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还文物,欧美博物馆立场不一,有的坚决拒换!

据《今日俄罗斯》12月5日报道,意大利最高法院近日做出判决,要求位于美国洛杉矶的保罗·盖蒂博物馆归还一尊超过2000年的古希腊青铜雕塑,理由是雕塑在意大利海域被发掘,且被非法走私出境。

可盖蒂博物馆却在声明中表示,雕塑的发掘与文化属性跟意大利“没有关系”,依美国法律和国际法,将不予归还。

盖蒂博物馆2007年曾公开声明,将应意大利政府要求归还40件雕塑,但不包括这一件。后者随即起诉,双方围绕这桩官司已经打了11年。

返还文物,欧美博物馆立场不一,有的坚决拒换!

本文主角,古希腊青铜雕塑“胜利的青年” 图源:保罗·盖蒂博物馆

据了解,这尊雕塑名为“胜利的青年,来自法诺的运动员”(The Victorious Youth,Athlete from Fano),制作于公元前300-前100年。许多学者认为其出自留西波斯(Lysippos)之手,此人是古希腊最杰出的三大雕塑家之一,也是亚历山大大帝的私人雕塑家。

通过分析雕塑成分,有观点认为其来自古希腊的德尔斐与奥林匹亚等圣地,是一个运动员雕塑系列的组成部分。该雕塑历史上一度消失,直到意大利渔民1964年在法诺市海岸意外发掘。

渔民以5600美元的价格转手卖给意大利的艺术品贩卖商人,并被走私出境。1977年,盖蒂博物馆从德国艺术收藏家赫尔泽(Herman Heinz Herzer)手里以接近4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这尊雕像,并陈列该馆进行展示。

2005年,意大利政府以走私盗窃文物的罪名起诉盖蒂博物馆前任策展人图鲁(Marion True)。她2006年12月致信博物馆董事会,称自己的所作所为得到了董事会成员的许可,是“代人受过”(carry the burden)。

大约同时,盖蒂博物馆馆长布兰德(Michael Brand)宣布,会把26件有争议的文物归还给意大利政府,后者一共对52件馆藏品提出追索。2007年8月,双方同意归还其中的40件,但不包括“胜利的青年”。

返还文物,欧美博物馆立场不一,有的坚决拒换!

保罗·盖蒂博物馆 图源:维基百科

意大利政府随即诉诸提交法院,马尔凯区地方法院审理。意方观点认为,雕塑在该国水域中被发现,因此属于意大利;且被运出境时缺少许可证。位于罗马的意大利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 of Cassation)在近日判决中支持这一观点,并要求美国博物馆归还。

意大利文化部长伯尼索利(Alberto Bonisoli)表示,希望美国当局能够尽快采取措施,协助将雕塑归还给意大利。

然而,盖蒂博物馆表示拒绝,声称“法律与事实都不支持意大利政府的观点”,认为这尊雕塑是在“国际水域”被发现,与意大利只有“些许和意外的”联系。

该馆在声明中指出:“这尊古希腊雕塑从来都不是意大利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意大利公民的意外发现并不代表文物属于意大利。(意大利)法院的没收令违反了美国法律及国际法。”

法国决定向贝宁归还26件文物

法国总统府11月23日发布公告说,法国总统马克龙决定立即向西非国家贝宁归还26件文物。

返还文物,欧美博物馆立场不一,有的坚决拒换!

法国总统马克龙

公告说,这批文物是1892年法军从贝宁前身达荷美王国的贝汉津宫殿掠夺的,贝宁政府此前曾要求法国归还。法国将采取切实措施及必要的法律手段来确保文物的顺利归还,并同贝宁分享文物保护经验。

返还文物,欧美博物馆立场不一,有的坚决拒换!

法国巴黎布隆利本土艺术博物馆展出的19世纪贝宁艺术品

据悉,目前法国博物馆收藏的非洲文物数量约有9万件。

返还文物,欧美博物馆立场不一,有的坚决拒换!

法国巴黎布隆利本土艺术博物馆展出贝宁王国时期的艺术品。

法国巴黎一博物馆反对归还非洲艺术品

法国近日的一份研究报告主张法国应该归还非洲艺术品,然而,巴黎布朗利河岸博物馆则批评该报告,认为应该把这些非洲艺术品更广泛流传供人欣赏,而并非归还给来源国。

位于巴黎塞纳马恩省河畔近铁塔地区的布朗利河岸博物馆,是法国国内非洲艺术品最多的收藏地点,占全法国9万件艺术藏品的三分之二。该博物馆主管马田27日表示,他对于那些呼吁把艺术品归还非洲国家的言论表示不满。他认为该报告“玷污”了在殖民时期买回来和收藏到的一切。

马田说,那些由与殖民时期有关的人,比如行政人员、医生和士兵等,所捐赠或因科学鉴证收回来的艺术品状况不太稳定需要维护,并称众多作品是“免费送予的赠品”。

大英博物馆归还伊拉克8件文物

英国大英博物馆向伊拉克驻英国大使萨利赫·侯赛因·阿里交还八件大约5000年前的物件。

这批文物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遭劫掠,辗转来到英国。考古学家不仅鉴定它们来自伊拉克,还认定它们所出自庙宇,相当于侦破一桩考古学“悬案”。

伦敦警方2003年5月没收这批文物,因为一名文物贩子不能提供显示文物出处的合法文件。警方向大英博物馆托付这批文物,包括护身符、印章和陶土烧制的锥体等物件。

返还文物,欧美博物馆立场不一,有的坚决拒换!
返还文物,欧美博物馆立场不一,有的坚决拒换!返还文物,欧美博物馆立场不一,有的坚决拒换!
返还文物,欧美博物馆立场不一,有的坚决拒换!返还文物,欧美博物馆立场不一,有的坚决拒换!
返还文物,欧美博物馆立场不一,有的坚决拒换!

奥地利归还乌克兰一批二战时被掠信件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争年代的信件对于作者和收件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技术博物馆将1941年7月从乌克兰卡缅涅茨-波多尔斯基市邮局掠走的1215封信归还乌克兰。

乌克兰国家历史博物馆代表本国政府接收了这批信件。据乌通社报道,这批信件中的652封信已经找到收件人或相关合法拥有者。

“这批信件的移交具有政治、历史和人道主义等多个层面的重要意义。奥地利和乌克兰两国研究二战文献资料的专家们为信件回归和找到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主人,付出了巨大努力,”乌国家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列加索娃说,“信件回归后,寻找收件人的工作将继续进行。博物馆方面将把信件的副本交还合法主人,原件将在征得同意的前提下由博物馆永久收藏。”

1941年,纳粹占领下的乌克兰卡缅涅茨-波多尔斯基市邮局的一批信件被掠走,后被辗转送至维也纳的技术博物馆档案库。21世纪初,文献研究者发现了这批信件。他们的研究表明,75%信件作者是当时驻扎在那里的作战部队官兵,其余为当地居民撰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