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目驚心,四十萬趙軍至今屍骨未寒,長平之戰慘烈超乎你想象!

觸目驚心,四十萬趙軍至今屍骨未寒,長平之戰慘烈超乎你想象!(跳動的歷史第10期)

1995年5月12日上午,山西省高平市永錄鄉永錄村。村民李珠孩和往常一般,正在家庭承包的梨園裡面刨地,他可能做夢也沒有料到,一段兩千多年前的歷史即將在著他的鋤頭下出土。

觸目驚心,四十萬趙軍至今屍骨未寒,長平之戰慘烈超乎你想象!

李珠孩不斷在自家地裡刨出一些人體遺骸,而且越挖越多,沒有絲毫停下的勢頭。隨著坑越挖越大,暴露出來的屍骨越來越多,有些屍骨身上還嵌著青銅的箭頭、錢幣。坑中的屍骨橫七豎八,層層疊壓,有仰著的姿態,有側面的,也有俯身的,有的甚至頭骨分離,骨骸上還能明顯的看出有鈍器、石器、刃器造成的創傷,簡直觸目驚心。

觸目驚心,四十萬趙軍至今屍骨未寒,長平之戰慘烈超乎你想象!

坑裡的屍骨彷彿無窮無盡,李珠孩不敢再挖,上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省裡、市裡的考古專家來到了永錄村,專家們在實地考察後初步得出結論:這裡是兩千多年前長平古戰場的遺址,很值得發掘。

10月下旬,長平之戰遺址考古發掘活動正式開始。考古人員非常細心地將表層的土一層層地剝離,經過幾天幾夜的工作,終於將這個長11米、寬5米、深1.2米的屍骨坑全部挖開,他們將這個坑編為將軍嶺一號屍骨坑。

觸目驚心,四十萬趙軍至今屍骨未寒,長平之戰慘烈超乎你想象!

此外,考古人員還運用國際最先進的射線測定法,探測到在一號坑的西側,還有一個寬3至4米、長55米的大屍骨坑,他們將其編為二號坑。他們分析認為,此坑和附近的二號坑均為深坑,不像秦軍專為掩埋戰俘屍體所挖,更像是天然的深溝大壑。當年,秦軍將戰俘屍體拋入溝內,再填上一層薄土加以掩蓋。只是兩千多年的滄桑歲月,斗轉星移,才使這些屍骨深埋地下。

將軍嶺屍骨坑裡的屍骨大部分有頭骨,無軀幹,或者軀幹頭骨分離,這個現象說明,這些趙軍並非被活埋,而是先被集體處決之後,再拋屍於此。

觸目驚心,四十萬趙軍至今屍骨未寒,長平之戰慘烈超乎你想象!

秦國商鞅變法《商君書.境內》曽詳細記錄了點驗首級的流程:“其戰,百將、屯長不得,斬首;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論,百將、屯長晉爵一級,以戰故,暴首三,乃校,三日,將軍以不疑致士大夫勞爵”,意思就是如果一場戰爭,沒有得到敵人的首級,那百將、屯長就必須被斬首示眾,得三十三首級以上就可以進爵一級。

永錄屍骨坑發現的這些趙軍屍骨,就證明了當時秦軍的兇殘,嗜首如命。公元前260年,秦趙兩個當時世界最強的兩個諸侯國,在這個地方匯聚了一百多萬人,雙方展開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決戰。殺神白起在此戰中下令,坑殺四十五萬趙軍戰俘,震驚世界。

觸目驚心,四十萬趙軍至今屍骨未寒,長平之戰慘烈超乎你想象!

歷朝歷代,都有人對於白起殺降四十五萬真實性存疑,真實的考古數據告訴我們,這個數字可能是真的。

永錄屍骨堆上的封土,僅有一尺來厚,李珠孩才能輕易刨出骨坑。兩千多年來,每逢暴雨沖刷,地表淺層土壤被雨水沖走,不斷有屍骨和兵器露出圖面,這種現象被歷代地方誌文獻記載。如《省冤古紀》有記載:“露骸千步,積血三尺,地名煞谷”,真可謂觸目驚心!

觸目驚心,四十萬趙軍至今屍骨未寒,長平之戰慘烈超乎你想象!

唐明皇李隆基在登基之前,曾出任潞州別駕。潞州就是現在山西長治一帶,長平當時已經改名為高平。李隆基在途經高平時,當地“暴骨野莽,冤抑之氣過甚”,其中縣城以西五里的谷口,屍骨糜集最多,“夜半常聞鬼哭悲泣之聲”,李隆基於心不忍,派人將屍骨重新收斂後重新安葬,並塑成一座骷髏王神像。

這件事在《高平縣誌》中有記載:“唐明皇幸潞州,見頭顱似山,骸骨成丘,觸目傷心,敕有司掩埋之,鳩工建廟,顏其額曰骷髏廟,易其谷曰省冤谷!”

觸目驚心,四十萬趙軍至今屍骨未寒,長平之戰慘烈超乎你想象!

時間推移四百年北宋時期,高平周邊又有大量屍骨被暴雨沖刷出來,時仁高平縣令王庭直,曾在《省冤谷記》中記載:“舊宋運判馬城,經過此地,移檄縣僚,收拾遺骸。於谷口鑿坑深闊,以前後左後溝壑數十里暴露之骸,畢集而掩葬,仍於所掩地啟墳祭拜,使後人不踐履爾!”,數十里地全是暴露的屍骸,想象這個場面當真觸目驚心!

這還遠遠不算完,明朝初年,著名的謀士劉伯溫經過高平,又目睹當地暴露的屍骸青銅兵器,寫下一首《長平戈頭歌》,“長平戰骨煙塵飄,歲久遺戈金不銷,野人耕地初拾得,土花漬出珊瑚色”。

觸目驚心,四十萬趙軍至今屍骨未寒,長平之戰慘烈超乎你想象!

不斷被暴雨沖刷,不斷暴屍荒野,不斷有後人重新掩埋,週而復始。趙軍士兵的屍骸彷彿受到冥冥之後的召喚,不斷的重現於時間,向人們哭訴遠古的那場驚天動地的大戰!

兩千多年前,一百多萬人參與的大決戰,四十多萬人被坑殺。趙軍士兵屍骨暴曬於野,兩千多年來屍骨未寒,可以想見當時的大戰多麼慘烈,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