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分鐘損失3500萬元,他們成了幣圈裡最慘的韭菜,為啥?

23分鐘損失3500萬元,他們成了幣圈裡最慘的韭菜,為啥?

在最近一週的時間裡,幾乎所有主流加密貨幣都在一跌再跌,令無數幣圈投資者損失慘重,不過要論誰是這場暴跌中最慘的人,則無疑是OKEx交易所的一部分用戶了。

9月5日下午,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發生了連續暴跌,而在這個關鍵時刻,OKEx交易所平臺上一大批採用槓桿(20倍)交易的用戶卻沒辦法及時止損,因為交易所APP閃退、平臺無法登陸等一系列"意外"狀況,投資者們痛失了多年的積蓄,其中最多的,短短23分鐘便損失了20000個以太坊,摺合人民幣近3500萬元!

於是很多人找上了交易所的客服,但原本客服答應一天內給出解釋,之後卻莫名地爽約了。最後,OKEx官方表示事情還未研究清楚,目前還沒有對於用戶損失的處理方案,投資者詢問客服OKEx的總部在哪裡,客服始終不肯說。基於這種種跡象,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平臺在蓄意收割用戶。

23分鐘損失3500萬元,他們成了幣圈裡最慘的韭菜,為啥?

想要弄清整件事情的起末以及用戶為何會在23分鐘內損失3500萬元,還得從"萬惡之源"槓桿交易說起。槓桿交易,是一種通過增加投資金額放大市場行為的融資交易手段,其本質在於用少量的資金進行更大金額的買賣,將會放大用戶的風險與收益。

舉一個例子,以BTC為例,若某交易平臺最高支持3倍槓桿,假設當前幣價是1BTC/1萬泰達幣(USDT),如果你有本金1萬泰達幣,就可向平臺最多借2萬泰達幣。之後用這3萬泰達幣以1萬泰達幣的價格買入3BTC,並以2萬泰達幣賣出,最終的盈利就是3BTC*(20000-10000)=3萬泰達幣。反之,如果沒有槓桿,僅用自有的1萬泰達幣交易,只能盈利10000泰達幣。所以,使用3倍槓桿交易,收益可擴大3倍。其他倍數同理。

一些加密貨幣交易所為了規避風險,通常會在槓桿交易中設置風險率閾值,即當市值縮水至一定比例,如準備金的110%時,交易所為了保證投資者能償還所融資金,可以強行平倉,這種措施也稱爆倉,風險率趨近閾值是槓桿交易中最危險的信號,但用戶可以通過及時償還和增加準備金來減少風險和止損。

23分鐘損失3500萬元,他們成了幣圈裡最慘的韭菜,為啥?

而OKEx的這群用戶則沒那麼幸運了,他們本想採取各種止損措施,但OKEx的APP偏不巧在此時出現了各種各樣的BUG,導致APP閃退、無法登陸平臺、無法查看合約和倉位等等。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用戶們想及時止損,也束手無策,對此他們均表示:如果系統正常,自己爆倉了,可以忍受,並且自己來承擔損失,但因為APP 突發BUG而造成損失,責任全在於交易平臺,而不該自己來承擔。

一直以來,加密貨幣交易所都被幣圈公認是"行業高地",在幣圈中有一個共識叫作"得交易所,得幣圈",但隨著交易所的權利和影響力越來越大,其暴露出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比如說,2018年發生的最大的一起加密貨幣交易所被攻擊事件:日本Coincheck交易所被盜5億美元。這家交易所在其熱錢包(聯網的錢包)中存儲了用戶大量的加密資產,而不是存儲在離線的冷錢包。因此,一旦黑客成功進入Coincheck的系統,他們就能夠在沒有任何障礙的情況下竊取用戶的加密貨幣。

23分鐘損失3500萬元,他們成了幣圈裡最慘的韭菜,為啥?

事實上,之後Coineck也承認這個價值5億美元的安全漏洞是由於缺乏從事該平臺安全系統工作的人才和經驗豐富的開發人員造成的,是自己的鍋。Coincheck CEO Koichiro Wada在彭博社的採訪中表示:"我們意識到,我們沒有足夠的人手負責內部檢查、管理和系統風險。我們努力使用獵頭和代理來擴大隊伍,但最終卻陷入了這種境地。"不過當時很多人都認為這是Coincheck在監守自盜。

23分鐘損失3500萬元,他們成了幣圈裡最慘的韭菜,為啥?

時至今日,交易所竟然利用槓桿交易來收割用戶的財產,實在讓人不寒而慄。在小編看來,很多人把自己的資產放在交易所,無非是想炒短線,或者說做短期收益,但其實國內有很多的項目,用它們來做短期收益,可能比你直接上交易所炒幣安全、穩點得多,以小編自己接觸的兩款手機挖礦APP為例,時間鏈APP和網易星球。首先這兩款APP在各大應用市場(如應用寶)就能下載使用,門檻極低,其次它們採用的是共享時效價值的共識機制,即用戶不需要購買礦機,也無需設置特定算法,每天玩手機(聊微信、玩遊戲、看抖音等)就等於挖礦,而挖到的數字貨幣既可以向官方直接兌換現金,也可以用它們參與各類活動贏取實物商品(購物卡、電話卡、手機等),用戶的風險直接降為0,收益也來得更快。

此前,以太坊創始人V神曾直言"中心化的交易所都應該下地獄",對此你是怎樣看待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