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濟南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政府工作報告

——2018年1月8日在濟南市第十六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濟南市市長王忠林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7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濟南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的一年。全市上下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的中心任務,全力推進“453”工作體系,雷厲風行抓落實,快乾實幹促發展,圓滿完成了市第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全市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安定和諧、人民安居樂業、幹部幹事創業”的良好局面。

(一)紮實推進“四個中心”建設,綜合實力明顯提升

大力實施開放、融合、聚焦三大戰略,省會現代化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經濟競爭力持續增強。預計全市生產總值突破7000億元,增長8%左右,增速位居副省級城市前列;固定資產投資4400億元左右,增長13.5%左右,增幅居全省第一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677.2億元,增長10.5%,居全省第二位;稅收佔比達到80%,居全省第二位。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領跑全省,達到了2000年以來最好水平。

金融支撐力持續增強。完成金融業增加值770億元左右,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1.7萬億元,均居全省第一位;新引進中德住房儲蓄銀行濟南分行等各類金融機構60家;中央商務區標誌性項目加快推進,集聚效應逐步顯現。

物流影響力持續增強。社會物流總額突破2.3萬億元,增長13%,國家5A級物流企業總數達到10家,居全省第一位。中歐班列順利開通,獲評“2017中國物流業最具創新力城市”和“2017中國物流業最具影響力城市”。

科技創新力持續增強。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重達到45%以上,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5件,均居全省第一位。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世界首個商用量子通信專網正式運行,國內首臺氫燃料電池新能源汽車成功下線。微軟全球首家金融科技孵化器、全國首個大數據流通與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落戶我市,積蓄了發展新動能。

(二)積極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明顯加快

堅持高端高質高新方向,著力培育十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4.5:36.5:59。

工業優化升級。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8%左右,增幅在全省位次創10年來最好水平。高端裝備製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55.6%。一批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凸顯,重汽集團主營業務收入突破900億元,浪潮服務器市場佔有率躍居全球第三位,齊魯製藥、山東國舜入選2017中國工業品牌榜。一批中小微企業借力“互聯網+”快速成長,全市上雲企業數量突破3000家。

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佔服務業比重達到5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宜家、麥德龍、迪卡儂、奧特萊斯等消費新熱點不斷湧現;電子商務交易額、網絡零售額分別增長36%和30%。舉辦各類展會167個,觀展人數達850萬人次。實現旅遊消費總額964億元、增長13.8%,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

現代農業提質增效。建成120萬畝糧食高產創建示範區,電子商務村鎮服務站達1529個,農業適度規模化經營率達到40%。“三品一標”達到1135家,列全省第一。設立全國首家“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展示示範基地”,安信種業成為全省首個在新三板上市的種苗企業。

(三)加大規劃建設管理力度,城鄉面貌明顯變化

紮實推進城市建設改造提升,城鄉更加靚麗宜居。

佈局更科學。按照組團式發展的思路,啟動濟南城市發展戰略、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入選全國“城市雙修”、城市設計“雙試點”城市。高起點高效率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國際醫學科學中心、新東站等重點片區規劃建設,穿黃隧道和兩座跨河大橋破土動工,“攜河北跨”邁出實質性步伐。各縣區城區框架逐步拉開,呈現出空間拓展、競相發展的新格局。

交通更便捷。石濟客專開通運行,二環南路東延等5條快速路建成通車,軌道交通建設加快推進;開通緯十二路BRT等16條公交新線,打通了27條丁字路、瓶頸路,交通擁堵狀況得到有效緩解。

城區更靚麗。強力推進拆違拆臨、建綠透綠,全年拆除違法建設3287萬平方米,拆除違法戶外廣告1.7萬塊。整治背街小巷1600餘條,拔除線杆1800多個,規範線纜2萬餘公里,空中“蜘蛛網”遁形入地。新增綠地230餘萬平方米,綠化裸露土地260餘萬平方米,新建一大批街景小品、口袋公園,實現了見縫插綠、一步一景。

鄉村更整潔。農村“七改”深入推進,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508戶、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24.3萬戶、村莊街巷硬化320個、小城鎮電網改造63個。省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總數達到179個,美麗鄉村標準化覆蓋率達到52%。

設施更完善。完成電力線路遷改527公里,新增集中供熱面積900萬平方米、天然氣管線185公里。新建改建旅遊廁所206座,榮獲“全國旅遊廁所革命先進市”稱號。新增市民健身場地1170處,新設便民服務網點和菜籃子直通車650餘處。

城市更文明。把提升品質、服務群眾擺在重要位置,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以省會城市第一名的成績,成功摘得“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獎牌,實現了泉城人民20年的夙願,市民群眾的自豪感、榮譽感、歸屬感大大增強。

(四)持續強化保護治理,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努力打造綠色家園。

天越來越藍。深入實施大氣汙染防治十大措施,取締整改“散亂汙”企業7190家,全面完成323臺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淘汰任務。入選國家“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完成氣代煤、電代煤改造11萬戶、清潔燃煤替代42萬戶。對事關重大民生及環保信用優秀的工地、企業,創新實施“藍綠名單”制度,實現了供暖季“天藍冬暖”兩不誤。全年空氣良好以上天數達到185天,同比增加22天,重汙染天氣天數同比減少6天,久違了的“藍天白雲、繁星閃爍”,又回到了市民的身邊。

山越來越綠。強化山體綠化,推進“青山入城”,對170座山體劃定保護紅線,造林綠化5.6萬畝,建成山體公園30處,為市民提供了更多親近自然、放鬆身心的活動空間。

水越來越清。全面落實河長制,深入貫徹“水十條”,城區37處黑臭水體治理任務全面完成;強力推動南部山區水源地違法建設整治,大力推進河道、水庫、小流域治理。

在去年天氣乾旱的情況下,採取多種措施調水補源,積極開展增雨雪作業,重點泉群連續14年保持噴湧。“聽得到泉水叮咚、看得見一城山色”成為泉城靚麗的名片。

(五)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發展活力明顯釋放

堅持問題導向,聚焦落實關鍵性舉措,贏得發展新優勢。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加快。加大“三去一降一補”力度,關停搬遷東部老工業基地企業16家;濟鋼鋼鐵生產線在運行59年後實現全線停產,這是我市最大的一次產業調整,為全省去產能作出了重大貢獻。

認真執行國家調控政策,房地產市場基本穩定。嚴格落實高新技術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財稅優惠政策,降低企業“五險一金”繳納比例,累計減輕企業負擔437.9億元。

大部制改革率先實施。整合市直部門職能,逐步構建起大交通、大建設、大水務、大外事、大綠化的體制機制,打破了條塊分割和城鄉分治格局,為城鄉一體化發展提供了強力保障。

投融資改革破冰前行。整合財政資源,引導成立新舊動能轉換等基金,使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得到發揮;整合組建了城市投資集團、城市建設集團等六大投融資集團,將28個部門159家企業優質資產一併整合注入,國有資本資產運營能力大幅提升。

人才制度改革走在全國前列。針對高層次人才短缺的問題,制定出臺了“人才新政30條”“高校20條”“教育人才30條”等含金量較高的政策措施,加強長清大學城規劃建設,人才環境有了明顯改善;引進院士、高層次專家72人,院士(專家)工作站總數達到61個,在人才工作方面是力度最大的一年,也是成效最好的一年。

全方位開放深入推進。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取得積極進展,4項典型經驗在全國複製推廣。國家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揭牌啟用,國家僑夢苑落地建設,海外孵化器、研發機構達到20多家。全市招商引資形成固定資產投資1489億元、增長26%以上,實際到賬外資125億元、增長12%以上。成功舉辦市長國際經濟諮詢委員會首屆年會、國際泉水城市聯盟沙龍、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大會、第十屆中日韓衛生部長會等重大外事活動;國際泉水冬泳節等140餘項主題節會精彩紛呈,濟南“朋友圈”越來越大,城市知名度、美譽度進一步提高。

(六)努力保障改善民生,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

民生社會事業投入633.9億元,佔市級財政支出比重達到76%,16件為民實事全面完成。

扶貧攻堅紮實推進。279個產業扶貧項目建設完工,151個貧困村完成飲水安全改造,貧困村通客車任務按期完成,1.6萬貧困人口和341個貧困村實現脫貧。與湘西州、臨沂市、重慶市武隆區扶貧協作取得積極進展。

棚改舊改步伐加快。開工保障房68850套、建成21581套,公共租賃住房建成4744套。281個老舊小區整治改造項目全部完成,實施住宅節能改造650萬平方米,惠及群眾9萬多戶。

就業取得明顯成效。新增城鎮就業18萬人以上, 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08%,首屆全國創業就業服務展示交流活動在我市成功舉辦。

保障能力穩步提升。連續13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待遇,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實現“七連漲”。全面實施職工和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制度,為17.9萬人次減輕醫療負擔4.7億元。城鎮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596元,農村低保、五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4277元,慈善救助惠及困難群眾16.5萬人次。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穩步推進,市屬12家醫院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完成家庭醫生簽約255萬人。

教育文化均衡發展。嚴格落實中小學“零擇校”“零擇班”,加大“大班額”問題解決力度,新建改擴建中小學187所、增加學位19萬個,新建改擴建幼兒園90處、新增學位1.2萬個。建立了“四點半課堂”課後服務機制,實現中小學“食堂+配餐”放心午餐模式全覆蓋,更有溫度的濟南教育得到社會廣泛好評。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紮實推進,扶持新建貧困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210家,文化市場監管進一步加強。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實現“月月有比賽、週週有活動”。

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大力推進城市社區黨建和治理服務創新,社會組織達到3132個,註冊志願者達16萬人。12345市民服務熱線為群眾服務633萬人次,連心橋作用進一步發揮。廣播電視問政促進了政風行風轉變。120急救與交警指揮、應急廣播聯動的“生命通道”機制有效建立。全力以赴築牢應急防控體系,圓滿完成“十九大”安保維穩任務。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在19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的安全城市綜合排名中居第三位,人民群眾安全感進一步增強。史志檔案、人民防空、民族宗教、紅十字會和援藏援疆工作也取得了新的進步。

(七)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行政效能明顯提高

轉職能、強督查、求實效,形成雷厲風行、快乾實幹的濃厚氛圍。

工作節奏進一步加快。在治堵、治霾、拆違拆臨、文明城市創建等工作任務繁重的情況下,各級各部門自我加壓,迎難而上,一場硬仗接著一場硬仗打,全面或超額完成了全年目標。中建八局綠色建築產業園等一批招商引資項目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投運;市中區大澗溝、飲虎池、長清區東王等重點片區拆遷部署周密、推進有力、成效顯著;順河高架南延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速、工期縮短、竣工提前,創造了“泉城速度”。

工作作風進一步變實。堅持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對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現場解決;對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的1399個問題,逐項核實、限時整改、對賬銷號;對制約濟南發展的營商環境、服務環境等突出問題,注重調查研究,深入分析論證,科學制定對策措施。

政務服務進一步優化。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33項改革舉措;工商登記實現全程電子化,一般性行政審批提速68%以上;市政府數據開放平臺建成啟用,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法治意識進一步增強。認真落實人大及其常委會決定決議,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全年辦理人大代表建議365件、政協提案691件,辦結率100%。深入開展“法治六進”活動,紮實推進“七五”普法。建成全市事中事後監管平臺,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下大氣力解決了一批執法不公、執法不嚴的問題。

正風肅紀進一步嚴實。加大執紀審查力度,受理信訪舉報6406件次,立案4029件,處分3711人;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501起,處理735人;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857起,處理1056人。監察執紀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有力地保障了發展。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把全面從嚴治黨體現到各項工作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積極成效。

各位代表!一年來,在各級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我市很多方面發生了質的變化,幹成了許多實事,解決了許多難事,迎來了許多喜事。變化有目共睹,成績令人鼓舞。

一年來的實踐證明:思路清晰、方向明確,凝聚了共識,引領了發展。市委提出的“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中心任務,制定的“453”工作體系,契合十九大精神,符合省會實際,回應群眾關切,凝聚了全市的力量,指引了發展的方向。機制順暢、導向鮮明,激發了鬥志,促進了發展。市委制定了一系列正向激勵機制,為擔當者擔當,讓實幹者實惠,每年組織重點項目督查評議“三看”活動,各級各部門比著幹、摽著幹、放手幹,形成了心齊、氣順、風正、勁足的生動局面。思想解放、敢於擔當,提升了標杆,推動了發展。與好的比、向好的學,赴杭州、合肥、鄭州三市學習考察,開闊了視野,轉變了觀念,激發了迎難而上、敢為人先的幹事熱情,攻克了一批城市頑疾,破解了一批發展難題。作風紮實、團結協作,形成了合力,保障了發展。幾大班子精誠團結、戮力同心,各級領導帶頭實幹、親力親為,廣大幹部愛崗敬業、履職盡責,一級帶著一級幹、一級做給一級看,共吹一把號、共唱一個調,形成了聚精會神抓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強大合力。執政為民、凝聚人心,匯聚了力量,支撐了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注重打造有溫度的城市,廣大市民始終以強烈的主人翁意識為城市發展建言獻策,用辛勤的汗水為城市建設增磚添瓦。人民群眾對這座城市的熱愛和認同,是我們砥礪奮進、幹事創業的不竭動力。

各位代表!去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實幹、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幹部群眾、各界人士、駐濟部隊、武警官兵,向中央駐濟機構和省級各單位,向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主要有:

城市首位度不高,省會吸引力、帶動力、競爭力還不夠強;

實體經濟實力不強,縣域經濟比較薄弱,開放型經濟、民營經濟發展還不夠充分;

產業層次還不夠高,科技成果轉化率還比較低;

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剛剛起步,攜河北跨步伐亟需加快;

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生態保護、節能減排工作需要持續用力,小清河、臥虎山水庫等汙染問題還比較突出;

城市基礎設施欠賬較多,治理精細化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

民生保障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治霾治堵和脫貧攻堅成效仍需鞏固,群眾關心的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各種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相互交織,安全生產還存在不少隱患;

政府職能轉變不夠到位,營商環境還需優化;

廉政建設有待加強,一些政府工作人員不作為、慢作為問題不容忽視,等等。

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勇於擔當,全力加以解決。

二、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四個中心”建設“三年有突破”的決戰決勝之年。做好新一年的工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2018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全面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加快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為契機,大力推進“1+454”工作體系,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推動“四個中心”建設實現“三年有突破”,讓發展更有質量,改革更有成效,城市更有溫度,生態更加美好,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增強,加快打造“四個中心”,建設“大強美富通”的現代泉城,確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走在前列。

綜合考慮國內外經濟形勢和省會發展實際,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全市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左右;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5%左右;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左右;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左右;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

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率及主要汙染物減排量達到省控目標。

今年預期目標的確定,主要考慮與“十三五”規劃相銜接,堅持穩中求進,堅持高質量發展,這些目標是積極穩妥的,通過努力也是可以實現的。

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在增強綜合實力上狠下功夫,推動“四個中心”建設實現新突破

按照融會貫通、協同推進的原則,直擊關鍵,抓住要害,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提升省會城市的帶動力和輻射力。

突出實體經濟,做大做強區域性經濟中心。

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著力構建符合省會稟賦、彰顯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堅持引培並舉,進一步壯大樓宇經濟。積極引進國內外大型企業在濟設立總部或區域總部,引進財務公司、資管公司、科研中心、營銷中心等總部型機構;加快壯大本地上市公司、大型國企總部規模,支持創新型、領軍型中小企業成長為總部企業,全年新增各類總部15家,新增“億元樓”30座以上。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圍繞價值鏈打造產業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配置資源鏈,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量子科技、生物醫藥、現代物流等十大千億級產業,抓好規模擴張和提質增效,確保到2020年十大產業全部具備千億級發展能力。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支持浪潮集團與思科、IBM等國際產業巨頭合作,爭創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加快山東數字經濟產業園、智能終端產業園等建設,著力突破網絡通信、高端服務器等核心關鍵技術,構築國內一流的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鏈。積極培育先導產業,開展燃料電池大規模應用及產業化試點,推進“中國氫谷”“量子谷”等項目規劃建設,力爭在量子科技、集成電路、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創新藥物等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工業互聯網、“企業上雲”為抓手,促進“兩化”深度融合,加快物聯網、智能製造、增材製造等新技術應用,引領傳統制造業加速向智能化、綠色化、低碳化邁進,讓老樹嫁新枝、發新芽。

促進消費經濟發展。加快華誼兄弟電影城、明水古城旅遊度假區等項目進度,力爭三年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成為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城市。強化特色會展品牌建設,辦好東亞博覽會等重要展會和第十六屆中國物流企業家年會。發揮宜家、華潤萬象城等新商圈的消費引領效應,加快佈局共享經濟、無人商店等新業態,培植互聯網餐飲、智慧家居、品質家政等新熱點,打造高端消費新高地。

突出產業金融,做大做強區域性金融中心。

全力加快中央商務區開發建設。加速綠地山東國際金融中心等5個標誌性項目建設,辦好中國(濟南)產業金融國際論壇,引導各類金融企業向中央商務區聚集。

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加快浪潮等財務公司落地,探索設立碳排放交易市場、玫瑰資產交易中心等平臺;發揮微軟、甲骨文等企業引領帶動作用,建立科技創新金融支持體系,吸引風險投資、產業基金、私募股權等新業態落戶。

深入開展企業上市推進年活動。完成規模企業規範化改制250家,建立上市企業資源數據庫;強化專業服務平臺建設,設立併購基金,加大對企業上市扶持力度,新增一批上市掛牌企業,全年直接融資規模突破1100億元。

加強金融風險防範。強化金融監管,完善債務風險預警機制,加大對非法集資、保險欺詐、金融信貸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打擊力度,防範政府債務及企業資金鍊斷裂等風險,保障金融安全運行。

突出內陸港建設,做大做強區域性物流中心。

強化交通基礎設施支撐。加快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建設,研究制定城市內環、中環、外環“三環十二射”交通網絡規劃,全方位推進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綜合運輸體系提級擴容,加快“米”字形高鐵網建設,啟動濟鄭、濟濱、濟萊等高速鐵路建設,加密延長中歐班列,支持濟南機場擴建,打造多式聯運物流中心。

強化園區載體支撐。整合提升現有物流園區,加快綜合保稅區遷建,擴大臨空國際物流園區規模。規劃建設大容量保稅倉庫、保稅貨場和集裝箱中心,促進物流“大進大出”。建立物流交易信息平臺,加快推進“1+6”都市圈城際配送體系建設,打造智慧物流名城。

強化業態支撐。支持現有重點物流企業擴大規模,著力引進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推進菜鳥、安博等領軍物流企業區域總部儘快落地見效。積極培育無車承運和供應鏈體系等新業態、新模式。

爭取國家支持。加快申報國家一類鐵路開放口岸,開闢更多國際航空貨運新航線,爭取設立空港保稅物流中心,增強省會物流中心的吸附力和影響力。

突出科技成果轉化,做大做強區域性科創中心。

加快成果轉化。依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發揮省會高校資源優勢,加快建設山東工研院、意大利(濟南)技術轉移中心、國家人類遺傳資源庫山東創新中心等新型研發轉化機構,培育5-10個協同創新中心,力爭落地一批重大產業化項目。用好天使基金等資源,加大風險補償,吸引社會資本助推科技成果轉化,努力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科技成果交易轉化高地。

加大平臺建設。爭創國家級量子技術標準化創新基地,促進量子技術實現產業化。加快創新谷等重大創新平臺基地建設,打造一批創新社區、轉化社區。抓住首都高校、醫療、科研院所疏解轉移機遇,招引一批大院大所。鼓勵開展跨國併購,新建海外研發機構10家以上。

厚植人才優勢。推進濟南CBD和漢峪金谷兩大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加快濟南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和海外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建設,著力引進人工智能、先進材料、精準醫療等領域的頂尖創新創業團隊和領軍人才,新增院士工作站20家以上,引進遴選泉城引才倍增計劃人才(團隊)20個以上,培養支持泉城產業領軍人才計劃人選30個以上。加強人才梯隊建設和本土人才培養,打通人才引進、使用中的體制機制障礙,打通科技和經濟轉移轉化的通道,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讓各類人才創造力競相迸發,以人才優勢支撐省會競爭優勢。

(二)在積蓄後勁上狠下功夫,推動五項重點工作實現新提升

五項重點工作事關省會長遠發展,必須牢牢盯住、緊抓不放,讓省會發展基礎更加堅實、支撐更加有力。

強力抓好招商引資。聚焦“專業、影響、載體、政策、環境”,提升精準招商成效。積極發展與專業中介機構的招商夥伴關係,探索實行聘任制公務員和KPI考核機制。策劃組織德國濟南周、香港濟南周、跨國公司濟南行等重大活動。依託園區開展產業鏈招商,引進一批龍頭企業和產業項目,吸引一批配套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推動優勢主導產業集群發展。

強力抓好重點項目建設。發揮好有效投資對促進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建立完善市級重點項目庫,著力抓好千億級中國重汽小鎮、齊魯航空城、中德產業園等240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超過1萬億元,完成年度投資2700億元以上。強化土地、資金、技術等要素保障,開闢綠色通道,確保重點項目早開工、早竣工、早投產、早達效。

強力抓好棚改舊改。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給力度。像“給父母蓋房子”一樣,高標準開工建設省級棚改安置房4.1萬套,市級棚改安置房1.9萬套。推進35個棚戶區和90個城中村改造,確保到2020年全面完成棚改任務,絕不把棚戶區帶進小康社會。完善住房保障機制。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保持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重點啟動472個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完成整治改造749萬平方米以上,積極推進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等工作,讓市民居住環境更加整潔宜居。

強力抓好拆違拆臨、建綠透綠。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對各類違法建設堅決拆除,大力實施“即拆、即清、即綠、即美”行動,進一步釋放城市公共空間。積極推進“無違建”創建活動,嚴防新的違法建造產生。全面完成違法違規戶外廣告拆除,規範整治牌匾標識。深入開展城市杆線整治,利用兩年時間清除繞城高速以內的“空中蜘蛛網”。紮實開展見縫插綠、裸土覆綠工程,提升海綿城市質量和綠化覆蓋率。

強力抓好城市更新。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把城市更新作為一個永久的課題來抓。提升規劃水平。完成濟南城市發展戰略規劃,開展規劃期至2035年的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和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推動多規合一,調整完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完成市政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三年建設規劃,構建生產美、生活美、生態美的空間格局。提升城市品質。推進“城市雙修”、城市設計試點工作,全面落實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堅持拆、改、留並舉,積極實施街景深度美化,推進“1+5”特色街區綜合更新和環城帶狀公園建設,精心做好老商埠區等歷史風貌區保護。積極推進“濟南泉·城文化景觀”申報世界文化景觀遺產,加快明府城等泉文化核心標誌區規劃建設,推進“一湖一環”夜景照明工程,將“泉城夜宴”打造成為城市新靚點。加大對車站、機場等城市出入口整治力度,塑造城市門戶新形象。提升智慧城市建設水平。運用智能化、大數據服務社會民生,爭創國家新型智慧城市試點。推進“七通”建設,即群眾辦事一站通、居民健康一卡通、和諧社區一格通、愛城市網一點通、公共安全一網通、市民出行一路通、金融服務一貸通,讓廣大市民“手持一卡,走遍泉城”。提升城市功能。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區天然氣管網和調峰儲氣庫建設,推進管道天然氣市域全覆蓋。新建旅遊路等3座水廠,完成80公里老舊供水管網和870個供熱自管站改造。配建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社區養老及超市、菜市場等民生設施,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提升創城成果。引導縣和村鎮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和全國文明村鎮,實施城市提升行動,鞏固創城成果,提升城市管理和綠化標準,建立常態長效管理機制,像繡花一樣管理城市,讓文明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眾。

(三)在破除瓶頸上狠下功夫,推動四大攻堅戰取得新成效

治霾、治堵、脫貧和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是全市上下關注的難點和焦點,必須堅持不懈,聚力攻堅,確保取得實質性突破。

堅持不懈推進治霾攻堅。持續實施大氣汙染防治十大措施,嚴格落實中央環保督察要求,強化精準治霾,不靠颳風靠作風,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抓好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建設。堅持集中和分佈式供暖相結合,穩妥推進煤改電、煤改氣工程,鼓勵利用工業餘熱,穩步實施“外熱入濟”,因地制宜發展地熱、生物質、太陽能等新能源供熱方式。大力推行企業“藍綠名單”,讓環保信用優秀的企業安心生產,對“散亂汙”企業堅決予以關閉,倒逼企業轉型升級。加大治理管控力度。運用先進科技手段,對工地揚塵、道路揚塵、機動車尾氣實施精準監測。對高排放老舊柴油車,實施區域限行和鼓勵淘汰。做好重汙染天氣應急減排工作,確保空氣良好以上天數持續增加,讓市民群眾享有更多的藍天白雲。

持之以恆推進治堵攻堅。標本兼治、建管並舉,統籌推進高速路網、快速路網、城市主次幹道、大容量公共交通、慢行系統五大城市交通體系建設,實現出行方式多元化。完善提升公共交通系統。加快R1線、R2線、R3線一期工程建設,確保R1線2019年開通運營,啟動軌道交通兩條M線和R3線二期工程;深化公交改革,完善運行機制,優化公交線網布局,加快主幹線路大運量交通通道建設,開通工業北路、二環南路、經十東路等BRT線路,提高公交分擔率。加密高速路網。加快濟青高速、青蘭高速、濟泰高速、繞城大東環等建設,加快構築“三環十二射”高速公路網。提升快速路網。推進北園大街快速路西延、順河快速路南延(南外環-南繞城段)等快速路建設。優化主次幹道。優化東部城區路網,完成經十一路、鳳岐路、和平路東延等27條瓶頸路建設改造,提高路網密度,進一步改善交通微循環。積極運用大數據技術,促進智能交通系統建設,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完善城市慢行系統。合理分配路權,推動多種交通工具“零接駁”“零換乘”,讓市民享有更多的綠色低碳出行方式。

精準發力推進脫貧攻堅。確保2018年底市定標準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拓寬脫貧渠道。持續加大投入,實施240個產業扶貧項目,促進貧困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加強醫療、保險扶貧資金保障,全面做好脫貧兜底。鞏固脫貧成果。強化已脫貧人口的跟蹤扶持,穩定控制返貧發生率。完善脫貧成效評估。積極引入第三方評估,規範貧困戶退出程序,確保脫貧成效經得起檢驗。全面實施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加大遷建項目建設力度,力爭三年內完成34.7萬人安置任務,讓灘區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

舉全市之力推進先行區建設攻堅。堅持以中疏支撐北跨、以北跨帶動中疏,開啟先行區建設“元年”,實現“千年一跨”破題起勢。堅持規劃先行。按照田園城市、精明增長的理念,繪製高水平“多規合一”的藍圖,同步推進總體規劃與產業、交通、生態等專項規劃編制,以產興城、以城促產、以業聚人。啟動“引爆區”建設。加快“三橋一隧”建設,在10平方公里範圍內實施“十通一平”,鼓勵優質醫療教育文化資源向黃河北岸輻射,推動一批標誌性、引領性重大項目落地。打造黃河生態景觀風貌帶。深度挖掘黃河文化內涵,加強水系、溼地、林地等自然資源的保護利用,加快建設黃河國家溼地公園,打造黃河兩岸的“綠帶”和城市發展的“綠芯”。構建鵲山、華山之間的生態廊道,再現“鵲華煙雨”文化勝境。

(四)在激發活力上狠下功夫,推動改革開放開創新局面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必須以更大的力度推進改革、擴大開放,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推動各類要素市場化配置。大力破除無效供給。對重化工等過剩產能實施騰籠換鳥,引導企業向園區整合集聚;充分發揮安全、質量、能耗、環保等領域法律法規的約束作用和技術標準的門檻作用,堅決出清“殭屍企業”。大力培育新動能。牢固樹立產品思維,提升品種豐富度、品質滿意度、品牌認可度,增加有效供給。開展“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創建,依託浪潮“五位一體”質量提升平臺,構建“以質量信用企業為主體、以產品質量標準為基準、以檢驗檢測為依託、以質量溯源為手段、以質量保險為保障”的質量管理系統,新增一批馳名商標和知名品牌,加快向質量經濟、品牌經濟邁進。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全面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繼續清理規範涉企收費,打好降成本“組合拳”, 讓企業卸掉重負、輕裝上陣。

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簡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做好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完善容缺受理、“多評合一”等審批機制,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平臺建設。加快公共服務事項網上辦理,7月1日前全面實施“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項清單制度,確需多次辦理的事項實行“你不用跑我來跑”,全力打造審批效率最高、審批事項最少、政務服務最優的“十最”營商環境。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由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變等“九個轉變”步伐,探索組建投融資體制改革決策委員會和專家諮詢委員會,統籌全市重大投融資項目決策。抓好市屬六大投融資集團整合提升,減少管理層級,聚焦主業經營,提升企業資本運作能力和市場化運作水平。發揮新舊動能轉換等基金的槓桿撬動作用,提高市場化融資水平,讓更多金融活水澆灌實體經濟。

深化國企國資改革。著眼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加快國有企業資產證券化步伐,年內培育8家上市資源,力爭3年內市屬國有企業資產總額超過1萬億元。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員工持股試點工作,出臺國資監管機構權力和責任清單,建立監事會監督事項清單,提高監管效能。基本完成“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實現國有企業“瘦身健體”;推動國有企業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修訂完善業績考核與薪酬管理辦法,切實增強企業發展內生動力。

深化農村改革。銜接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承包30年的政策,探索承包地“三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為農民提供信貸支持。開展資源性資產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加快經營性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鞏固擴大林改成果,完成11處國有林場改革任務;積極探索通過資產租賃、生產服務、聯合經營等形式,加快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在深化改革的同時,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推動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上持續加力。按時完成125項試點任務,在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園區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案例。在擴大進出口規模上持續加力。積極爭創國家級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城市。拓寬對外開放渠道,支持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鼓勵利用第三方服務平臺開拓國際市場,促進優勢產能走出去。

在打造國際合作平臺上持續加力。推動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強化國際資本、品牌、技術和渠道對接,逐步形成“總部在濟南,基地在海外,營銷在全球”的發展運營模式。發揮國家僑夢苑集聚僑資僑智優勢,吸引僑資企業落地入駐。強化對德雙向交流,加快推動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建設。在深化國際交流上持續加力。辦好國際泉水文化景觀城市聯盟年會、第二屆市長國際經濟諮詢委員會年會等特色國際品牌活動。加快建設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社區、國際文化演藝場館等服務設施,不斷強化國際化要素支撐。

(五)在做大做強上狠下功夫,推動縣域經濟實現新跨越

堅持少取多予放活、二三產業並舉,著力增強縣域經濟綜合實力。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科學制定全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著力發展都市農業、精緻農業,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積極推行一縣一品、一鎮一品,培植壯大章丘大蔥、平陰玫瑰、商河花卉等十大特色產業,以標準化、基地化支撐農業品牌化發展。大力發展農業“新六產”,以打造15個現代農業綜合體為抓手,拉長種養加產業鏈條,補齊農產品深加工短板;深入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積極發展鄉村旅遊、農村電商、休閒農業,讓“工業拉著農業的手,城市帶著鄉村走”。著力壯大新型農業主體,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轉、土地託管等多種經營方式,實施40項農業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項目,提高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科技化水平。全面落實糧食安全市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確保糧食安全和蔬菜產品供應。

大力推進二三產業雙輪驅動。實施新型工業壯大和服務業快速提升行動,著力發展適應縣域的高技術、高附加值、低能耗的先進製造業。按照企業集聚、要素集約、技術集成、產業集群、服務集中的原則,加快園區整合和擴容升級,鼓勵縣區建設標準廠房築巢引鳳,全年建成280萬平方米。推動城區產業園與縣域工業園合作,共建一批大項目。落實存量工業、科研用地分割轉讓政策,組織開展區域環評或代評,切實降低入園企業成本。鼓勵縣域因地制宜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打造一批特色商業街和商業綜合體,推動溫泉旅遊、商務會展、休閒養生等產業加快發展。

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牢固樹立全域規劃理念,制定出臺差別化扶持政策,統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融合,支持濟陽撤縣設區,推動商河、平陰更好融入全市發展格局。堅持以產興鎮、以鎮促產,引導農村人口向城鎮有序轉移,建設農村社區服務中心126處,創建12個小城市培育試點和特色小鎮。啟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繼續推進“七改”工程,重點打造60個省、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美麗鄉村標準化覆蓋率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讓農村成為令人嚮往的地方。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落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做好時間、商務、制度交易成本的“減法”和公共服務、生態環境、文明素質的“加法”,為企業發展創造有利環境。實施市場主體培育工程,引導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培育一批單項“隱形冠軍”,讓“大而強”企業頂天立地,“中而優”企業遍地林立,“小而美”企業鋪天蓋地,力爭民營經濟佔比達到38%以上。大力實施建名企、出名品、育名家“三名”工程,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

大力強化資金保障。建立健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加大市區兩級財權事權改革,進一步明確縣域事權。將更多財政資源向縣區傾斜,加大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力度,集中切塊下達到縣,市區兩級財政集中支持每個縣區1-2個重點骨幹項目。建立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和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

(六)在生態建設上狠下功夫,推動環境治理取得新進展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努力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以更大的力度治山。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健全實施生態補償機制,持續推進南部山區生態自然景觀保護,嚴禁新的開發建設。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加大還林還草力度,完成山體綠化提升35座,開工建設山體公園20處;強化自然保護區規劃建設和管理,推進雲臺寺、北大山等郊野公園試點建設;完成造林綠化5萬畝,讓人民群眾在綠肺氧吧中樂享自然野趣。

以更大的力度治水。嚴格執行河長制,落實“一河一策”治理措施,全力抓好“水十條”,實施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綜合整治,啟動臥虎山、錦繡川水庫周邊村莊改造搬遷工程;開展小清河水質達標攻堅行動,完成水質淨化一廠、二廠等汙水處理能力擴建任務,推進城區100公里雨汙分流改造,確保省控以上河流斷面水質達到年度目標要求。堅持“廣蓄水、儲客水、保泉水”,充分利用黃河、長江等客水資源,加快白雲水庫、東湖水廠等供水設施建設,擴大城市供排水能力;加快水源置換,嚴格控采地下水,確保泉水持續噴湧,讓城市更加靈動秀美。

以更大的力度治土。加大土壤面源汙染治理,推進農用地分類分級管理。加強畜禽養殖監管,新建10萬畝防治示範區;建成一批現代高效農田水利樣板,完成20處高效節水灌溉示範園建設,積極推行水肥一體化,新增面積8萬畝以上。堅決守住土壤環境質量底線,讓土地變得更乾淨。

以更大的力度治髒。深入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加大佔道經營等治理力度,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構建政府主導、黨政機關先行、全社會廣泛參與的垃圾分類收集處理體系,加快建築垃圾資源化再利用。大力實施“廁所革命”,新建改建一批城市公廁,努力實現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

(七)在辦好為民實事上狠下功夫,推動民生事業取得新成果

聚焦群眾需求和關切,辦好18件民生實事,努力打造有溫度的城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穩定擴大就業。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推動創業帶動就業。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去產能企業分流職工、農村轉移勞動力三大群體就業工作,落實軍轉幹部、退役士兵安置任務。做好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和登記失業人員等幫扶工作,加強農民工服務中心和零工市場建設,抓好農民工工資清欠工作。新增城鎮就業10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萬人,努力實現弱有所扶、業有所就、勞有所得。

拓寬社會保障。完善職工和居民醫保政策,推進城鄉一體化醫保制度建設。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補助標準,將低保和特困人員住院救助比例提高到70%以上。大力發展老齡事業,實施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新建縣區養老中心4處、街道養老設施30處、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177處,讓更多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發展教育事業。深入實施加快教育事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和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完成“全面改薄”任務,新建50所幼兒園,開工建設50所中小學、幼兒園學生集中就餐場所。啟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區”創建工作,保障外來務工隨遷子女平等入學。推動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樣化發展,健全現代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搭建高校與駐地合作平臺。完善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和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穩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讓孩子們享受到童年的快樂、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快樂。

打造“健康濟南”。加快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建設,推進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齊魯醫科大學等項目落地動工。深入實施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加快市傳染病醫院、市中醫院東院區、市精神衛生中心建設,新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39所、改擴建16所;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全面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加大婦幼健康服務資源供給,提升優生優育水平。加快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試點和省級醫養結合示範市建設,促進健康事業、健康產業兩翼互動。實施食品藥品安全六大工程,食品抽檢達到每千人7份,保障廣大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大力發展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積極申辦國際性、全國性大型體育賽事,策劃製造更多的興奮點,讓城市充滿生機、充滿朝氣、充滿活力。

發展文化事業。推進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發掘弘揚泉水文化、名士文化等特色文化,持續開展“書香泉城”全民閱讀活動,精心策劃一批具有齊風魯韻的文化演藝活動,擦亮城市文化品牌。積極創建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打造國家傳統工藝工作站,籌備舉辦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承辦第七屆山東文博會;積極培育一批有全國影響力的文化交易市場,做大做強影視傳媒、創意設計、數字資訊等優勢產業。加快省自然博物館、市博物館新館、市檔案館新館、市方誌館、泉文化博物館建設。開展紀念濟南解放70週年系列活動,高水平完成濟南戰役紀念館布展,加大革命遺址保護力度。實施文物拯救行動,加快城子崖、華陽宮等重點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建設,打造齊長城人文自然風景帶,讓人民群眾尋得到文脈、記得住鄉愁。

加強社會治理。積極做好信訪、仲裁、人民調解等工作,妥善化解房地產等領域的社會矛盾。完成村和城市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配齊配強“兩委”班子。深化平安濟南建設,統籌推進“雪亮工程”,打造讓人民群眾放心安心的安全城市。精準鐵腕整治安全隱患,確保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加強互聯網安全管理,構建清朗網絡空間。深化雙擁共建,紮實推進國防動員準備,促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等人民團體廣泛參與社會治理,紮實做好哲學社會科學、防震減災等工作,全面推動各項工作上檔次、上水平、上臺階。

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努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打鐵必須自身硬。全市政府系統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始終繃緊講政治這根弦,進一步強化雷厲風行、快乾實幹的作風特色,建設為民、務實、清廉政府。

(一)深入推進責任政府建設

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把工作做到老百姓惦念和揪心的地方。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廣泛徵求群眾意見,進一步發揮12345市民服務熱線的作用,把政府決策過程變為匯聚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過程。按照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的要求,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培養專業能力,弘揚專業精神,做到憑專業說話,按程序辦事。既注重雷厲風行,更注重久久為功,一件一件抓落實,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幹好工作。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天上不會掉餡餅。要始終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真正擔負起興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建一方文明、保一方穩定的政治責任。

(二)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認真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切實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人民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認真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深入推進跨部門綜合執法和執法力量向基層下沉,做好政府立法工作,加強行政複議規範化建設,做好行政應訴工作。加強審計工作,強化政務公開,規範公共資源交易和政府採購,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提高政府公信力。

(三)深入推進高效政府建設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必須堅持不懈地優化發展環境。帶著責任和感情當好企業服務員,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加快“紅頂中介”與行政機關脫鉤,嚴厲整治各類“黑中介”,對吃拿卡要、辦事不公等問題重拳出擊,堅決清除奇葩證明等亂象。深入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失信聯合懲戒機制,讓守信者揚眉吐氣、失信者名譽掃地,打造誠信濟南。

(四)深入推進廉潔政府建設

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認真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繼續整治“四風”問題,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把“忠誠”“看齊”寫在崗位上,刻在事業中。加大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嚴肅查處侵害群眾利益行為。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做到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推動形成正氣充盈的政治生態。

各位代表,乘風好破浪,奮進正當時!省會的發展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雷厲風行、快乾實幹,為加快“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而努力奮鬥!

閃電新聞記者 張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