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林家大灣——千里尋龍脈 閩林至楚地

望子成龍,這一傳統思想在國人的靈魂深處潛移默化,根深蒂固。

龍是什麼?

橫年車龍是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有須能行雲布雨的神異動物。

封建時代用龍作為皇帝的象徵,如:龍顏、龍子龍孫。

龍是狀元的別稱,王禹偁《寄狀元孫學士何》詩:惟愛君家棣華榜,登科記上並龍頭。

中國之龍,蒼茫華貴,在世界各民族的龍中超凡脫俗,無與倫比。龍漂渺絕塵地浮在光中,閃動著神秘的亮鱗和靈趾,吸收日月的精華,姿態絕倫,氣宇高華軒昂,身形美麗無比,龍滑過天地,一點點與天地融為一體,成為天地的一部分,天地在龍的裡面也在龍的外面,龍來自於天地,亦歸於天地。

山是龍之骨,水是龍之脈,我們順著龍之脈出於歷史的蒼海,順著龍之脈在天地上神遊。龍喻為皇帝和狀元的歷史已不復存在。人們更樂意將她作為一種圖騰隨著風水術的誕生和不斷深入人心,尋找龍山鳳脈已成為人們的一種追求和嚮往,風水術已從朝廷走向民間

“良禽擇木而棲”,何況萬物之靈的人呢?他們選擇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依山傍水的優越環境居住,尤其重視乘生聚之長的山環水抱之龍鳳之地。林氏家族更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因為他們一是奉行耕讀傳家,熱愛讀書之風氣蔚然形成,出現了不少聰穎之士,及第者有之,名落孫山者也不乏其人。俗話說:“醫為儒家之末路”,在未及第的落魄者中,多數為醫,少數為地師、為僧、為道。出了不少名地師、高僧、大道。著名的地師有林瘦熊、林文豹、林新民等。

他們為了謀生,也為了家族的中興,踏遍了萬水千山,窮盡了畢生之精力,為林氏的擇吉、尋龍點穴,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的陽宅和陰宅多是風水寶地,龍姿鳳態,吉瑞呈祥。

從《晉安郡王墓記》和《晉安郡王祠堂序》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們尋龍的良苦用心。

出惠安北郭三十里為塗嶺,又北五里許為陳同關,南北衝道,由是出類之後有山焉,名九龍崗,群峰競秀,怪石錯峙,奇傑之狀過於他山。齊聖司鐸惠安,並往來關上,瞻望是山,則故吾林始祖晉安郡王祿公墓地。

我祿公暨夫人孔氏,九龍合之墓,塋城猶在,墓址尚存,乾巽坐向在惠安塗嶺,穴名龍馬寄,上乎我宗各派倡道協力,精造修築,堅造建祠,併購荒地造店肆數十,資費白金幾千兩,但有填塋鞏固,以安體魄,尤不可無廟宇輝映,以安神靈,我族姓議於會城內,創建太宗祠,廟前奉祀祿公始祖,及夫子孔氏始祖妣神位~ 《烏石山與莆林淵源》中記載:“追本溯源,今荔城區西天尾全變龍山村烏石和城北烏石山(即東巖山)與莆田林姓衍派有關。

據莆林族譜記載,晉安林十五世林萬寵生三子林韜、林披、林昌。次子唐太子詹事林披,自莆田北螺村(今荔城區西天尾林峰村,舊稱鳳林)遷居同邑之澄清鳥石(今屬西天尾鎮龍山村),生九子皆官州刺史,世稱九牧林家。林披卒葬鳥石後壟之原,其後裔在墓址附近建祖祠以奉祀。”

各地林氏祠堂、宗祠、家廟都書寫著妙語佳聯,千古絕唱。

明代御史林茂達題一祠聯雲:“派分九牧大宗,忠教文章深啟佑;祠佔烏山正脈,衣冠科第世聯錦。”

十德堂中深樹德,九龍門內再騰龍。”

九龍綿世澤,雙桂振家聲。

銜自天妃封至天后,家居渭港祖在龍山”。

世過託三山,葉茂於今傳其中,宗祠開九牧,雲初從古肇梯雲。”等名傳千古的妙語佳聯。反映了林氏家族希望千秋萬代家聲大,忠教文章世澤長的拳拳之心,對富貴的企盼和嚮往,對風水寶地、龍山鳳脈的渴望和信賴。

神奇的林家大灣——千里尋龍脈 閩林至楚地

林氏家族在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中,蘭桂叢發,散處遐方。得益於嚴格的族範和傳世家訓;弘法崇教,相繼積德以結天心;更得益於擇地、擇鄰、擇友,世世代代的執著追求。綿延祖澤,滿國春色,散發無比芳香,春華秋實,碩果累累。

追根溯源。林家究竟來自何方?他們又是怎樣在白羊山下紮根、生存和發展的呢?

翻查《林氏宗譜》,我們發現了三篇重要文獻,一篇是林則徐1837年撰寫的《閩楚同源序》,一篇是蔡元培1937年撰寫的譜序,一篇是1885年汝欽撰寫的光炬公傳。

林則徐1830年出任湖北布政使,1837年春出任湖廣總督。作為一個躬親為民的地方大員,他對當地的風土人情有著深入的瞭解,親自考證了白羊山下這個村落的淵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