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解味」系列發佈之四:以“色”視人,重審薛寶釵

「紅樓解味」系列發佈之四:以“色”視人,重審薛寶釵

200多年以來,薛寶釵容貌豐美,舉止嫻雅,博學多才,和林黛玉有著平分秋色的美。這種認識,可以說是根深蒂固了。

可是今天,想和大家一起重新審視一下薛寶釵。

「紅樓解味」系列發佈之四:以“色”視人,重審薛寶釵

薛:雪、血,薛子者,孽也。寶釵,(8回)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28回)只見臉若銀盆,眼似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

這是個什麼樣的臉呢?大、圓、銀白!上長著一雙水杏眼——水杏的顏色是黃的,眼上的眉是綠的。寶釵進京後與母親薛姨媽、哥哥薛蟠暫住於賈府的梨香(離鄉)院,後遷居於“東北”上一處幽靜的房所。又後來,元妃省親,遵照旨意,入住大觀園中一處叫蘅蕪(亂草叢生)苑的住所。 寶釵生的病是“胎裡帶來的一股熱毒”,脂批說是“凡心偶熾,是以孽火齊攻”。

好傢伙,一個銀白圓臉,“水杏眼”、“翠色眉”、“東北”、“離鄉”、“凡心偶熾,是以孽火齊攻”、“胎裡帶來的一股熱毒”等等一系列用語用在薛寶釵身上,那作者要表述的薛寶釵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臉很大,很圓,特別是銀白。白到什麼程度呢?嘴唇兒不用點,就能顯出紅來,眼眉也不用描,就能看出翠來——一張大而銀白的臉上,眼睛是黃的,眼眉是綠的,這是個什麼形象?細想怎麼有點嚇人呢?

「紅樓解味」系列發佈之四:以“色”視人,重審薛寶釵

先看作者第一回書中怎麼說:“故假擬男女二人名姓,又旁出一小人其間拔亂,亦如劇中之小丑然”。 男女二人自然是賈寶玉(神瑛侍者)、林黛玉(絳珠仙子)了。薛寶釵,難道是那個小丑嗎?

接著,作者在書中(二十七回),還描寫了一段精彩的小故事:就是,薛寶釵在撲捉一對兒玉色大蝴蝶(是喻寶玉,黛玉嗎?)時將她引向了滴翠亭,先是偷聽人說話,進而又演出了一場著名的金蟬脫殼,寶釵嫁禍黛玉案。作者還用大量筆墨描述了薛寶釵的“冷”和“虛”。 薛寶釵舉家投奔賈家,幹什麼來了?準備參加選秀!可後來怎麼沒有了下文?

其實,如果把賈寶玉確定為一個帶玉璽的人(且不管哪朝),薛寶釵豈不是已成功當選,且行過大禮,做了皇后了?

「紅樓解味」系列發佈之四:以“色”視人,重審薛寶釵

白臉在古時戲劇裡象徵著反面人物。又給他賜了個“釵”字名,作者應該使她隱喻著金清王朝吧。如果這個觀點成立,對《紅樓夢》的認識,就又是一個顛覆。

從表像看,她和其母親先是通過製造和散佈“金玉良言”的與論,後又採用偷樑換柱之術,奪走了林黛玉的愛情,從深層面看,是其隱喻的金清王朝奪走了朱明的江山。因而才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文行到此,寶釵在世人眼中幾百年來的美好印象,就蕩然無存了。對此,筆者真不忍心下筆,就像揭開秦可卿的華麗外衣,發現它只是一個空殼兒一樣。當然,秦可卿的解讀,還有點令人欣慰的地方,那就是還了她和老公公的清白。今天,又還原了作者筆下一個真正的薛寶釵。但這個的薛寶釵和傳統認識上的薛寶釵,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因此,心裡很矛盾。既不忍心把這種看法說出來,又不忍心不把心裡真實想法告訴大家。 最後還是下決心把它寫下來。不管對與錯,權且是使大家,在酒餘飯飽,雨夕燈窗之下,同消寂寞……

正是——滿紙荒唐言,誰解其中味?

「紅樓解味」系列發佈之四:以“色”視人,重審薛寶釵

碧園粒 賈金名

「紅樓解味」系列發佈之四:以“色”視人,重審薛寶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