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數字化管理專家:人生和企業都發生了逆襲

成為數字化管理專家:人生和企業都發生了逆襲

文|朱曉培

印象裡,互聯網行業裡的人總是朝氣蓬勃,充滿創新和挑戰。而談到傳統行業,總覺得暮氣沉沉,按部就班。

但跟著釘釘在青島走訪了兩天的共創企業後,最大的感受就是,傳統行業擁抱科技的積極性絲毫不亞於任何任何互聯網企業。從餐飲、醫院、電信到政府機關,各個行業裡,都有那麼一批人在積極的擁抱新技術,藉助新工具幫助公司、組織實現了更積極的轉型,更有效的管理。

這些人還有一個共同的身份,數字化管理專家。在阿里巴巴釘釘2018秋冬發佈會上,釘釘CEO陳航(花名無招)正式發佈了“百萬數字化管理專家培訓計劃”,面向社會培訓100萬的數字化管理專家,將把數字化管理的新思想傳遞給中國4300萬企業。”

數字化管理專家究竟是一種怎樣的角色和職位呢?在青島,我們見到了戚小舟、王琛、馬新紅、李佐民等不同公司的數字化管理專家。切身體會到這個職位,給企業帶來的巨大的價值和變化。

1

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企業和組織的管理理念、辦公方式發生了巨大變革。傳統的運營企業,原來是以內部管理為中心,現在要演變到以客戶為中心,轉型是必須的。但如何升級、創新,與改革擁抱,在之前他們都很困惑,直到遇到了釘釘。

“我們一直講互聯網+。互聯網+是什麼?效率怎麼提升?我們已經有百年的歷史了,人員是傳統的工作人員,學歷、能力是傳承延伸下來的,在互聯網大勢的下,我們怎樣去改革?”青島聯通黨委書記、總經理司書國說。

青島聯通是青島最大的通信運營商,也是中國北方唯一有國際海纜的民營企業。但在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青島聯通也需要轉型。

在互聯網+的大潮下,為全市20多萬家企事業單位提供綜合信息服務,讓聯通倍感壓力。司書國坦誠,以前公司也考慮了很多的機構設置、流程改造,效果卻不是特別理想。

但現在,在釘釘和戚小舟這樣的數字化管理專家的幫助下,公司的流程越來越順暢、高效。

1990年出生的戚小舟,是青島聯通創新業務運營中心的項目支撐經理,通過釘釘的在線考試,成了青島聯通的一名數字化管理專家。

據悉,隨著釘釘的普及,就催生了數字化管理專家這樣一個全新的崗位。而數字化管理專家需要經過釘釘的培訓認證,分為初中高三個等級,學習成果最終通過在線考試獲得阿里巴巴的官方認證證書。

成為數字化管理專家:人生和企業都發生了逆襲

青島聯通 戚小舟

戚小舟說,接觸釘釘後,就像敞開了一扇新的大門,把工作和生活正式分開。而身邊的同事也都對她更認同了。

“之前公司裡有70%到80%的時間消耗到內部的協調了,釘釘重新定義了領導和員工的溝通,讓工作更愉快、高效。”司書國感慨。

目前,青島聯通把考勤、客戶走訪、客戶服務等都納入釘釘管理平臺,上線了66個日誌模板,專項審批流程將近40個,一線的員工有問題,直接發流程找中臺,使得組織內部溝通更加高效。

青島聯通使用釘釘的員工人數超過了2500名,加上合作的夥伴和溝通人員,超過了5000人。據介紹,從6月到現在,整個中臺收到釘釘的甩單370多個,帶領項目200多個,遍佈青島的各個行業。

2

1979年王琛是青島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的院長辦公室、黨委辦公室、理事會辦公室主任。讀過美國萊特州立大學MBA,長期從事人力資源管理、績效管理等醫院運營管理領域研究工作的他,目前的另一個身份也是數字化管理專家。

青島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副書記張國慶和青大醫院的同事到釘釘總部所在的浙江省考察了一次,回來後,不到20天的時間,就在全院上線了釘釘的系統。行政辦公的流程,教學的考試培訓,醫療的遠程管理,醫學的會診,包括遠程的會診,後期的一些管理,各種會議的管理,還有排班等眾多複雜的功能,全部在釘釘上得到了實現。

成為數字化管理專家:人生和企業都發生了逆襲

“釘釘作為一個管理平臺,可以做到很好的系統整合。”在王琛看來,醫院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協同管理,但原來很多的行政辦公系統是有一個PC端也有手機APP,各個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有獨立的系統,科研管理系統有獨立的系統,缺少一個很好的結合體。青大醫院在一個月內把OA全部停掉,只用釘釘。

王琛說,釘釘不但方便了內部的管理,也給來尋醫問藥的患者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比如,以前做檢查要預約輪椅,病人需要先和護士長說,現在,患者可以直接在釘釘端預約,後勤直接按時把輪椅送到病房。“我院講釘釘作為移動智能平臺,讓員工多跑路,讓患者少跑路。”

誰能想到建院120週年的老院,怎麼能夠和最新的釘釘結合在一起呢?”王琛感慨道。青大附院到現在已經邀請了10200人使用釘釘,包括7500名工作人員,剩下的則是前來看病的患者。“在醫患管理上,醫院將會通過釘釘建立全程的服務體系,從病人住院、注意事項、術前準備、患者教育、檢查提醒、患者回訪等全流程都在釘釘應用上實現。”

3

“當企業只有兩三家門店的時候,開展工作是非常順手的,一目瞭然的管理使得所有業務都在掌控範圍內,但開到第三、四家店的時候,管理起來就非常吃力。對於連鎖企業,管理是一個公司發展很大的瓶頸和突破口。”粥全粥到的人力資源部總監馬新紅說。

2006年從計算機應用專業畢業後,馬新紅進入了粥全粥到,一做就是12年。也從只有兩三家門店,做到了現在的全國連鎖。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釘釘,發現釘釘可以解決公司的很多層面的管理瓶頸,得到董事長的大力支持後,公司所有人全部加入釘釘,讓公司的管理完全步入正規,自己也成了數字化管理專家。

在馬新紅看來,餐飲業是一個既簡單又複雜的行業。簡單,是因為門檻低,複雜,是因為其中的龐雜瑣碎讓管理者身心俱疲。而用釘釘可以解決這些個行業痛點。

成為數字化管理專家:人生和企業都發生了逆襲

粥全粥到馬新紅

對於餐飲行業來說,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馬新紅介紹,粥全粥到質檢部每天都要巡店,通過釘釘構建的品控功能,讓每個品控負責人隨時檢查不同的關鍵點,包括餐後、餐具的衛生、冷櫃的衛生地面的檢查。每天上傳巡檢現場圖片到相關的管理群中,帶有時間印記的圖片杜絕了弄虛作假的情況。對於發現的問題可以及時得到整改,整改情況也會被上傳到群裡,讓整個管理形成了閉環。

據介紹,公司與分店之間有40多個像品控管理這樣的釘釘專門群,不同的群有不同的標記和功能設置。藉助釘釘強大的即時溝通功能,粥全粥到解決了由人員的流動性大導致的信息傳遞滯後,打破了信息不對稱,提升效率的同時,讓資源得以共享。

這樣的管理模式,讓公司每年節省將近百萬元。”馬新紅說。

“餐飲業既簡單又困難,帶著我們教育水平不是很高的兄弟們來做餐飲是難上加難的。是釘釘讓我們所有的員工都能在工作中享受到科技帶來好處。創業16年,在我看來每天都是新的,希望未來能在行業中帶好我們的頭。”粥全粥到創始人之一李夢飛說。在用釘釘之前,員工對菜譜、傳菜程序進行了哪些改良,他都是看不到的。但現在,通過釘釘裡隨時上傳的各種現場照片,他可以很容易的就發現哪個員工在進步,可以對員工進行適當的獎賞。

4

1969年的李佐民,擁有18年電子政務經驗,是青島市市北區電子政務與信息資源管理辦公室主任(大數據局局長),同樣,也是數字化管理專家。

青島市市北區是青島市主城中心區,總面積6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8萬。這裡既有典型的老城區,也有新建的商務區、居民小區,還有城鄉結合部。破解老城區城市治理難題,實現產業結構、環境面貌、民生品質的全面升級,一直是市北區面臨的一個緊迫課題。

李佐民說,市北區之前也開發過一些手機APP,用於內部管理和對公眾服務。但自行開發的移動APP很難保證安全性和穩定性,不同品牌手機、不同安卓系統版本帶來的兼容性問題也很難解決,為此管理和運維人員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無濟於事。

由於各部門自行建設,太多的功能被強行塞到某款APP中,使得系統的開放性和互通性越來越差,離“互聯互通”的目標越來越遠。不同APP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近似功能,實際上形成了重複建設。為解決這些問題,李佐民說服各個部門把業務系統放在釘釘上,讓大家親身體驗到釘釘的方便之處,嚐到甜頭後,釘釘在市北區政府工作中自然而然的普及開來。

基於釘釘開發的紀實管理系統與運行在電子政務專網、電腦端的青島市公務員考核系統實現了完全同步,可將考勤數據、工作彙報等同步到考核系統中。據李佐民介紹,市北區下一步還將基於釘釘開發會議管理等應用,基於對積累的日程、會議、考勤等數據的分析,用大數據手段推動實現機關運作的科學化、智慧化、現代化,提升自身治理水平。

隨著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不斷提升,李佐民的工作也越來越受到各級領導和各部門的重視。李佐民說自己正扮演著四個角色:啟蒙者、設計者、實踐者和安全員。“而釘釘能夠方便地把業務集成到統一平臺上,並且保證了平臺的通用性,微服務、微應用的方式使業務方便實現細化拆分及通用組件的調用,成了機關各種移動端業務的承載者。這對自己是極大的解脫。”

成為數字化管理專家:人生和企業都發生了逆襲

作為全球最大的智能移動辦公平臺,阿里釘釘上已經有超過一億用戶和700萬家企業組織,以及超過10萬的開發者。在這些用戶中,目前已經湧現了20多萬像張國慶、馬新紅、李佐民這樣的數字化管理專家,遍佈一線二線三線等眾多城市的各個行業。

數據顯示,在數字化管理專家人群比例中,管理層及以上佔比較高,成為參與數字化管理專家考核的核心人群,主要分佈在IT、互聯網、服務、製造業、建築業、教培業等眾多行業。

在釘釘看來,數字化管理專家在企業中相當於CXO的角色,是繼CTO、CMO、COO、CFO等的又一熱門職業,他們真正懂得了如何利用互聯網的思維方式來管理一家公司,拓寬職場路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