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 ≠ 恐懼

焦慮 ≠ 恐懼

文 | 冷雲舒

我們常常把焦慮和恐懼混淆為同一種情緒反應。而事實是,焦慮和恐懼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它們都是對危險處境作出的情緒反應,都可能伴隨各種生理症狀的出現,比如心悸、發抖、冒冷汗等。許多因焦慮而出現這些生理症狀的人都報告說,他們體驗到了一種強烈的恐懼,擔心自己會因此而死亡。

儘管如此,焦慮與恐懼之間仍然存在許多的不同之處。我們可以把焦慮和恐懼作一個對比,通過對比,我們可以清楚的認識到焦慮與恐懼的區別到底在哪裡。

比如,一個人只要他的家人出門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他就感到特別的緊張、害怕,擔心家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在途中會發生意外,我們可以把這種害怕叫作焦慮;但是,如果他的家人確實險些或是剛剛遭遇了一場交通意外,他因此而感到害怕的時候,這種害怕我們就可以把它叫作恐懼。

又比如,一個身體很健康的人,一準備出門,就害怕自己會因為心臟病突然發作而死去,我們把這種反應叫做焦慮;但是,如果這個人確實患有嚴重的心臟病,而因此擔心自己的病情,感到害怕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把他的這種反應叫做恐懼。

通過以上的兩個例子,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焦慮和恐懼的不同之處在於:

  • 恐懼是一個人對自己當下現實處境所面臨的危險作出的恰當的情緒反應。
  • 焦慮表現為與現實處境不相稱的痛苦的情緒反應,或者是對自己想象中的危險作出的反應。可以說,焦慮其實是我們的主觀情緒感受,並無確定的令人恐懼的客觀對象。

冷雲舒,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一級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規劃導師;資深團體心理輔導老師;資深個人成長私人教練;企業EAP諮詢師。關注家庭及個人成長問題,堅信每個人內心都有成長的力量。主攻存在、人本、認知行為取向的整合心理療法。

擅長諮詢領域:抑鬱症、強迫症、焦慮症、恐懼症、人際交往障礙、個人職業發展、考前焦慮、厭學、情感等問題的心理諮詢;家庭教育、親子關係等家庭心理諮詢。

諮詢風格:親切隨和,積累了5000小時以上個案諮詢經驗,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激發個人潛能的諮詢風格。

諮詢形式:首選面詢,無法到工作室可選擇微信或電話語音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