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林家大湾——千里寻龙脉 闽林至楚地

望子成龙,这一传统思想在国人的灵魂深处潜移默化,根深蒂固。

龙是什么?

横年车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行云布雨的神异动物。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如:龙颜、龙子龙孙。

龙是状元的别称,王禹偁《寄状元孙学士何》诗:惟爱君家棣华榜,登科记上并龙头。

中国之龙,苍茫华贵,在世界各民族的龙中超凡脱俗,无与伦比。龙漂渺绝尘地浮在光中,闪动着神秘的亮鳞和灵趾,吸收日月的精华,姿态绝伦,气宇高华轩昂,身形美丽无比,龙滑过天地,一点点与天地融为一体,成为天地的一部分,天地在龙的里面也在龙的外面,龙来自于天地,亦归于天地。

山是龙之骨,水是龙之脉,我们顺着龙之脉出于历史的苍海,顺着龙之脉在天地上神游。龙喻为皇帝和状元的历史已不复存在。人们更乐意将她作为一种图腾随着风水术的诞生和不断深入人心,寻找龙山凤脉已成为人们的一种追求和向往,风水术已从朝廷走向民间

“良禽择木而栖”,何况万物之灵的人呢?他们选择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依山傍水的优越环境居住,尤其重视乘生聚之长的山环水抱之龙凤之地。林氏家族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他们一是奉行耕读传家,热爱读书之风气蔚然形成,出现了不少聪颖之士,及第者有之,名落孙山者也不乏其人。俗话说:“医为儒家之末路”,在未及第的落魄者中,多数为医,少数为地师、为僧、为道。出了不少名地师、高僧、大道。著名的地师有林瘦熊、林文豹、林新民等。

他们为了谋生,也为了家族的中兴,踏遍了万水千山,穷尽了毕生之精力,为林氏的择吉、寻龙点穴,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的阳宅和阴宅多是风水宝地,龙姿凤态,吉瑞呈祥。

从《晋安郡王墓记》和《晋安郡王祠堂序》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寻龙的良苦用心。

出惠安北郭三十里为涂岭,又北五里许为陈同关,南北冲道,由是出类之后有山焉,名九龙岗,群峰竞秀,怪石错峙,奇杰之状过于他山。齐圣司铎惠安,并往来关上,瞻望是山,则故吾林始祖晋安郡王禄公墓地。

我禄公暨夫人孔氏,九龙合之墓,茔城犹在,墓址尚存,乾巽坐向在惠安涂岭,穴名龙马寄,上乎我宗各派倡道协力,精造修筑,坚造建祠,并购荒地造店肆数十,资费白金几千两,但有填茔巩固,以安体魄,尤不可无庙宇辉映,以安神灵,我族姓议于会城内,创建太宗祠,庙前奉祀禄公始祖,及夫子孔氏始祖妣神位~ 《乌石山与莆林渊源》中记载:“追本溯源,今荔城区西天尾全变龙山村乌石和城北乌石山(即东岩山)与莆田林姓衍派有关。

据莆林族谱记载,晋安林十五世林万宠生三子林韬、林披、林昌。次子唐太子詹事林披,自莆田北螺村(今荔城区西天尾林峰村,旧称凤林)迁居同邑之澄清鸟石(今属西天尾镇龙山村),生九子皆官州刺史,世称九牧林家。林披卒葬鸟石后垄之原,其后裔在墓址附近建祖祠以奉祀。”

各地林氏祠堂、宗祠、家庙都书写着妙语佳联,千古绝唱。

明代御史林茂达题一祠联云:“派分九牧大宗,忠教文章深启佑;祠占乌山正脉,衣冠科第世联锦。”

十德堂中深树德,九龙门内再腾龙。”

九龙绵世泽,双桂振家声。

衔自天妃封至天后,家居渭港祖在龙山”。

世过托三山,叶茂于今传其中,宗祠开九牧,云初从古肇梯云。”等名传千古的妙语佳联。反映了林氏家族希望千秋万代家声大,忠教文章世泽长的拳拳之心,对富贵的企盼和向往,对风水宝地、龙山凤脉的渴望和信赖。

神奇的林家大湾——千里寻龙脉 闽林至楚地

林氏家族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兰桂丛发,散处遐方。得益于严格的族范和传世家训;弘法崇教,相继积德以结天心;更得益于择地、择邻、择友,世世代代的执着追求。绵延祖泽,满国春色,散发无比芳香,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追根溯源。林家究竟来自何方?他们又是怎样在白羊山下扎根、生存和发展的呢?

翻查《林氏宗谱》,我们发现了三篇重要文献,一篇是林则徐1837年撰写的《闽楚同源序》,一篇是蔡元培1937年撰写的谱序,一篇是1885年汝钦撰写的光炬公传。

林则徐1830年出任湖北布政使,1837年春出任湖广总督。作为一个躬亲为民的地方大员,他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入的了解,亲自考证了白羊山下这个村落的渊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