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億元買技術卻換來西方人嘲諷,7年後中國創造奇蹟,打破百年慣例

3億元買技術卻換來西方人嘲諷,7年後中國創造奇蹟,打破百年慣例

要說這兩天什麼事最轟動,那必然非港珠澳大橋通車莫屬。據港媒報道,由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同設計建設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橋於10月24日上午9點鐘正式宣佈通車運營,此消息引來全球媒體的爭相報道,他們對這項“世紀工程”讚譽有加,還將其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就在7年前,因為這座大橋,我們曾經歷過怎樣的嘲諷羞辱。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製造”在全球範圍內認知度的不斷提高,中國基建也漸漸從“幕後”走上“臺前”,中國近年來甚至還多了一個“基建狂魔”的稱號,當外界開始注意到的時候,我們已經完成了一項又一項被認為是不可能做到的“奇蹟任務”,比如說橫跨天塹的北盤江北大橋、穿越了19條斷裂帶的大瑞鐵路,以及剛剛通車的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跨海大橋集橋、人工島、隧道於一體,全長55公里,它飛跨茫茫的大海將香港、澳門和珠海歷史性的連接在了一起,讓原來三個小時的車程直接縮短到45分鐘,珠港澳三地間的空間距離因為它的存在大大縮短,而整個珠三角西部都將被納入香港3小時車程範圍,將來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與民生效益,正所謂“一橋拉動,珠三角西部棋子全盤皆活”。

3億元買技術卻換來西方人嘲諷,7年後中國創造奇蹟,打破百年慣例

作為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也是目前世界上綜合設計修建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難到什麼程度呢?有人就形容它是交通工程界的“珠穆朗瑪峰”。據瞭解,一座港珠澳大橋就創造了7項世界之最、申請了400多項新專利,並且還打破國內通常的“百年慣例”,首次啟用120年標準的設計使用年限,在安全性能上將能抗16級颱風、8級地震及30萬噸級巨輪撞擊都考慮進來,堪稱世界交通工程史上有一個奇蹟。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同時滿足30噸巨輪通行和香港國際機場航班降落限高的要求,港珠澳大橋埋入了世界上最長和最深的海底沉管隧道,但是在這個“世界之最”的背後,卻有著我們難以想象的艱辛與無奈。

據瞭解,為了安裝這條全場6.7公里的海底沉管,大橋設計者們就整整花費了4年的時間。因為在港珠澳大橋建造之前,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積累幾乎為零,而且國際既有案例基本都是選擇淺埋,深埋已經屬於沉管施工的“禁區”。擺在設計人員眼前的就是白紙一張,所以剛開始他們想過去技術較為先進的西方國家“取經”。

3億元買技術卻換來西方人嘲諷,7年後中國創造奇蹟,打破百年慣例

2011年,工程師們試圖與一家荷蘭公司商談沉管安裝的技術合作,該公司一開始就開出了1.5億歐元(當時約合15億元人民幣)的諮詢費,儘管如此,談判過程還是異常的艱難,最後,項目總工程師林鳴提出能否以3億人民幣的價格來獲得風險最大那部分的技術支持,不想這群西方人卻說:“3億我們可以給你們唱首祈禱歌。”

面對這樣的羞辱,我國的工程師們徹底醒悟,與其求人,不如求己!終於,港珠澳大橋從0突破,最終實現整體設計和關鍵技術全部自主研發,將外國同行眼中的不可能變成可能。以後,中國橋樑也將像中國高鐵一樣,成為我們走向世界的一張華麗名片!(佳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