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T10大学教授为游戏正名,聪明的家长巧用游戏“画荻教子”

作为一名90后,可以说基本经历了中国游戏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从最早的卡带红白机,到gameboy,ps主机,再到电脑游戏。游戏陪着大多90后度过了他们的童年,少年以及青年时光,伴随着我们成长的当然还有父母的唠叨。那个年代,在父母的眼中,游戏似乎是他们教育孩子路上的头号大敌。

北美T10大学教授为游戏正名,聪明的家长巧用游戏“画荻教子”

作为60年代和70年代的父母,在那个年代禁止孩子玩游戏的理由很简单也很直观。过度游戏会让孩子驼背近视眼,心理上对游戏的过度依赖会荒废学业。肉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就已经足够把游戏打入冷宫了。加上那个时候的媒体新闻和教授专家都在宣扬“游戏成瘾”的危害,任何家长都不会拿孩子的未来冒险,比起需要耗时耗力的监管,最简单暴力的方法就是禁止。

北美T10大学教授为游戏正名,聪明的家长巧用游戏“画荻教子”

转眼间,第一批90后已经长大成人,也到了为人父母的年纪。游戏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也早已不是当年的“洪水猛兽”了,得到了更加客观公正正确的认证。这批新秀父母马上也要面临当初父母辈遇到的问题,“明令禁止孩子玩游戏是否正确”。全美排名第十的霍普金斯大学大众健康学院的Michelle C. Carras教授关于游戏如何有益玩家的心理健康给出了报告。

北美T10大学教授为游戏正名,聪明的家长巧用游戏“画荻教子”

报告指出,电子游戏与人们的积极幸福感之间是有着正向联系。现在大众对于游戏的态度过于苛刻,游戏的潜在价值并没有被认可和得到重视,关于游戏的文献报道也停留在抨击游戏方面。而在过去的五到十年中,人们越来越关注游戏改善健康和幸福感的可能性方面。研究结果也表明适度的游戏有助于情绪稳定和减少儿童的情绪障碍。游戏也被玩家们提倡可以被作为一种放松和减压的手段,在遇到一些与父母朋友的矛盾问题,产生了愤怒,内疚或挫折等负面情绪时,游戏可以很快地帮助玩家排解消极情绪。比较玩游戏的实验受众和那些从来不玩游戏的受众群体,适度玩游戏的人抑郁情绪显著地降低。

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位奶爸,他的育儿经历很值得借鉴。作为一名80后奶爸,同时也是一名游戏狂热爱好者。他的观点非常的客观理智,他支持他的孩子玩游戏,但是会帮助孩子过滤掉那些不适合他年龄段的游戏,选择高质量的游戏大作,他认为适度游戏是可以能够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还会起到娱乐放松的效果,他会花时间陪着孩子一起玩游戏。

北美T10大学教授为游戏正名,聪明的家长巧用游戏“画荻教子”

新事物的起初,总是被质疑的,在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后,有价值的事物最终也是会被认同的。父母应该是最理解孩子的人,而不是站在对立面摇旗指挥。与孩子一起玩,与孩子相互理解,教育就会变得水到渠成,教育孩子不应该严防死堵,明令禁止,进入他的世界,用游戏去教育是最相得益彰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