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這裡的毒品查緝也未停止

9月11日,記者從雲南省昆明市出發,驅車186公里,目標是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甘莊街道青龍廠社區。這裡人口不多,到處是險山陡崖,每天路面上卻有上萬輛車經過,玉溪市公安局禁毒支隊流動警務站就設在這裡。

“這裡不僅處於從昆明至泰國曼谷的‘昆曼國際大通道’上,還處在國道213線與323線的交會點上,是‘金三角’地區向我國‘南線’滲透毒品的過境通道。”警務站站長梁炳茂的話點明瞭警務站所處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008年建站至今,該站已破獲5000餘起毒品案件,抓獲涉毒犯罪嫌疑人4950名,查獲各類毒品近3噸、製毒物品近20噸,繳獲制式槍支17支、子彈694發。他們先後受到國家禁毒委和雲南省委、省政府、省公安廳的表彰。

9月10日,記者來到這裡的前一天,警務站查獲冰毒31.55千克。

上崗,安全第一

“青山陪伴著我,星星疼愛著我,日夜堅守在國道線上,緝毒工作我最執著……”9月11日,剛走到警務站的大門前,嘹亮的歌聲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是該站站歌,查緝隊員在每天交接班的時候,都會唱起它,成為大山深處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警務站是24小時輪班制,由於運毒車輛大多會選擇夜間經過該站,所以到了晚上,查緝隊員們的查緝工作也絲毫不能放鬆。當日19時,一組隊員要上查緝點了。

從警務站走出去不遠,就到了查緝點,由幾個遮陽棚簡單搭建的一個臨時關卡。查緝點上最醒目的是一塊公告牌,上面寫著“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雲南省禁毒條例》相關規定,特對以下事項進行公告……”公告牌清晰地告知警務站的公開查緝工作是依法進行的。

停靠在路邊的移動X光透視查緝車發動,停車標誌擺放完畢;防彈衣穿好,熒光背心套在防彈衣外,執法記錄儀開啟。查緝隊員準時上崗。

9月,這裡的夜間溫度一般在20多攝氏度,對於身穿重達12千克防彈衣的查緝隊員來說,已經是很舒服的天氣。

“夏天氣溫40多攝氏度,地面溫度達50多攝氏度,小蟲子落在地上都熱得飛不起來。但是,我們的隊員還是要穿著厚重裝備執勤,一天下來,防彈衣裡面的短袖褂都有好幾道白印子。”帶隊民警向記者介紹,“到了10月,因為查緝點處在風口位置,山口的風會讓人冷得直哆嗦,隊員們都是一邊跺著腳一邊忙工作。”

查緝隊員只要上崗執勤,不管天冷還是天熱,必須穿防彈衣。“其實,一開始大夥兒都不適應穿著厚重的防彈衣執勤,後來大家漸漸明白了這是必要的安全保護措施。”查緝隊員楊倩倩說。

記者注意到,帶隊民警手上還有一把微型衝鋒槍。帶隊民警說:“帶槍不僅對犯罪分子形成威懾,也是出於對查緝隊員安全的考慮。”而在不遠的地方,緝毒警犬也在隨時待命。警務站副站長王建文說:“我們的查緝隊員每天都要面對來來往往的車輛和形形色色的受檢對象,每一次檢查都可能存在危險。”

在查緝現場,隊員們會根據主查、副查、警戒等職能分小組來工作,各小組、組員站位、分工明確。“不能由於自己的失誤導致戰友受到意外傷害。”帶隊民警的這句話讓記者印象深刻。警務站日常訓練嚴格、查緝流程規範、各項制度規定嚴謹,該站自成立以來,不僅禁毒戰果累累,查緝隊員也是零傷亡。

查緝,“盲查”不盲

當日19時45分,天色已黑。綠樹掩蓋下的山脈隨著夜幕的降臨慢慢失掉了原本的顏色,與天空融為一體,路面上車輛依舊川流不息,夜間查緝工作開始了。“每天晚上也有上萬輛車經過,一些鋌而走險的毒販會選擇從這裡入境。”王建文說,查緝隊員要做的就是從車流中把運毒的人、車查出來。

“就像是大海撈針一般,十分艱難。”查緝隊員王藩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在攔下車之前,我們並不確定車上是否藏匿了毒品,是否有涉毒人員,只能根據可疑點逐一排查。”

什麼樣的車輛必須查,要重點關注哪些車輛,車的什麼位置容易被毒販用來藏匿毒品……長期的工作積累,讓查緝隊員們有了一套查緝心得——通過分析車輛結構、貨物包裝來判斷是否藏匿毒品;通過辨別乘客口音、分析出行路線等來獲取線索……“多年的查緝經驗讓我們的查緝工作有了方向和目標。這就是我們說的‘盲查’不盲。”王建文說。

轉眼已經過去了1個小時了,查緝隊員查了大貨車、客運大巴車、私家車、出租車。這時,一組查緝隊員攔下了一輛大貨車,這是最難查的物流車輛。一名查緝隊員告訴記者。轉眼間,檢查完駕駛室的查緝隊員已經爬上車廂開始檢查貨物了。

近年來,隨著打擊毒品力度的不斷加大,涉毒人員藏匿毒品的手段也越來越隱蔽。毒販抓住物流車輛載貨量大、民警查緝難的特點,使用物流車輛販毒。“一輛貨車載貨量少的有幾十噸,多的達上百噸,查緝隊員查完整輛車要爬上爬下近百回,最少也要用2個多小時。”查緝隊員趙安梅說。

憋悶的貨車車廂內,3名查緝隊員打著手電筒反覆比對快遞單上的貨物名稱和收件地址,不放過任何可疑細節。查完了貨物,查緝隊員還要當一回“理貨員”,把貨物擺放整齊,這樣的工作強度、難度考驗著查緝隊員的心態。

“現在依法對您進行檢查,有沒有攜帶或幫助別人攜帶毒品?”查緝隊員問道。回答的人非常肯定地說:“沒有。”這名查緝隊員與一名乘客的對話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名坐在一輛轎車副駕駛座上的男性乘客稱從遼寧來雲南旅遊,要連夜趕往昆明。但是,他的回答並沒有減少查緝隊員對他的懷疑。

“你自己一個人來雲南旅遊,什麼行李都不帶嗎?”幾番交鋒後,該乘客編造的謊言還是被查緝隊員找出了漏洞。很快,車載X光機圖像給了查緝隊員一份答案。“他的胃部有長條狀、拇指大小的物體,周圍還有光圈,這是明顯的人體吞食、運輸海洛因的特徵。”查緝隊員告訴記者。

“你吃了多少顆?”“59顆。”之前還在狡辯的這名乘客,終於向查緝隊員承認自己事先吞下包裹好的海洛因。其實,查緝隊員早已根據其生理特徵,第一時間發現該乘客非常可疑。

戰鬥,一夜未眠

在警務站隨警作戰的第一個夜班讓記者深入瞭解到查緝工作的不易,第二個夜班讓記者大開眼界,看到了查緝隊員更多的真本領。

9月12日21時40分,查緝隊員從車流中把一輛掛有重慶牌照的車引進了查緝點,在查驗了車上2名男子的身份證後,認為人、車均十分可疑。於是,查緝隊員開始對車輛進行細緻檢查。

深沉的夜幕中,只能看到手電筒的亮光。油箱、後備廂……查緝隊員一點點地檢查任何有可能藏匿毒品的地方,可檢查了兩遍,依然一無所獲。

時間已經過去了50分鐘,在這段時間裡,那2名男子可疑的舉動讓查緝隊員更加確信自己的判斷。幾名查緝隊員一商量,開始了一項“大工程”——拆車!

“有了。”次日2時,查緝隊員終於發現毒品藏在了儀表盤後面。此時,距離規定的下班時間過去了2個小時,查緝隊員連續工作了7個多小時。

3時10分,一輛裝滿菠蘿的貨車進入查緝點。“不要碰我的菠蘿,我的菠蘿還要拉去賣的,你們把我的菠蘿弄壞了怎麼辦?”查緝隊員剛要爬上車檢查,貨車司機就著急了。“放心師傅,如果我們沒有查出毒品,又弄壞了你的菠蘿,我們會賠償損失的。”查緝隊員說。查緝隊員剛打開貨車側面的擋板,一堆菠蘿就滾到了車外,藏在菠蘿堆裡的幾個灰色編織袋露了出來。查緝隊員打開編織袋,碼放得整整齊齊的毒品冰毒赫然出現在眼前,10.56千克!

剛才還吵嚷著要賠償的貨車司機這時蔫了,乖乖地跟著民警,配合取證、拍照、做筆錄。“如今毒販為了逃避民警的檢查,會事先派出幾輛車在前面反覆探路。這輛貨車被查前,我們的查緝隊員已經注意到其探路的同夥了,就等著這輛貨車自投羅網。”帶隊民警說道。

遠處傳來了公雞的打鳴聲,此時已是4時57分,一夜未眠的加班查緝隊員們終於可以休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