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你所在的省“只有一個城市”!

常有讀者給我留言,詢問一些三四線城市未來幾年

的房地產投資機會。

我的回答一般是:對不起,你所在的省只有一個城市,就是XX。而XX一般是省會城市,比如成都、武漢、鄭州、長沙、西安、合肥之類的。

經常有讀者表示不服氣,反駁道:YY是我們省的第二大城市,難道沒有未來嗎?而YY,一般是宜昌、洛陽、榆林、綿陽、蕪湖這類省內GDP第二、第三大城市,或者是省裡確定的“副中心城市”。

我只能遺憾地說:除了廣東、江蘇、浙江等幾個特殊省份外,中國絕大多數的省、自治區未來最多隻能有一個城市“殺出重圍”。有些省份甚至連一個像樣的城市、房地產值得投資的城市都不會有。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中國城鎮化的“增量紅利”即將結束,10年後將全面進入到“存量蛋糕(人口)爭奪戰”階段,城市、城市群將強者恆強、弱者恆弱。

其實,這是全球各國發展的共性。

在人口大國,比如美國,就出現了多個城市群日趨繁榮的現象,但在這些城市群以外出現了“鐵鏽地帶”(比如面積廣大的中部)。換句話說,美國在城鎮化基本完成之後,進入到“大城市圈化”的時代,紐約、波士頓、舊金山、洛杉磯等少數城市圈人口繼續增長,但絕大多數中小城市人口持續下降。

特朗普之所以能上臺,就是這種趨勢帶來的普遍不滿造成的。但特朗普能改變這種趨勢嗎?他毫無辦法!

在人口中等規模的國家,比如日本、韓國、英國、法國、墨西哥等,普遍出現了“一個城市圈獨大”的現象。東京、首爾、倫敦、墨西哥城為核心的城市圈,成為這個國家唯一“通吃型”的區域,金融、貿易、科技、教育、創新、政治、交通、國際交往中心完全“合體”,其他城市被徹底邊緣化,你甚至想不起這些國家的第二大城市是誰。

只有越南這種“蛇形國家”,因為細長,所以出現了兩個中心。即便是面積龐大的俄羅斯,也只有兩個中心城市圈而已。

中國人口規模巨大,所以有能力支撐三個世界級都市圈,它們分別是: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深圳、廣州等)、上海大灣區(上海、南京、蘇州、杭州等),京津冀城市群(北京、天津、雄安新區)。

此外,中國還有能力在三大世界級城市圈之外,形成不超過10個“二級城市圈”。

其中,人口、經濟規模中等以上的省份的“強省會城市”,有望扮演這個角色。

中國有27個省、自治區,相應有27個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在這裡面,廣州、南京、杭州融入了三大世界級都市圈,其他的24個,命運就各不相同了。

下面我根據2016年各省會(首府)“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資金總量)”佔本省(區)的比重,GDP佔比,房地產投資佔比,給出了這些城市“強弱度”排序。(其中拉薩數據不完整,使用的是2015年數據)

2016年省會(首府)城市強弱度排行

排序

城市

資金佔比

GDP佔比

房地產

投資佔比

1

西寧

67 %

49%

80%

2

銀川

61%

51%

65%

3

拉薩

58%

37%

92%

4

海口

55%

31%

31%

5

西安

55%

33%

72%

6

長春

53%

40%

59%

7

蘭州

50%

32%

46%

8

昆明

50%

29%

57%

9

成都

48%

37%

50%

10

武漢

47%

37%

59%

11

哈爾濱

44%

40%

59%

12

貴陽

42%

27%

43%

13

烏魯木齊

40%

26%

33%

14

太原

37%

23%

43%

15

長沙

37%

30%

43%

16

鄭州

35%

20%

45%

17

南寧

35%

20%

36%

18

杭州

34%

24%

35%

19

南昌

33%

24%

38%

20

合肥

33%

26%

29%

21

福州

31%

22%

37%

22

呼和浩特

29%

17%

35%

23

瀋陽

28%

25%

34%

24

廣州

26%

25%

25%

25

南京

23%

14%

21%

26

石家莊

20%

18%

22%

27

濟南

18%

10%

18%

可以看出,在27個這類城市裡,有21個匯聚的“資金總量”佔全省區的30%以上,有22個“房地產新增投資”佔全省區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匯聚資金佔全省區一半的有8個城市,房地產投資佔全省區一半的有9個城市。

這告訴我們一個基本事實:中國絕大多數省、區都出現了一城獨大的現象,西部經濟體制落後、市場不活躍,情況就更為嚴重。所以,西寧、拉薩、銀川、西安成為“窩裡橫最嚴重”的省會(首府)城市。

但遺憾的是,很多西部、東北、西南省區的經濟總量太小,人口太少,而且人口仍然處於流失狀態。這些省區未來即便保持一城獨大,也難以培育出一個“適合投資”的城市。

至於東部沿海地區,由於市場經濟體制健全、民企發達,都出現了雙中心、三中心的格局。比如廣東培育出了廣州深圳兩大一線城市,山東出現了青島、煙臺、濟南三個中心,而福建也是福州、泉州、廈門三強並立,浙江是杭州、寧波兩強並立。

未來有希望在三大世界級城市群之外,真正成為一方經濟、人口強有力中心的,不外乎成都、武漢、鄭州、長沙、西安、合肥、重慶等少數城市,它們是“中等規模以上”省份的強省會。(重慶面積超大,可以看做是一個省,而中心城區是省會)

至於遼寧,目前有人口顯著增量的城市就是瀋陽,瀋陽有很大幾率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但以目前遼寧經濟的狀況,很難有力量支撐瀋陽、大連齊頭並進。事實上,經過最近七八年的演變,大連的很多指標已經只有青島的一半了。而幾年前,兩個城市是一個量級的。

如果瀋陽被確定為“國家中心城市”,則大連將朝著“小而美”的方向被邊緣化。

至於人口、經濟總量偏小的省份,如果再有兩個或者以上的中心,將來情況可能更慘,將徹底沒有存在感(海南比較特殊,例外)。比如內蒙(有呼和浩特、鄂爾多斯、包頭三個經濟增長中心),這個自治區的樓市基本上沒有投資價值。

類似的還有廣西(有南寧、桂林、柳州三個人口增長中心),但相比之下南寧的情況好於呼和浩特。福州也因為廈門、泉州的存在,“首位度”大幅下降。

石家莊、濟南是東部地區兩個顯著的弱省會。其中濟南依託人口、經濟的超級大省,即便是“首位度”低一些,問題不算太大,情況未來會比石家莊好一些(也比太原好)。石家莊事實上只是河北南部的省會,雄安新區的出現,會加劇石家莊的邊緣化。好在整個河北,所有地級市人口都是增長的,石家莊的樓市可以長線謹慎看好,但這個城市的未來肯定沒有辦法跟鄭州、武漢、長沙、成都相比。

未來有成為一方“區域性國家中心城市”(粵港澳大完全、上海大灣區、京津冀之外)的,不外乎成都、武漢、鄭州、長沙、西安、合肥、瀋陽、重慶而已。

福州、南昌、濟南、太原、哈爾濱、長春、蘭州、西寧、昆明、南寧、貴陽、烏魯木齊等只能坐候補席。

青島、廈門即便獲得“國家中心城市”的頭銜,也是比較弱的“國家中心城市”,前景很難跟成都、武漢、鄭州、長沙、西安相比(這幾個城市是省會,而且是高鐵時代的陸地交通樞紐)。烏魯木齊的未來要看國家政策支持力度,從國家發展戰略看,這個城市必須迅速做大做強,最好的辦法是通過稅收等優惠政策,移民500萬過去。

從房地產投資的角度看,部分省份只有一個城市值得長線看好,很多省份連一個城市都沒有。

而幾乎所有的省會城市,未來都會全力提高自己的人口規模、經濟首位度,力爭不被淘汰、力爭在國內排名靠前一些。因為你不靠前,就完全沒有存在感,就不會有多少政策紅利。而在這種“省會城市全面競爭”的情況下,非省會城市將完全淪為被抽血的對象。慢慢的,將失去人口、資金增量,淪為“暮年城市”。

那些芸芸眾生裡的“暮年城市”,其“有用的房子”(可以出租和自用)的價格,也會被通脹推著上漲,但缺乏資產屬性、也缺乏流動性,投資價值不大了。

所以,一個省“只有一個城市”仍然是幸運的;最慘的是,一個省都“沒有一個城市”。

強者恆強、弱者恆弱。這,就是中國樓市未來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