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彌留72小時:三軍譁變,郭威被重重圍困在澶州驛館中!

本文是契丹往事番外篇系列第129篇

續:《 》

乾祐三年(公元950年)12月16日,後漢侍中、樞密使郭威率北軍主力進抵澶州(河南濮陽西),鎮守此地的鎮寧軍節度使李洪威親自出城來迎。

郭威託辭軍務倥傯,不日還要繼續北上,婉拒了李洪威入駐節度帥衙的邀請。接風宴後,命駕至城郊的驛館安歇,麾下數萬將士全部紮營於澶州城外。

後漢彌留72小時:三軍譁變,郭威被重重圍困在澶州驛館中!

北軍出師之初,行軍神速,三天時間即達黃河之畔。士卒們都以驅逐韃虜為已任,人人懷效死之心,願以一腔熱血拯救邊境同胞。

可是,一進入滑州,大軍連續歇馬十天,渾不似兵危戰兇關頭,眾人報國立功的心漸漸談了。

新君劉贇遣使犒軍後,流言四起。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軍中竟而一副將無鬥志、兵無戰心的局面。

根由還是上月中,鄴都北軍揮師回京,為郭威、楊邠和史宏肇等託孤重臣兵諫鳴冤。不料,隱帝因之死於京郊趙村。事成之後,郭威、王峻又放任北軍大肆剽掠。

汴京市列珠璣、戶盈羅綺,又有許多嬌娃美婦,誰能把持得定?於是,滿城同遭兵燹,連吏部侍郎張允、義成節度使白再榮也死在亂軍之中。

郭威勒令封刀,北軍仍意猶未盡。將士們皆以為這是出兵放馬的酬勞,又有主帥背書,竟無一人意識到犯下潑天大罪。

這次的流言終於讓眾人猛省,新君一旦即位,遲早會清算,到時候潑湯滾老鼠,一個也跑不掉!

正在惶惶不安時,全體渡過黃河。將士們更覺不妙!

上陣搏殺,縱有死傷也可以博個封妻廕子。但,滿營將士已同劉氏結了仇,擊敗了遼軍也只能將功折罪。萬一戰事不濟,回來少不得歷牢獄之災、受鼎鑊之罪!再去前線還有什麼意義?

這風蕭蕭兮河水寒,眼看離家鄉親人越來越遠,一干士卒私下商量,不如咱們逃了吧!

後漢彌留72小時:三軍譁變,郭威被重重圍困在澶州驛館中!

將領不同士卒,府邸家眷大多在汴京,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有人想著,咱替郭大帥伸冤,才惹了禍事上身,大帥必會庇護我等。

有人卻啐了一口,“呸!新皇帝正了大位,郭大帥自身難保。他再大也大不過皇帝,真能保住咱們,先頭他全家也不會死!”

何福進、王彥超、李榮等為首大將稍微持重一些,心裡也免不得犯嘀咕,忍不住要進館驛面謁郭威,詢問個究竟。

通傳親兵出來回說,大帥抱恙,無力召見。

三人只得回去,走到半路,李榮突然想起,說道:“見不著大帥,咱問問魏先生或者王先生,他二位是搖鵝毛扇的,必然有主張!”

何福進、王彥超恍然,隨即找到魏仁浦和王溥,作揖打躬,連聲請教。

魏仁浦開言道:“大帥也為難!你們可知道,犒軍使者頒賞了些微薄之物,臨走卻大言恫嚇,與遼軍廝殺,得勝還則罷了;敗了,老賬新賬一總算!”

看來流言不虛,何福進等人聽魏仁浦一說,都呆了。半晌,王彥超才囁嚅著對魏仁浦說道:“那可怎麼好?魏先生、王先生您二位博古通今,一定要教我們消災除禍啊!”

王溥嘆道:“大帥和眾位同袍一場,難道忍心弟兄們獲罪?可是,先帝橫死,雖說是被奸臣弒殺,和咱們無干。但咱們是臣,與君王刀兵相向就是罪!北軍不兵諫,先帝能到宮外來督戰,這豈不是滔天之罪?”

魏仁浦也蹙眉道:“不僅我二人束手無策,大帥這幾天苦思善後之計,腦汁絞盡,才致臥床不起!”

見幾位大將面面相覷,王溥徐徐說道:“辦法倒有一個。”

三位大將忙請王溥快說。王溥捻著鬍鬚說道:“萬一接戰不利,不如將大帥擒住,送到京中,任新君處置,方能贖咱們的罪衍!”

何福進三人大驚,連連擺手:“這如何使得!我等雖然不通權達變,但上下大義卻也明白。大帥愛兵如子,我等奉之如父,哪有以子賣父的道理,萬萬不必再提!”

魏仁浦點頭說道:“三位將軍言之有理!即便要將大帥捆送汴京,上月在鄴都時就該下手。此時打大帥的主意,晚了。咱都是一條藤上的螞蚱,就等著一起死吧!”

後漢彌留72小時:三軍譁變,郭威被重重圍困在澶州驛館中!

何福進等人不由得同聲嘆息,正在辭出。王溥眉毛一挑,說道:“我倒還有一計。不過,兇險無比!”

屋內幾個人彷彿在無盡黑暗中看到了一線光明,趕緊圍到王溥面前,齊聲問道:“什麼妙計?”

王溥略一沉吟,又搖頭說道:“還是不成,太過兇險!”

何福進等人都說:“咱們素來乾的乃是刀頭上舔血的勾當,何懼兇險,先生請快快說!”

王溥湊近眾人,低聲說:“我這一計,不用再同契丹人拼命,還能坐擁不世之功,享餘生富貴!”

何福進等人狐疑地互相看看,心想,你一會說兇險無比,一會又說享餘生富貴,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幾個人都盯著王溥,聽他緩緩吐出四個字:“廢劉立郭!”

何福進等人的眼睛瞪得溜圓,王溥又說:“大帥做了皇帝,咱們都是從龍功臣,開國元勳! ‘忤君之罪’算得什麼,便是搶了皇家珍寶,佔了宮中妃嬪,那也是前朝之事!在此推立大帥後,自然是回京受賞,誰還去鎮州與契丹人照面?”

何福進等人殺人如麻,也親見數朝更替,一聽王溥這麼說,不禁各自琢磨其中關竅。

片刻,李榮率先說道:“王先生這條計策,似乎可行,何妨一試!”

魏仁浦看了其他將領一眼,續道:“不錯!我北軍兵鋒最銳,天下藩鎮莫敢擢吾之鋒刃!京中便有些侍衛親軍,也要聽王峻、王殷兩位大帥之命,兩位王大帥早有擁立郭大帥之心。如今只怕諸位將軍心不齊!”

稍停,又說:“咱們同大帥一個鍋裡攪馬勺,東征西討兩年多,大帥的仁義有什麼可說!他做了皇帝,各位立馬都是列土封疆的節度使!那劉贇和咱們有什麼交情,他就算不追究兵諫之罪,封賞能輪到你我,別想瞎了心!”

魏仁浦、王溥二人循循善誘,何福進三人頓覺此計大妙,北上去打契丹人,勝敗未卜;郭威上位,不僅不用拼命,前罪盡銷,榮華富貴指日可待。

王彥超一拍手,厲聲道:“就是如此,兩位哥哥不要猶豫了,誰不從的,問問灑家腰中寶刀!”見何、李二人點頭,問道:“軍中將士都是我等多年舊部,料得無人不允!只是大帥目下之意?”

魏仁浦說道:“王將軍不用介懷,我隨大帥多年,他個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一心只為我等兄弟。我和王溥一定力勸大帥,為各位兄弟勉為其難!”

幾人又計議多時,方才各自散去。

12月20日清晨,郭威傳令,全師拔營北進。

忽然間,館驛外喧聲大作,一名親兵破門而入,顫聲稟道:“大帥,大事不好,三軍譁變!數千將士手持刀劍,向驛館衝來 !”(待續)

參考書目: 歐陽修《新五代史》 司馬光等《資治通鑑》 薛居正等《舊五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