7《軍事紀實》欄目播出過一期反映廣西邊防部隊因地制宜搞軍事訓練的節目,針對戰時敵人可能在山間、河溝、坑道設置陷阱或地雷陣,他們科學組訓,障礙跑被設計成了綜合了地形、敵情因素的可變性訓練道,戰士在訓練道上經過反覆跑動練習,能夠迅捷地穿梭於熱帶雨林中。

此前,我還看到了國防科技大學介紹美式障礙訓練的文章和視頻。給我的感覺是,我們確實要借鑑學習,最起碼要了解美國人為什麼這樣設計障礙跑,有什麼科學的地方,同時對比我們的障礙訓練,熟悉各自所長是什麼。最關鍵的是,我們不能邯鄲學步,新奇於美式障礙的“橫空出世”,而忘了把我們的障礙跑練到極致。當然,有一種聲音是建議將兩者的長處結合起來,這個我覺得可以有,期盼有關訓練研究單位能儘快立項和能有所進展。據我所知,有些部隊已經在做這方面嘗試,值得鼓勵和引導。


一名軍人球迷的暢想:會踢球的人,才能打勝仗!


(二)

足球運動,還是個註定光芒只屬於場上少數人的項目,勝利的欣喜和失意的落寞幾乎是同時互為映照。我清楚地記得,2000年歐洲盃上,“聖托爾多”有多神奇、多偉大,荷蘭球員就有多心酸、多無奈。

足球運動,更是個風險與風光同行的項目,多數人只看到了足球明星光鮮亮麗的一面,卻忽視了他們也要為之付出訓練的汗水和技術錘鍊的時間等待,即便已是成名豪傑,也會有有心殺敵、因傷上不了場的痛苦,或是英年早逝的人間唏噓。

足球運動,最高的精神核質未脫離信仰、奉獻、無畏、犧牲……一個球星的背後,還有幾十、幾百個足球明星夢破滅的青年,偌大的足球人口基礎,是撐起一個國家足球實力的金字塔塔基,每塊金字塔塔基石塊都有自己不為人知的拼搏和默默付出。在歐洲,有最完備的青訓機制,也有最人性化的淘汰和再就業體系,你能看到很多未能登陸頂級聯賽的球員成為學校足球老師、俱樂部工作人員,他們離開了聚光燈下的綠茵場,卻可以從不離開心愛的足球。


一名軍人球迷的暢想:會踢球的人,才能打勝仗!


所以,足球運動和軍事訓練有太多相像的地方。我們不能只重獎奪金掛銀的比武尖子們,也要慰藉竭盡全力去拼爭的參與者。我們不能次次比武只想到用同樣幾個尖子,而忽視了他們的傷情發展、家庭困難。我們尤其要對那些在訓練中不慎受傷的官兵,給予最周到的照顧和最體面的待遇。我們要感同身受地理解他們為撐起一個國家國防實力宏偉山脈做了山石的境遇,為他們的退出做最好的安置安排。

多年前,在《解放軍報》上看到一則報道,說的是瀋陽軍區大興安嶺中的邊防團戰士,在一次比武中因為當時的解放鞋鞋底不抗穿刺,導致腳底被林中的荊棘刺穿,儘管他忍住疼痛繼續跑,還是沒能拿到名次,也因此失去了提幹機會。他離開部隊的時候,把那雙曾滲滿他鮮血的鞋留了下來。多年以後,當07戰靴配發後,記者在這個邊防團採訪時,知曉了這段往事,提筆複述講出故事,滿紙是為老兵的遺憾,是為軍隊裝具發展的由衷鼓掌。


一名軍人球迷的暢想:會踢球的人,才能打勝仗!


我一直在想,如果那時我們就有科學組訓的概念,就有給比武中出現意外者重新再來的可能,就能毫不猶豫地決定這樣的戰士值得留,那麼,老兵的遺憾還會有嗎?

我們一直在營造一種新軍事革命的氛圍,希望我們的官兵在訓練中全身心投入、不怕流血流汗甚至犧牲,那麼,我們應從歐洲足球運動發展中悟和學一些東西。和平年代裡,當對軍人的榮譽和待遇務實遠勝於務虛,當熱愛軍隊、熱愛國防事業的人能永遠有一個心有歸屬的宿地,噴薄而來的軍旅新人,一定會如足球小將們,青春無敵!

一名軍人球迷的暢想:會踢球的人,才能打勝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