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T10大學教授為遊戲正名,聰明的家長巧用遊戲“畫荻教子”

作為一名90後,可以說基本經歷了中國遊戲發展的每一個階段,從最早的卡帶紅白機,到gameboy,ps主機,再到電腦遊戲。遊戲陪著大多90後度過了他們的童年,少年以及青年時光,伴隨著我們成長的當然還有父母的嘮叨。那個年代,在父母的眼中,遊戲似乎是他們教育孩子路上的頭號大敵。

北美T10大學教授為遊戲正名,聰明的家長巧用遊戲“畫荻教子”

作為60年代和70年代的父母,在那個年代禁止孩子玩遊戲的理由很簡單也很直觀。過度遊戲會讓孩子駝背近視眼,心理上對遊戲的過度依賴會荒廢學業。肉體和精神的雙重傷害就已經足夠把遊戲打入冷宮了。加上那個時候的媒體新聞和教授專家都在宣揚“遊戲成癮”的危害,任何家長都不會拿孩子的未來冒險,比起需要耗時耗力的監管,最簡單暴力的方法就是禁止。

北美T10大學教授為遊戲正名,聰明的家長巧用遊戲“畫荻教子”

轉眼間,第一批90後已經長大成人,也到了為人父母的年紀。遊戲經過20多年的發展也早已不是當年的“洪水猛獸”了,得到了更加客觀公正正確的認證。這批新秀父母馬上也要面臨當初父母輩遇到的問題,“明令禁止孩子玩遊戲是否正確”。全美排名第十的霍普金斯大學大眾健康學院的Michelle C. Carras教授關於遊戲如何有益玩家的心理健康給出了報告。

北美T10大學教授為遊戲正名,聰明的家長巧用遊戲“畫荻教子”

報告指出,電子遊戲與人們的積極幸福感之間是有著正向聯繫。現在大眾對於遊戲的態度過於苛刻,遊戲的潛在價值並沒有被認可和得到重視,關於遊戲的文獻報道也停留在抨擊遊戲方面。而在過去的五到十年中,人們越來越關注遊戲改善健康和幸福感的可能性方面。研究結果也表明適度的遊戲有助於情緒穩定和減少兒童的情緒障礙。遊戲也被玩家們提倡可以被作為一種放鬆和減壓的手段,在遇到一些與父母朋友的矛盾問題,產生了憤怒,內疚或挫折等負面情緒時,遊戲可以很快地幫助玩家排解消極情緒。比較玩遊戲的實驗受眾和那些從來不玩遊戲的受眾群體,適度玩遊戲的人抑鬱情緒顯著地降低。

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位奶爸,他的育兒經歷很值得借鑑。作為一名80後奶爸,同時也是一名遊戲狂熱愛好者。他的觀點非常的客觀理智,他支持他的孩子玩遊戲,但是會幫助孩子過濾掉那些不適合他年齡段的遊戲,選擇高質量的遊戲大作,他認為適度遊戲是可以能夠提升孩子的認知能力,還會起到娛樂放鬆的效果,他會花時間陪著孩子一起玩遊戲。

北美T10大學教授為遊戲正名,聰明的家長巧用遊戲“畫荻教子”

新事物的起初,總是被質疑的,在經過了時間的沉澱後,有價值的事物最終也是會被認同的。父母應該是最理解孩子的人,而不是站在對立面搖旗指揮。與孩子一起玩,與孩子相互理解,教育就會變得水到渠成,教育孩子不應該嚴防死堵,明令禁止,進入他的世界,用遊戲去教育是最相得益彰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