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裡的階層,你懂嗎

你的孩子身上被貼過標籤嗎?

今年十月一回家,陪小侄女生活了一段時間,小侄女上四年級,每次陪她寫作業都到11點鐘,而更為驚訝的是小侄女告訴我她們班的階層劃分,讓我著實驚愕。

她們班53個學生,同學間分成了三個階層。第一階層:學霸學生,班級前五名且父母積極參班級活動。 第二階層:班級成績前十名,但父母很少參加班級活動(父母在外打工)。第三階層:普通大眾,父母沒有機會參加班級活動。

班級裡的階層,你懂嗎

解釋一下班級活動指什麼

1.檢查前一天所有孩子的家庭作業。批改單元測試卷。

2.組織詩文朗誦,才藝表演。

3.班級新生校服定做,班級用品購買。

學霸們的家長就是班主任的助理,班級的老師們只管教課。嗯,也許這樣老師們才能專心致志教課,不為瑣事分心。

我不禁讚歎啊,班主任應該去公司做高管,這樣細緻的組織分工,也是大智慧啊。

班級裡的階層,你懂嗎

孩子們從小就有階層感,這樣真的好嗎?

我們應該承認人與人之間天生有差別,例如:聰明,堅韌,善良,認真勤奮,樂觀等,但這些品質卻是分散在不同孩子身上,不只聚集在學霸身。單一身份會產生刻板成見,刻板成見的問題不在於不真實而在於不完整。

但聰明的小孩,如果“反省智”力不好,看不到前面長遠的目標,會沒有韌性。(建議搜索反省智力是什麼)

如果笨一點的小孩“反省智力”好,他知道現在暫時落後,但不用跟別人比,我要完善自己。遇到了困難,但會找到策略,我知道我學習的短板是什麼,一個學期下來以後,或者是一兩年下來以後,誰會勝出呢?

班級裡的階層,你懂嗎

聰明的標籤不重要,多元化的思維更重要。

愛因斯坦所言,“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決定用爬樹能力去評價一條魚,那麼 我相 信這 條魚 一生 都會 活在 自我 懷疑 的陰 霾中。”

你或者你的孩子今天被帖標籤了嗎,歡迎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