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教育要“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楊啟鋒

當前,我國區域教育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都在鄉村。鄉村教育“突圍”,路在何方?

當我們環顧農村校園四周,不難發現,小河、田野、村落、民俗……這些鄉村固有的元素,在鄉村孩子的學習視野裡漸行漸遠。一直以來,鄉村學校總是以城市學校為學習榜樣,丟掉了自身應有的主體功能和特色。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毫無疑問,農村教育就是農業中的農業,只有給在這片廣袤土壤中“土生土長”的鄉村孩子提供充足的水分、陽光和養料,才能讓孩子們健康成長。

農村教育要“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教育”,鄉村教育發展既要“上天”更要“入地”,要紮根周圍的土壤,突出“鄉愁”韻味,尋求“農村包圍城市”的特色發展之路。教育部門在完善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的基礎上,要做到城鄉有別,立足地域特色,發揮鄉村教育資源優勢,打造獨具特色的“青山綠水”的教育體系,開啟鄉村教育與美麗鄉村融合發展的“新文化運動”,真正讓鄉村教育融入鄉村生活。

鄉村教育不能成為城市教育的附庸和“替補”。處在鄉村廣袤大地懷抱中的農村中小學在積極實施國家課程的同時,應緊扣農村生產生活,因地制宜,大力開發適合鄉村孩子成長和發展的鄉土課程,促使農村孩子不僅會讀書學習,還能深入生活,適應鄉村,發現鄉村,改造鄉村。鄉村學校要深入發掘富有濃郁鄉土特色的優良傳統、民俗民情、人文地理、旅遊文化等人文資源,讓鄉村孩子能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留得住鄉愁”,不斷提高辦學效益,讓孩子產生強大情感共鳴和歸屬感。

農村教育要“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接地氣,方能聚人氣。新時代的鄉村教育只要立足自身實際,找準發展定位,耕耘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會在教育改革新徵程中“揚眉吐氣”“出人頭地”。◆(作者單位:山東省棗莊市市中區文化路小學齊福校區)

文章來源:《江西教育》管理版2018年11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