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基礎研究“靶向”能源革命排頭兵

本報訊(記者 沈佳)38項“煤基低碳聯合基金”項目4120萬元資助資金12月25日開始下達,這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山西省人民政府聯合設立的“專項”基礎研究基金在我省第4個年度實施階段。2018年,山西應用基礎研究計劃經費預算額度由1500萬元提高到3000萬元,實現了翻番,專用於攻關煤基“卡脖子”瓶頸技術。

煤基低碳聯合基金是國家層面的項目,我省專項基礎研究基金設立後,針對山西資源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重點選擇煤炭開採、煤層氣、煤化工、煤機裝備、新材料、煤電及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煤基低碳相關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及共性關鍵技術基礎與工程基礎問題,吸引和集聚全國範圍的科學家開展基礎研究。此次擴大資金數額,將更加有利於吸引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技術人才和技術團隊,共同關注山西煤基科研和基礎研究。省科技廳基礎處負責人介紹說:“我省正面臨轉型升級壓力,既要支持當前的支柱產業,也要著力發展引領未來的戰略新興產業,這都需要強化基礎研究的戰略支撐。今年38項‘煤基低碳聯合基金’項目資助除了煤基領域,還擴展到新材料、節能與環保、礦區生態修復、煤電及新能源等新興能源領域基礎研究。”

近年來,專項基礎研究基金對我省產業轉型的引導作用日益顯現,新興產業項目在三晉大地已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山西潞安180萬噸/年煤制油項目成功試運行併產出合格煤基高端合成油。大同市對包括69個新能源項目在內的上百個項目進行集中開工,“新能源”“薄膜電池”“氫燃料”等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高頻詞彙。前不久,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以太原理工大學作為第一單位的研究論文,標誌著我省在這一領域的研究達到全球領先水平,該校李晉平教授科研團隊在國際上第一次利用氧分子先與Fe-MOF材料中的不飽和空位結合,有效阻擋不飽和金屬空位與乙烯間的π鍵相互作用,顯著降低乙烯吸附量,在工業化產業化上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和潛在價值,可以大幅度降低煤化工轉化工序中的能耗,可以簡化優化改進煤化工工藝,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該項目是從山西煤層氣產業鏈中延伸而來,正是2016年度“煤基低碳聯合基金”給予積極資助的項目之一。

據悉,2019年度山西煤基低碳聯合基金指南已經編制完成,項目計劃在青年科技研究基金中新設立“優秀青年基金項目”,側重青年人才團隊建設,培養基礎研究生力軍,為山西爭當能源革命排頭兵提供動力支撐和活力之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