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道德模範孟憲峰、王萍:清貧夫妻照顧空巢老人鄰里之間演繹小城大愛

東北網8月8日訊(記者 周秘)“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東寧市綏陽鎮卻有一對普通的農民夫婦只為了“投之以桃”從不求回報,他們就是第六屆全省道德模範(敬老愛親)、東寧市綏陽鎮村民孟憲峰、王萍夫婦。

全省道德模范孟宪峰、王萍:清贫夫妻照顾空巢老人邻里之间演绎小城大爱

孟憲峰、王萍夫婦。

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堅持做好事。幫人一次,可以說是舉手之勞,幫人20餘年,可不是“舉手”就能完成的。對於綏陽鎮94歲的趙文秀和老伴來說,鄰居孟憲峰夫婦不是親人早已勝過親人:病床病榻旁端水送飯的是他們,寒冷的冬天劈柴累垛是他們,炎炎夏日送涼爽的瓜果的是他們,多少個日日夜夜,多少個節假日有了他們的陪伴,老夫婦有了老年的快樂,有了夕陽紅的溫馨。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和人性的光茫,精心築起了一個大愛的最美家庭。

從陌生到信賴的鄰居

58歲的孟憲峰原是退伍軍人,上世紀80年代初,他從部隊轉業後來到綏陽,在這裡他認識了願與他共度一生的妻子王萍。轉業後的孟憲峰一直沒有工作,只能靠幹些零活維持家裡的生計,即便這樣,夫妻倆三十年來一直相濡以沫,兒子孟慶鑫的出生,更是讓這個家庭充滿了歡聲笑語。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家庭,甚至可以說貧窮的家庭,卻在一次機緣巧合下與一對素不相干的夫婦結緣,並許下了一生的愛的承諾。

當年同住一個村的趙文秀是一名解放軍戰士,1949年受傷轉業至綏陽鎮5號倉庫(當時是國營企業)工作,夫妻倆一直沒有生育子女。1988年,孟憲峰、王萍夫婦在柳毛村山腳下蓋了四間大瓦房,當時柳毛村進村出村只有一條道,而在1990年,趙文秀夫婦也到這裡緊貼著山根蓋了一棟20平米的小房子,這樣孟憲峰每天出門回來都要路過老人的門前。當時趙文秀老人身體還算硬朗,孟憲峰每次見到老人都是禮貌的打聲招呼,有時間就停下來跟老人聊兩句,趙文秀老人就時常給他講起他參加解放軍的一些故事,出於對軍人的崇拜,兩人慢慢的熟絡起來,成了非常談得來的好朋友,和無話不談的好鄰居。

時間久了,孟憲峰一有時間總要去趙文秀老人家坐一坐,幫著劈劈柴、挑挑水。有一次,妻子王萍做好了飯一直等到很晚也不見丈夫回家,後來才知道,丈夫幾次路過趙文秀家門口時,一直沒有見到老人,於是就特意去家裡看了一下,才發現趙文秀生病臥床不起。孟憲峰趕緊聯繫了當地診所的大夫給老人打了針。放心不下的孟憲峰一直守在老人身邊,直到打完針才回家吃飯。也就是從那天起,兩家人的心貼在了一起,兩家人的情繫在了一起,孟憲峰夫婦把兩位老人當成了自己的父母,照顧的無微不至。

從物質到精神的關愛

孟憲峰夫婦最初幫助趙文秀老人多是物質上的。上世紀90年代頭幾年,國營企業改革,趙文秀老人的日子過得一下子難了起來,以往每月都能領到的退休金遲遲發不下來,最長的一次拖了近一年的時間,當時已是70多歲高齡的趙老沒有別的收入來源,之前因為衣食無憂,老兩口也沒攢下什麼積蓄,到後來連買米麵的錢都沒有了。孟憲峰看到老人用火烤乾饅頭吃的一剎那眼淚一下止不住的掉了出來,“自己苦點累點,但不能讓老人遭這樣的罪”,他回到家將在鐵路打工分到的米、面、油分一半送到了老人家裡,參加過解放戰爭都沒有掉一滴淚的老人一下子繃不住了,抱著孟憲峰哭了起來,“我老頭何德何能,能碰見你這樣的好人啊!”孟憲峰抱著枯瘦如柴的老人親切的說:“你放心吧大叔,只要我有一口吃的,就不會讓你們老兩口餓著。”

回家後,妻子還很詫異,怎麼把家裡的口糧拿走了,當孟憲峰把事情的緣由告訴妻子後,妻子一拍大腿說:“你做的對,我支持你,以後這老兩口就咱倆養著了。”一句簡單的話,卻暖了孟憲峰的心,從此他們說到做到,為了減輕老人的心裡負擔,他將老人的口糧問題時時放在心上,每次都在老人糧食吃光前,早早的給送去新的,即使自己家人經常吃不飽。後來雖然老人的退休金髮下來了,但給老人家送米送糧卻成了他們雷打不動的責任。

當年孟憲峰在往雞西市運送煤礦坑木的時候,跟著礦上的技工學習了打井技術,後來回來後他就買了打井設備,給人家打井。當時打一眼井需要2000多元,趙文秀老人當時雖然已開出退休工資,但這樣一筆錢他還是拿不出。看到老人蹣跚著步履到河裡鑿冰取水,而周圍的鄰居卻在河裡涮洗拖布,孟憲峰的心裡很不是滋味,他與妻子商量後,決定給老人在房跟前打一口井。當他把打井的事告訴老人時,老人說:“沒有錢啊!”要知道2000元錢在當時幾乎是老人半年的退休金啊!王萍告訴老人你不用管了,不用你花錢。老人又一次感動的落淚了,他再也不用吃髒兮兮的河水,再也不用為拎水犯愁了。

趙文秀老人家住的是老房子,房蓋經常漏雨,孟憲峰就成了老人專門的修理工,無論風霜雪雨,只要老人的房子有問題他就去修理。老人的房子緊貼山根兒,為了避免山上的石頭滾下來傷到老人,孟憲峰冒著危險用了2天的時間把山上鬆動的石頭都給起走了,他還給老人夾了木板杖子避免禽畜亂串,這樣老人才算有了一個獨立的小院,因為是土坯房,冬天需要燒柴、取暖、做飯,孟憲峰每年秋天新燒柴下來後都要為老人拉來足夠的燒柴,使老兩口免受凍餓之苦。每年在冬季來臨之際,夫妻倆都提前為老人家釘上防寒塑料布,做好棉門簾,到了夏季就為老人按紗窗。可以說,兩位老人得到的是勝似親生兒女般的關愛。有朋友跟孟憲峰開玩笑說你這不是撿了個爹嗎?孟憲峰卻一本正經的回答到:“他就是我爹。”朋友們全部沉默不語。從此以後,村民對孟憲峰夫婦肅然起敬,誇他們是當代的活雷鋒。

從鄰居到親人的溫暖

有一年夏天,老人頂著雨出來上廁所,腳下一滑摔倒在地,導致小腿骨折。老人出院後,因為趙文秀家裡窄小,無法放置兩張床,孟憲峰便用木板,在老人的炕前搭起一個簡易的床,孟憲峰夫婦倆不分晝夜地輪流料理老人的生活起居,直到老人能拄著拐下地了他才回家睡覺,王萍每天早上簡單收拾一下就直奔老人家,生火、做飯、擦洗,變著樣給老人改善營養從天明到天黑。四個多月後老人的腿要做康復訓練,孟憲峰便每天堅持早晚為老人做按摩,使老人順利康復。經過這件事孟憲峰王萍夫婦意識到,老人年齡確實大了,身邊離不開人了。此後孟憲峰家立了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每天必保有一個人要早晚兩次到老人家裡看看。

2003年春天,孟憲峰照例是忙完活去老人那裡看看,一進屋就看到老人蜷縮在炕上,痛苦的呻吟,孟憲峰一看急壞了,連忙打電話叫來了王萍和出租車,拉上老人就向鎮醫院奔去,到醫院檢查是急性闌尾炎,醫生說,要是再晚來一會就危險了。在醫院住院期間,孟憲峰像親生兒子一樣伺候老人。有時就陪在老人的病床前,與老人說話聊天,為老人排解寂寞,不嫌髒累的伺候老人,還為老人買些吃喝的營養品,王萍每天都為老人做可口的飯菜送到病房。同病房的其他患者和醫護人員都以為是老人的兒子兒媳,都誇老人好福氣,有孝順的好兒子好兒媳。後來聽老人流著淚說孟憲峰王萍夫婦和他無親無顧時,所有人都感動得哭了。

經過這次事後,照顧趙文秀老人就成了孟憲峰王萍夫婦分內的工作。一日三餐、看病買藥、洗衣理髮、洗澡護理全是他們夫婦在打理,老人生病住院,他們端屎端尿,冬天起早給老人生爐子,夏天攙著老人出來遛彎,就這樣,一年四季,孟憲峰王萍夫婦對老人的幫助從來沒有間斷過。每逢春節、生日都是在老人家一起過,比親生兒女做得還好。2016年冬天,夫婦兩人為了讓年歲大的老人享福,還為老人在鎮內租了樓房,置辦了傢俱,並裝修了廚房,各種用具一應俱全。

說起這些伺候老人生病住院的事,在孟憲峰王萍夫婦嘴裡根本沒當回事,因為那時趙文秀老人身體還好,日常生活還能自理,這種生病住院的事只是偶爾發生。但是最近幾年不行了,老兩口的年齡越來越大,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了,一日三餐都是王萍給做,洗衣服收拾家就更不用說了,記得有一次王萍給老人刷完牆後又將被子裡的老棉花換成新棉花,忙活到天黑還沒歇口氣的功夫老人又提出來想吃餃子了。王萍是多年的糖尿病人,這樣的重體力勞動忙活一天,身體真的有點吃不消,她還是忍著滿身的痠痛連夜回家買肉剁餡,起早給老人包出來,趕在早飯前讓老人吃上了熱騰騰的餃子,回到家后王萍就病倒了。

這兩年趙文秀老人因為活動量少,引發腸梗阻,大便乾結,記得第一次送老人到醫院做灌腸治療,孟憲峰親自幫助老人,整的一身稀屎,一股惡臭燻得他只想吐,可是他還是堅持把老人收拾乾淨了才到浴池大洗了一場。遇上孟憲峰不在家的時候,王萍就得親自上陣了。記得第一次給老人接尿的時候,王萍的心裡也有些彆扭,可是沒辦法身邊就她一人,現在用王萍自己的話說早沒感覺了,拿過來就接。為了照顧老人,王萍給老人買了個手機,手機上存的唯一的號碼就是王萍的(因為丈夫經常外出打井),這樣老人有事的時候,只要按下鍵子王萍就能及時趕到。

2013年王萍夫婦被評為東寧縣“十佳孝老愛親”典型,2014年又被東寧縣婦聯選樹為“最美家庭”,2016年當選“龍江好人”。當問起王萍夫婦為什麼能幾十年如一日的照顧兩位老人時,她的話特別發人深思。她說:“我公公婆婆去世早一直是我們夫妻心中的遺憾,既然命運讓我們與趙文秀夫婦相識,那我就不能眼看著他們老無所依而不管。遠親不如近鄰古話就有,其實在幫助老人的同時我們也同樣收穫了一份父愛、母愛,付出與回報是相等的。”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就這樣孟憲峰王萍照顧老人20多年了,他們已記不清為老人墊付了多少醫藥費,買了多少件新衣服,幹了多少活,看了多少次病。像這樣普通的好事這20年中不知道發生了多少次。孟憲峰王萍夫婦用愛心照亮了老人的心,他的行為深深地感染著全鎮人,做好事並不難,而20年如一日地堅持照顧,卻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然而,孟憲峰王萍這對已近花甲之年普通的夫婦,他們做到了。他們沒有豪言壯語,只有樸實無華,默默的奉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