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廣東的天氣最近又搞“優惠”了

“滿15送5 ”的氣溫

真是讓人捉摸不透……

而在暖暖冬日的照耀裡

你是否已經忘記

2018年的最後一個節氣——

冬至”明天就要到來啦

雖然全國多地都有冬至習俗

但在向來流傳著

“冬至大如年”說法的廣東

這一節日的隆重程度絲毫不亞於過年

祭祀、掃墓、團聚、進補、賀歲……

倘若在冬至這一天走遍廣東每個城市

你會發現到處都有不同的民俗風景

廣東人冬至都吃些什麼?

各個地區又有哪些特色習俗?

今天就讓粵遊君帶大家

走進廣東人的冬至

感受冬日裡那一場溫暖“食”光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前

冬至還沒到來,外出工作的廣東人紛紛準備行李歸家團聚。家中的老少圍坐在一起搓湯圓,節日的氣氛漸漸濃了起來。

冬至未至,鄉味已濃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廣州,老一輩的廣州人還保留著冬至祭祖的習慣,每逢冬至前天都會事先購置好鯪魚,用鹽醃製好放在米缸,俗稱“壓缸”,預示著年年有餘,到了冬至這天再將燒肉、冬柑、湯圓等供品悉數放在廳堂敬奉祖先。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潮汕

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冬至前夜家中大大小小齊聚一堂,圍坐在竹篩四周一起“搓湯圓”(潮汕話中俗稱“唆丸”)。由於一家人有大手有小手,做出來的湯圓自然大小不一,因此這種湯圓也有一個可愛的名字,叫做“父子公孫丸”,寓意著在歲暮之際闔家團圓。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東莞水鄉片的一些鎮街有著冬至節前要理髮的習俗,當地流傳“擔冬擔矮小,擔年擔富貴”的順口溜。意思是如果頭髮沒有修理,就“擔”著頭髮過冬的話,就不會長高變得矮小;如果“擔”著頭髮過年,就能富貴。所以從前東莞人有“冬至過後不理髮,過了正月才剃頭”的說法。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早上

廣東人的冬至從清晨便開始忙活,一大早,各家各戶的廚房都是熱氣升騰,忙碌著準備菜餚果品祭拜祖先。

冬至從清晨開始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潮汕地區流傳著“冬節沒返沒祖宗”的民諺,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這一天無論如何要趕回家敬拜祖宗,否則就是沒有祖家觀念。冬至掃墓,在潮州也叫“過冬紙”。在農村地區,每年冬節前夕,各家各戶會自願湊費,交由村中長老準備祭品,並在冬至當天加入上山掃墓祭祖的行列。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當日,佛山各家各戶一早殺雞準備菜餚和果品拜祖先、蒸“鬆糕”。“鬆糕”是一種米粉發酵做成的糕點,蒸熟後有很多的細孔,整個糕點變得蓬鬆,口感松香軟糯。鬆糕有高升大發的好意頭,所以蒸鬆糕是佛山人過冬至必不可少的環節。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在粵東客家地區梅州,冬至日釀造娘酒是最重要的習俗之一。這習俗已傳承上千年,至今仍盛行不衰。冬至當天一大早,在梅縣梅西鎮,村子的房前屋後青煙嫋嫋,許多村民都在家中忙著釀造客家娘酒。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用它釀的酒可久藏不壞,回甜生津。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中山火炬區一帶人們把“做冬”視作“團年”,比過年還要隆重。清晨,阿婆就要起床蒸“九層糕”祭拜祖先,意思是請祖先保佑兒孫代代層出不窮。這種糕點一整塊層層疊疊有不同顏色,但又可一層層掀開不會粘連,逐層揭吃是當時孩子們的最大樂趣。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東莞,出嫁了的女兒,要一大早帶上冬團、豬肉、肥雞、大桔、餅乾、糖果等食品從婆家趕到孃家,以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此謂“拜冬”。而父母會將女兒帶來的食品分好裝袋派發給親朋好友,分享喜慶,隨後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冬至大宴。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午間

到了午間,祠堂漸漸熱鬧起來,家中的男丁帶上酒肉三牲、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祈願一年到頭闔家四季平安。

祭祖先,追古思今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潮汕民間,會在這一天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後家人圍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畢,午餐家人團聚。但沿海地區如饒平之海山一帶,則在清晨祭祖,趕在漁民出海捕魚之前,意為請神明和祖先保佑漁民出海捕魚平安。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東莞沙田區,做冬儀式尤為隆重,除了設有三牲,還有米飯、糕點、茶酒等供神。東昇人還喜歡用大芥菜、甜薯、豬肉粒燴煮成一種名為“漚冬”的菜祭祖,意為迎接冬天的來臨。而在坦洲,當地的村民還喜歡吃茶果來應節。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梅州的客家人祭祖分春冬兩次,冬至祭祖雖不如清明祭祖那樣隆重,但卻是必須進行的。客家人還有冬至晾蘿蔔絲的傳統,由於這時農事已畢,再加上天氣寒冷乾燥,所以客家人都在這一時節臘豬肉、醃鹹菜、晾曬蘿蔔絲。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很久以前,佛山就有冬至祭祀的習俗,除了各家各戶都要準備酒肉三牲、果品、湯圓祭拜外,往往還會舉行殺豬宰牛、演戲酬神、宣讀族譜、講述家史等儀式,熱鬧非凡。在南海平地黃氏大宗祠,祭祀過後,黃氏族人還會在祠堂內外擺上百圍,菜為“九大簋”,分為“三扣三硬三炒”。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下午

午後,家中的母親系上圍裙,戴上袖套,劏雞殺鴨、晾曬臘味……馬不停蹄地著手為家人準備一席豐盛的晚宴。

忙廚活,曬冬味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大過年”、“肥冬瘦年”,是廣州人自小聽到大的諺語。現在廣州人過冬至,許多家庭還保留著做湯圓、劏雞殺鴨的傳統。湯圓是冬至的必備之品,要全家人圍桌合吃,寓意閤家團圓。四五十年前的廣州,家家戶戶需要自己手工製作小糕點,每逢冬至前後,珠村的街坊鄰里一般喜歡製作肉包、糖心丸或粉果。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中山小欖有冬至做“水欖”的習俗,小欖的“湯圓”並不圓,像橄欖狀,故稱“水欖”,傳統的“水欖”是用紅豆沙或麻蓉為餡料的,也有隻包一小塊片糖的,有的還加點菊花肉在裡面。而煮“水欖”用的白開水是沒有味道的,只是另外再加入菊花瓣,吃起來有淡淡的菊花香。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節時,汕尾家家戶戶都會做冬節鴿,因其形狀與蛤蜊的肉相似,故取名為”冬節蛤“,又由於方言的”蛤“和”鴿“同音,而後部分不清楚的以為是”鴿“,所以又叫冬節鴿。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佛山,各宗祠在冬至舉辦冬日宴會,先祭祖,儀式過後族中宗親長老們齊齊抬出百斤大燒豬,現場“開刀分肉”,每席都可分得一份。順德人過冬至還有著近五百年曆史“分柑”的傳統,“柑”在白話裡與“金”同音,分柑也就是分金,寓意太祖派利給子孫後代,“柑”也與“甘”同音,寓意苦盡甘來。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晚上

夜幕降臨,家中的大廳熱鬧而溫馨,一家人圍桌相聚,闔家團圓,享受冬至這天特有的美食,一同迎接春天的到來。

冬至夜,享大宴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廣州人小時候的冬至記憶,都離不開一頓其樂融融的團圓飯。家裡的母親在廚房忙活一天,宰雞殺鵝,買燒肉,再準備粉絲、蝦米、魚蛋、冬菇、蘿蔔等材料做出九道葷素菜。個別家庭還會提前買好臘肉、花生、芫荽、蔥等材料,特地做好一道暖胃養生的臘味糯米飯。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潮汕地區,除了冬節丸,也有人在冬至吃落湯錢,用白糯米磨成粉,做時形狀如舊時銅錢,放水中煮熟,撈起後放在“揖粿缽”用“粿槌”絞拌成粘狀,趁熱用手捏起一小塊,粘上佐料即食。其口感香糯黏滑,既是美食,也是藥膳,食之能補中益氣,主消渴,暖脾胃之效。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梅州,每年冬至時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購買新鮮的羊肉,配上當歸、黨參、紅棗等中藥材,加生薑和糯米酒或者娘酒,盛裝在甕中封好,用慢火細細熬燉,直至成濃醇的酒肉,傳統的客家諺語中有“冬節到時羊酒香,進補身體最合時”之說。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在佛山順德,還有“圍坐打邊爐過冬至”的民俗,打邊爐,是順德人對吃火鍋的習慣稱謂。剛出水的草魚取脊背肉,切成不到一毫米的薄片,形狀要像展開雙翅的蝴蝶。魚片汆燙,只需幾秒,爽滑清鮮。除了魚,雞也是打邊爐青睞的食材,鄉村散養的土雞,肉質彈韌而口感香醇。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鹹丸是東莞人在冬至、除夕、元宵都吃的一道傳統美食,東莞鹹丸用料精細、講究,用糯米粉製作,隨意捏成團,不加餡,再佐以魷魚、蝦米、冬菇、臘肉碎粒、鹹菜等配菜,鮮甜美味。在東坑,人們會取用當天的剩菜,蝦米、瘦肉、蠔豉、魷魚、冬菇、青菜熬成湯底,鹹丸用糯米粉搓團投入湯鍋中即可。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陽江人過冬至,會做當地的特色傳統美食——鹹湯圓,用料以當地海產為主,一般選用魷魚絲、幹瑤柱、蝦米幹、鮮貝、煎香的鯪魚肉鬆、豬雜等材料來熬出湯底,再加入白蘿蔔一起熬煮,湯汁鮮甜無比。糯米粉手工做出的圓子口感滑潤綿韌,蘿蔔粒吸收了湯水中的精華鮮嫩可口。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茂名人吃菜包籺過冬至,做菜包籺餡料和煮籺是相同的,不過包成球形的包子狀,然後用乾淨燙熟的大片生菜葉包住,再放進籺籃蒸熟,無須用湯煮。蒸熟後有韌性的籺身包在柔軟的菜葉裡,入口另有一番風味。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吃艾角是惠州特有的過冬習俗,民間俗話稱為“角仔”。惠州過冬食用的艾角多采用鹹料,傳統用料多為蘿蔔絲、豬油渣、蝦頭、五香粉等,蒸熟即可食用。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雖然沒有熱烈喧鬧的煙花爆竹

也沒有舉國同慶的聯歡晚會

但對於廣東人來說

冬至是熱鬧忙碌而又充滿希望的一天

“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家鄉的味道

在冬至這天會更加懷念

粵遊君在此預祝大家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冬至大如年,一家小團圓!廣東人的冬至不止食湯圓,還有……

素材來源:廣東旅遊、佛山旅遊、梅州旅遊、東莞旅遊、中山旅遊、中山日報、梅州日報、廣州廣播電視臺、南方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