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來風滿樓,哪種生物識別技術能更勝一籌?

生物識別技術,通過計算機與光學、聲學、生物傳感器和生物統計學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結合,利用人體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紋、臉象、虹膜等)和行為特徵(如筆跡、聲音、步態等)來進行個人身份的鑑定。

山雨欲來風滿樓,哪種生物識別技術能更勝一籌?

近年來,伴隨著移動設備、智能單品的崛起,生物識別技術的市場規模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從指紋識別、人臉識別,到虹膜識別、指靜脈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層出不窮。有數據顯示,全球生物識別市場結構中,指紋識別份額達到58%,人臉識別的份額為18%,緊隨其後的是新興的虹膜識別,份額為7%,此外還有與指紋識別類似的掌紋識別,以及聲紋識別和靜脈識別等。那麼,到底哪種生物識別技術更勝一籌呢?今天咱們就來探討一下。

指紋識別

考勤、手機解鎖、門禁......指紋識別作為人們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的生物識別技術,大家對它並不陌生。與其他生物識別技術相比,指紋識別早已經在消費電子、安防等產業中廣泛應用,通過時間和實踐的檢驗,技術方面也在不斷的革新。現在大家在網上搜索“指紋識別”的時候,一定會被鋪天蓋地的智能手機、智能鎖信息充盈了視野,在搭上這兩件極具潛力的智能硬件之後,指紋識別技術的發展勢頭更是格外迅猛,也使得櫻花智能等一些公司飛速發展。

以智能手機為例,從市場瞭解到,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約為15億,其中搭載指紋識別的手機約為9—10億,其中蘋果、三星、華為、OPPO、vivo、小米等一線品牌為指紋識別滲透率較高的品牌。除了市場份額之外,價格戰也是一個影響指紋芯片市場的重要因素。在價格戰影響下,指紋芯片的價格節節下降,未來,指紋芯片的價格或將繼續下探。

山雨欲來風滿樓,哪種生物識別技術能更勝一籌?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儘管指紋識別目前已經快要觸及技術的天花板,市場價格戰也一再刷新下限,但得益於指紋識別技術的高適配性,其市場份額在2018年還將繼續增加。只是,比起市場,指紋芯片廠商更要專注於技術方向了。

人臉識別

目前,人臉識別精確度已經超過人眼,同時大規模普及的軟硬件基礎條件也已具備,下游應用領域(尤其是金融、安防、互聯網領域)需求強勁。這一切都預示著人臉識別技術爆發點即將到來。

人臉識別技術在中國的發展起步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經歷了技術引進-專業市場導入-技術完善-技術應用-各行業領域使用等五個階段。

山雨欲來風滿樓,哪種生物識別技術能更勝一籌?

從市場表現來看,2010-2016年,我國人臉識別市場規模逐年增長,年均複合增長率達27%。2016年,我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規模約為17.25億元,同比增長27.97%,增速較上年上升4.64個百分點。

山雨欲來風滿樓,哪種生物識別技術能更勝一籌?

山雨欲來風滿樓,哪種生物識別技術能更勝一籌?

與此同時,人臉識別也顯現出以下兩個發展特點。一、應用範圍逐漸擴大,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不斷改進,其應用領域從最開始的門禁/考勤領域,到目前應用於金融、安防反恐、教育、社交娛樂、設備、門禁/考勤、交通、智能商業等領域,應用範圍逐漸擴大;二、由2D向3D轉變,起初,人臉識別技術僅限於2D識別,但由於2D人臉識別容易受到姿態、光照、表情等因素影響,識別率不夠理想,因此3D人臉識別應運而生。相比較而言,3D人臉識別技術不僅識別率高,且在使用方便性上也遠遠高於2D人臉識別。

對於安防行業來說,人臉識別和視頻監控可謂是天生一對,在不久的將來,人臉識別可能成為前端設備的標配。對於消費領域來說,人們對於人臉識別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人臉識別非接觸性、使用方便、誤識率低的優點也在一一凸顯。同時,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的發展中,人臉識別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種種跡象,無一不說明人臉識別正在朝指紋識別奮起直追,搶奪市場份額。

虹膜識別

在三星、微軟、富士通等公司的推動下,近年來虹膜識別技術開始應用於消費級市場,打開了更加龐大的市場空間。尤其是三星最新旗艦機S8/S8+搭載虹膜識別,證明了消費終端巨頭對該技術的認可。隨著虹膜識別技術逐漸被消費者所接受,慧聰安防網預計未來搭載虹膜識別的移動智能終端數量將快速增長,虹膜識別市場規模也將快速擴張,國內以中科虹霸為代表的公司也在加緊自己的發展道路。

基於虹膜識別唯一性、穩定性、防偽性、生物活性、非接觸性等優點,各大機構對於虹膜識別的市場前景極為看好。根據美國諮詢機構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統計,2016年全球企業級虹膜識別終端出貨量1070萬臺,預計到2025年出貨量將達到6160萬臺,複合年均增速為19.1%,對應市場規模將從2016年的6.77億美元增長至2025年的41億美元,複合年均增速19.7%。其中,2020年市場規模約為13.5億美元。

如果考慮到虹膜識別在消費級終端上開始普及,市場規模將增長的更快。根據美國智庫AcuityMarketIntelligence的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生物識別市場將達到218.7億美元,其中虹膜識別技術佔全球生物特徵識別的市場份額,將從2015年的7%提升至2020年的16%,2020年的總產值將達到35億美元,對應複合年均增速為36.6%。

山雨欲來風滿樓,哪種生物識別技術能更勝一籌?

山雨欲來風滿樓,哪種生物識別技術能更勝一籌?

當然,虹膜識別也有缺點,那就是對於識別距離的要求比較高,同時虹膜識別的應用成本也與其技術難度成正比,相比其他的識別技術,成本要更高一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其進入普通消費類市場。

靜脈識別

靜脈識別技術主要分為兩種:指靜脈識別和掌靜脈識別。

山雨欲來風滿樓,哪種生物識別技術能更勝一籌?

山雨欲來風滿樓,哪種生物識別技術能更勝一籌?

由於靜脈識別依託身體內部特徵,並且必須是活體手指,因此被稱之為第二代生物識別技術。目前,靜脈識別在各個高安全領域、商用領域逐步由點到面鋪開應用。

其中,2017年是指靜脈識別在民用智能家居領域開始發展的元年。此後,隨著2017年5月1日國家正式頒佈GB/T33135-2016《信息技術指靜脈識別系統指靜脈採集設備通用規範》,我國指靜脈識別行業的發展有望迎來更大利好,從而獲得新的突破。

掌靜脈識別在2006年被納入生物識別一環,掌靜脈識別技術逐漸被人們應用到技防系統中,如掌靜脈識別儀。掌靜脈識別系統不僅成為日本各家銀行ATM系統的基本配備,在臺灣應用也逐漸多元化,從基本的門禁系統,到與RFID(無線射頻識別)結合的智能型監控,甚至也已經可以與客戶關係管理系統做整合了。

靜脈識別要想在市場進一步站穩腳跟,奪取份額,還需在核心技術、算法上進行升級和進一步突破,這是整體產品的核心與重中之重。而在實現產品的小型化方面,由於成像技術要求導致產品體積難以精簡,對產品外觀設計、成本都帶來了不小的影響。以微盾為代表的靜脈識別廠商需時刻保持對市場的敏感,時刻接觸最新市場動態,瞭解市場新方向,及時針對市場風向做出戰略調整才能分得生物特徵識別領域中最大的蛋糕。

總結

說了這麼多,直到現在也沒點題,“誰更勝一籌”也沒有定論。事實上,這個問題本身就沒有答案,市場份額最大的指紋識別技術成熟、價格低、適用性強,但也有著誤識率高、接觸式識別的缺點,虹膜識別倒是非接觸式、誤識率低,卻又面臨著成本高、不被市場接受的問題。孰好孰壞沒必要分得那麼清,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使用不同的技術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