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寶在線CEO張以弛:你可以聽大家分享經驗,但是成長還得靠自己


校寶在線CEO張以弛:你可以聽大家分享經驗,但是成長還得靠自己

一旦談到教育+科技,大多數人直覺上會想到在教學場景中運用科技,比如用科技幫助老師更好的授課,或者幫助學生在課後更好的做練習題,更好的預習。

但校寶在線站在教育組織的角度去看教育服務本身,發覺除了教學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環節被教育發現、改變、變革。

“所以,我們的思路是想通過一站式的教育服務平臺去賦能B端,也就是賦能學校,讓學校變得更有能力為C端,也就是學生提供優質的服務。”校寶在線CEO張以弛說。一站式的教學服務平臺,平臺有兩端,一端是海量的學校,另外一端是大量的供應鏈。這個模式也被阿里巴巴的首席戰略官曾鳴曾教授稱為S2B的模式。

今年,校寶在線開始嘗試在DaaS領域發力,利用數據幫助學校更好的改造它的供應鏈。比如,聯合了人保,推出了教育培訓領域一個專屬的保險,校寶安心保;聯合螞蟻金服推出了更適合學校領域的收費解決方案;在營銷層面,也在嘗試幫助學校更好的做招生服務。

張以弛稱,凡是採用SaaS管理系統的學校,大概每三家就有兩家是校寶在線的客戶。目前校寶在線為6萬個教育品牌完成了基礎業務的數據化,服務的教育行業從業者超過80萬,年經手的交易流水超過300億元。“所以,從數據上來看,我們是整個細分領域唯一一家有平臺化潛力的科技公司。”

近日校寶在線更換了新Logo,因為他們覺得舊Logo已經跟不上公司的使命和戰略變化。

過去,校寶在線的使命是“讓教育者更輕鬆”。他們一開始覺得這個使命挺好的,直到發生了一個小插曲,讓他們意識到了價值觀上的挑戰。

有一天,有一位銷售同事很興奮地建議產品開發一個新功能。他發現,有同行業者開發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功能,深受老師歡迎。

“我們一直都是行業領跑者,都是友商參考我們,他們怎麼跑到前面去了。”張以弛心想。他們很重視這個問題,安排了很多同事去調研,卻發現,這個所謂受歡迎的功能,實際上是讓學校和老師有能力去管理和刪除一些家長負面的反饋。

那些老師很喜歡,因為他可以不焦慮了,不用擔心再受到家長們不那麼好聽的評論了。但校寶在線評估下來,覺得這是有問題的,“這是一個掩耳盜鈴的功能。”家長也不傻,他的回饋你刪除了,他還可以在微信或微博上去發表意見。校寶在線決定放棄這樣的功能。

“我們的使命不是讓教育者更輕鬆嗎?既然是這樣的使命,那就應該老師想要什麼我們就給什麼。”有同事提出來,這個功能是不是短視的,價值觀好不好,不應該是校寶在線關心的事。這件事還在公司掀起了一場大討論,那如果有一個功能,能夠讓學校和老師更好地忽悠家長交學費,這樣的事應不不應該幹呢?當然不能。

“讓學校多賺點錢,讓老師更輕鬆一點,這應該是結果,而不是我們的目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把目的和結果分清楚。”張以弛說,關鍵還是要通過科技推動整體教育服務質量的進步。所以,校寶在線更改了自己的使命,定為“推動教育服務加速進步”,而新的口號叫“管理學校就用校寶”。

校寶在線CEO張以弛:你可以聽大家分享經驗,但是成長還得靠自己

以下對話由「商業與生活」 整理

Q:現在的資本市場看起來並不是很景氣,但是今年在線教育領域依然有很多家公司獲得了融資。您覺得現在是在線教育市場的春天還是冬天?

A:首先寒冬確實還是寒冬,不管哪個領域都是一樣的。但是,寒冬對於不同的企業影響是不一樣的。相信有很多企業跟校寶一樣,如果是處在細分領域比較靠前的位置,融資環境、融資機會並不會變差。既然基金成立了,投資總是要投出去的,寒冬只是對於尾部的項目會有一些擔心,大家反而會更集中的看頭部的項目,不過可能會對估值造成一些影響。投資人可能會說,現在經濟不景氣,估值是不是降一些,但是融不到資的情況不會發生。

Q:校寶之前獲得了螞蟻金服C輪融資,是怎麼使用的?

A:我們是在2017年年底以及2018年5月份獲得螞蟻金服的融資,目前正在根據董事會的批覆在使用。校寶是一家創業公司,還沒有規模化的盈利,在產品方面,如果單獨的核算有一些盈利,但是公司整體還沒有盈利,還在加大投入過程中。我們服務了6萬家的教育品牌,按照教育部最新的統計數據,我們覆蓋了市場15%左右的份額,也就是說這個市場還有80%左右的份額是沒有被信息化服務所覆蓋。作為互聯網基因比較重的一家公司,現階段肯定是把注意力放在怎麼擴張市場份額上,這是我們最重要的公司戰略。

Q:您提到規模化是校寶在線的發展重點,但是一些公司雖然規模很大,比如ofo,但也已經進入到了寒冬期。您覺得是規模重要還是變現重要?

A:關於用資金換市場規模的問題,我覺得得分開看。放在校寶自身的公司規劃來看,我們還是屬於大的企業服務領域。企業服務領域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我們做的每一個產品,只要想,都是可以賺到錢的,因為我們是直接對企業進行服務的。雖然有一些免費產品,但是主要產品都是收費的。所以,我們並沒有依賴大規模的資本或者資金輸血,我們自己有非常強的造血能力。如果現階段我們追求的是盈利,市佔率、規模發展會受到制約,發展慢一些。這跟資金支持重一些的公司不太一樣。

在規模和資金使用上怎麼取捨,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戰略。根據歷史披露的數據來看,我們還是非常健康的,整體收入規模每年都在翻倍,我們並沒有這方面的擔心。

Q:在互聯網領域,一般遵循721的格局,頭部公司能做到行業的70%。但您提到在行業裡的市場份額佔15%。作為頭部企業,這個數字似乎並不大。

A:對於15%這個數字我有更深的感情。2015年年初,校寶服務的教育品牌只有3000個,到2016年初就做到了1萬,到現在上升到6萬。

一方面,我們服務的學校對於信息化,對於以SaaS為基礎的管理系統接受程度在逐漸變高,說明市場的認知在改變。另外一方面,在細分領域我們的優勢已經很大了,但和所有的友商加起來,我們只服務了國內差不多20%的學校,剩下80%的學校在哪兒?這也很好理解,就是那些還沒有信息化的學校。今天的家長帶著小孩去培訓機構或者去學校上課,如果沒有信息化的基礎設施,沒有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加強溝通,沒有實時的告訴家長小孩今天簽到的情況和學費消耗的情況,他們也沒有覺得有什麼問題。但未來,一旦消費者有了這樣的感知,會反向的推動機構更快的擁抱信息化。所以,不僅學校的意識需要改變,消費者的意識也需要改變。我對未來還是很期待的。

Q:怎麼看待技術投入?校寶在技術方面有哪些核心的優勢?

A:

我和聯合創始人都算是技術背景出身,是2008年劍橋大學的博士同學。我們對於技術的看法是,技術是要捨得做長期投入。我們既容易高估一個技術在兩到三年內對行業的影響,往往又會低估這個技術八到十年內對行業的影響。所以我們創業的第一天就成立了校寶研究院。我們願意把資源投在長期的技術研究上,當時沒有硬性的商業化的指標,有點像大公司的研究院。大的互聯網公司的研究院其實是沒有硬性的KPI的,比如對業務產生什麼幫助,更多的是在研究上可以出什麼成果。我們的研究院也是這樣的。作為一家較小的互聯網公司,我們研究院幾乎每年都在海外知名的學術會議上或者學報上有學術論文發表。

回到公司技術優勢角度,我們在底層上處理複雜數據的能力會比普通的公司略強一些。數據必須經過非常靠譜的分析、歸類和應用,才能對供應鏈提供價值,過程中需要有很強的業務前瞻性。我們發佈的那本書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創業之初我們是沒有想到那麼遠的,但是回過頭來看,這讓我們在對數據的處理能力上比其他的公司有了更強的優勢。

Q:怎麼看看待S2B模式?

A:之前跟投資人聊,說我們的模式就是SaaS+增值服務。數據能夠有效的去驅動傳統的供應鏈做一些創新,而跟教育相關的供應鏈是非常多的。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講,不光是校寶,任何一個採用S2B的互聯網公司,增值業務帶來的收入的比重一定是大幅度超過SaaS收入的,這是必然。甚至到最後大家會明白SaaS是數據基礎,增值服務是生態的空間。提供這樣服務的公司,增值服務上獲取的利益越大,意味著他會給供應鏈和實際服務的客戶帶來更大的價值。供應鏈一定是有規模才有價值的,因為有了規模,所以供應鏈的當價更低,客戶才能享受到更好的收益。

Q:創業8年,有沒有一些深刻的感悟?

A:我是2010年年底回國的,做了很多摸索。2011年教育也不火,回國跟第一家比較大的基金聊,他們的第一句話是,你們這麼豪華的團隊做教育幹什麼。教育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是到了2014年,2011年—2014年我們嘗試了很多教育方向,逐漸的把方向確定為to B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了很寶貴的經驗。我一直特別喜歡一句話,沒有人能代替你成長。你可以聽大家分享很多經驗,但是成長還得你自己來完成。所以我們在那段時間完成了在行業領域中的成長,整個核心團隊一直非常堅定的在一起沒有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