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年攻下半個中國,為何攻打重慶6年都沒打下來?理由很簡單

最近一部《大轟炸》火遍了大江南北,在我國的抗日戰爭史上,從38年2月至43年8月,日本對當時的陪都重慶進行了將近6年的轟炸,在這近6年的時間裡,日本瘋狂的轟炸了重慶218次,但是在這樣的困境中,重慶人民非但沒有投降,反而積極地在一次次轟炸過後,重建自己的家園。讓人不禁疑惑的是,日本用3年的時間攻下半個中國,為何攻打重慶6年都沒打下來?原因很簡單。

日本3年攻下半個中國,為何攻打重慶6年都沒打下來?理由很簡單

說到原因,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原因是重慶的地理優勢讓侵華日軍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重慶的地理優勢在於其東邊是高聳險峻的三峽,北面是綿延的大巴山脈,南面同樣是起伏的武陵山脈,而日軍想要想攻佔重慶,只有三條路可選:第一,東路,沿水路進軍;第二,南路,經贛湘貴三省進軍;第三,北路,經漢中入川北再進軍。然而面對這三條路,日軍的選擇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死路。

日本3年攻下半個中國,為何攻打重慶6年都沒打下來?理由很簡單

為什麼這樣說呢,先看東路,湍急的長江必定不適合大軍的進攻,但若是航行一些小噸位的輪船,運送及其微小的武裝力量,那對於入侵佔領重慶也是無濟於事的,所以東路首先被排除開外。再說南線,就算日本3年攻下半個中國,但是在江西,湖南都還有中國軍隊的中堅力量,日軍若從此處進軍,肯定會面臨較大的阻力,完全是自討苦吃,這樣一來連湘贛兩省都搞不定,貴州重慶就更別提了。

日本3年攻下半個中國,為何攻打重慶6年都沒打下來?理由很簡單

最後只剩下了北路了,要是日軍想模仿蒙古大軍當年那樣由北自南的入侵,也是不可能的,並且當時日軍的入侵戰略是由東向西,這兩個進軍方向矛盾了,日軍不會冒險改變大局策略的風險,只為了去攻佔一個重慶,並且這其中路途實在有些遙遠。分析完客觀的地理位置的因素,日本久攻不下重慶其實還有一個主觀上的原因。

日本3年攻下半個中國,為何攻打重慶6年都沒打下來?理由很簡單

而且原因還很簡單,畢竟當時的日本軍事實力已經跟不上自己企圖擴張的野心了。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佔領東南亞特別是緬甸之後,日軍曾企圖切斷滇緬公路,癱瘓交通,並藉此進攻滇西.倘若日軍得逞,日軍則可以由緬入滇,再經四川或貴州,一舉進攻重慶。雖然這樣的情況相對於前面提到的三種路線都要實際得多,但是在遠征軍和盟軍的反擊下,日軍在東南亞戰場徹底輸掉了,所以這一企圖也破滅了,佔領重慶自然也成了不可能的事了。

日本3年攻下半個中國,為何攻打重慶6年都沒打下來?理由很簡單

最後伴隨著侵華日軍的主力部隊被不斷抽調到其他戰場,然後又被消滅在太平洋和東南亞這些戰場上,導致侵華日軍的實力和數量不斷下降。而另一方的中國人民在熬過抗戰最困難的時期後,靠著自己的艱苦抗戰,牽制和消滅了越來越多的日軍兵力。侵華日軍也被壓縮分割到若干大城市中,到了後期,日軍更是受挫不少,全面收縮了防線,所以日軍攻打了重慶6年都沒打下來。

日本3年攻下半個中國,為何攻打重慶6年都沒打下來?理由很簡單

所以儘管日軍在抗日戰爭時期不管是武器裝備還是部隊整體素質而言都高於我國,但是日軍卻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泥潭不能自拔,只能被我們消滅。最後對於日本3年攻下半個中國,為何攻打重慶6年都沒打下來?原因很簡單,這件事,你有何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