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聰明的孩子,也會慢慢變笨!媽媽這4個行為千萬要杜絕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人父母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越聰明、越健康。但是事與願違,生活中總有些父母對自己的問題不自知,甚至是視而不見,這些面對孩子時的態度或是舉動,會直接、間接的影響寶寶的成長,造成信心缺失,行為怪異等問題,倒是把孩子慢慢變笨了。

下面影響孩子的4件事,你有沒有做過,趕快對照一下。

再聰明的孩子,也會慢慢變笨!媽媽這4個行為千萬要杜絕

1、總是說別人家的孩子好。

“你看鄰居張阿姨家的孩子,你們同樣是3年級,人家怎麼就成績好、還愛體育運動,你怎麼學習成績就這麼差啊,是不是我親生的啊?”這類的話似乎伴隨著中國兒童的成長。

別人家的孩子再聰明也不是你的,你的孩子再“笨”也是親生的,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的洩憤,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更有的家長更是把這當成了口頭禪,也許是帶著期許的,但是他們明顯沒意識到這樣的壞處。

也許你感覺那就是自己隨口說的一句玩笑話,但是在對孩子幼小的心靈中,她們會感覺這就是事實,自己就是不如別人,自己就是“笨”的!因為年齡問題,大部分孩子根本沒辦法辨別家長話語中更深一層的“愛與期許”,他們只知道自己很“笨”。

高頻率的負面暗示充斥著孩子幼小的心靈,就算很聰明,慢慢也會變笨的。

再聰明的孩子,也會慢慢變笨!媽媽這4個行為千萬要杜絕

2、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的壓力。

在這個年齡段大多數孩子並不知道什麼是生活壓力,什麼是價值觀。本該天真無邪的童年,卻被父母常常在孩面前的抱怨籠罩上了一抹沉重的黑色。

“你要好好學習,咱們家就指望你了”、“你要是不好好學習讀書,都對不起我們為了起早貪黑的拼命”,這些話無異於是讓孩子過早的承受了,她們這個年齡不該有的壓力。

“媽媽為了你工作都不要了,你還不好好學習,就知道天天玩,快去看書!”這種抱怨對孩子來說,她們並不知道意味著多麼嚴重,甚至會過早的觸發她們的逆反心理,你越讓我做什麼,我越不聽你的。

有把父母對孩子的抱怨,比做二手菸,你有情緒不開心,還要孩子和你一起承擔痛苦,直到他們開始變得自責甚至是自卑,你們才開心、滿意嗎?

拋去家庭因素不說,每個孩子從生下來,智力水平本就是在一條起跑線上的,變“笨”了,或許與智商無關,更多的是因為負面情緒的累計,使他們變得消極。

再聰明的孩子,也會慢慢變笨!媽媽這4個行為千萬要杜絕

3、“你別哭,再哭我就打你了”。

也許你並不知道,事實上人類的哭泣並不只是宣洩,更是一種自愈的方法。

當面對家長、老師的斥責,孩子會本能般的流下淚水,大多數家長本能地恐嚇孩子停止哭泣,畢竟哭聲確實還是聽起來沒那麼好聽的,並且處於面子問題,在公共場合時大多數家長更是如此。

你以為只要孩子不哭了,事情就解決了?孩子就記住這次教訓,以後就不犯了?

事實上成長並不僅僅因為壓抑情緒就能做到,讓他們從心裡認同你的觀點才是關鍵!你可以告訴孩子,你這次可以哭,但是哭過之後你要清楚的記得這次為什麼哭,咱們下次遇到這樣的事情要勇敢、堅強、敢於擔當。

哭泣並不是軟弱,合理正確的教育方式,才能讓孩子身心成長起來。

再聰明的孩子,也會慢慢變笨!媽媽這4個行為千萬要杜絕

4、對孩子的努力與小成就“嗤之以鼻”。

你小時候有沒有想過幫助自己的父母做點什麼?你的父母又是怎樣看待這件事情的?

我記得小時候,想要幫助家裡做點家務,洗洗碗、擦擦地什麼的,可是和媽媽說了之後,得到的回應卻是:“你快回屋,把作業做了,你能把成績搞好,就是對家裡最大的幫助了!”

其實,媽媽說的也並無過錯,只是在孩子的視角來看,這就是對自己價值的否定,因為他們還小,懂得太少。

看到孩子笨拙的掃地你一句:“我來吧,你還做不來”,看到孩子因為自己跳的更高了向你邀功時的沾沾自喜,你卻只是冰冷的回了一句:“好”。

否定孩子的努力,等同於澆滅了他們的創造力、想象力。

除了學習,也許我們可以讓孩子的童年中可以有些更富含價值的東西,畢竟你也不希培養出一個遇到事情,只會手足無措的向父母求助的“巨嬰”吧?

再聰明的孩子,也會慢慢變笨!媽媽這4個行為千萬要杜絕

父母的責任不僅僅是為了孩子鋪路,更是幫助孩子成長的過程。要以平等的身份尊重他。

你可以仔細回想一下,長大後的那些“笨孩子”,是不是他們身後都有一個萬事包辦的媽媽?

父母凡事做的面面俱到,卻累死了養出“聰明”孩子,何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