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恒大与毕节“三年之约”倒计时

从山沟里的穷孩子到富豪榜的常客,许家印把这个巨大的跨越,归功于高考政策恢复创造的机遇。

凭着国家改革的大潮,许家印找到了贫穷圈套的出口,但还有更多大山深处的人们,在奋斗的同时,等待着那个跨越的机遇。

达则兼济天下,饮水思源的许家印带领着恒大,来到了贵州毕节,试着为这里的人们也打开一扇脱贫的窗口。


- 1 -

贫穷的毕节

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1个半小时的航程,就到了贵州省毕节市。

毕节,地处乌蒙山区,是中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常年笼罩雾中。毕节,西邻云南,北接四川,还是乌江、北盘江、赤水河的发源地,但这里的贫穷程度却让人惊讶。


见证恒大与毕节“三年之约”倒计时



为什么贫穷?因为这里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占。

先说天时,毕节地区有两大问题,缺日照,缺水。

因为全年被雾气笼罩,所以贵州日照稀少,导致果蔬成熟季节长。

缺水,是因为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流水溶蚀作用强,所以地表水不易存留,造成了当地水资源贫乏的状况,水污染大。

地利方面,毕节位于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但因为山地地形,交通极不便利,地理位置再怎么优越也成枉然。交通对经济的作用不言而喻,而没有路的毕节,即便身处地区中心,也无法形成对外勾连的枢纽,钱自然就流不进来了。

人和的缺失表现在,毕节900万户籍人口,平均教育水平仅为初中。教育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先天条件不足的一种弥补,但毕节因为教育水平的落后、资源的匮乏,显然不具备这种弥补改善的能力。

于是,贫穷,长久以来都是毕节最鲜明的注脚,“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一直是人们对毕节乃至整个贵州的最深刻印象。

不过,对现在的毕节来说,这个贫穷的标签,即将被彻底剥除。

- 2 -

改变正在发生

转折点出现在2015年。

2015年11月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精准扶贫冲锋号令吹响。一向雷厉风行的恒大在听到发号施令后,连夜召开高管会议,开始部署精准扶贫行动。

12月1日,恒大正式决定结对帮扶毕节市,并开始制定帮扶大方县的扶贫计划。而现在3年过去,当地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1岁的龙国权,现在居住在毕节大方县奢香古镇一座崭新的民房里。

在163天前,龙国权一家5口还挤在青松村的破旧木屋里,龙国权靠种玉米维持家里的基本生活,小编问他,那时有多少收入,他的回答是,山里没收入,就种点东西自己吃。

他们的两个孩子,每天早上6点在家出发,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到校上学,夏天还好,但到了冬天,零下几度的湿冷天气,让孩子回到家冻得说不出话来。

在恒大扶贫工作组入户调研的163天后,龙国权一家4口都搬到了奢香古镇,他们住的这套新房,面积80平米,明亮宽敞,连房子带家私家电都由恒大置办,然后移交给政府。

恒大为龙国权在一家烟草合作社安排了工作,他每日育苗耕地,月收入达到3000元。两个孩子也不用再翻山越岭去上学,他们转到了离家较近的恒大十一小学,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成绩也有了明显提升。

龙国权向小编细致地讲述着恒大扶贫工作组到来的这163天里的经历,形容这一切变化让他“喜出望外”。“这套房子怎么也得30万,我一辈子也挣不了30万,几年之后,政府会为我确权,真的是做梦都不敢想。”


见证恒大与毕节“三年之约”倒计时


龙国权一家


而像龙国权一样,在毕节实现稳定脱贫的居民,还有18万。完成这个脱贫目标,恒大只用了1000多天。到2020年,恒大预计还会有100万毕节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事实上,扶贫并非易事,需要从物质到精神去改变一个人。那么,恒大是如何迅速在毕节实现这一改变的?

- 3 -

恒大的扶贫歼灭战

在实地探访后,小编了解到,恒大在大方县的扶贫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大方面。

调研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2015年,恒大的工作队伍一进入毕节,就发起了全方位的数据调研。恒大把对老本行修房子分毫不差的严谨精神,也放到了对大方县的数据调研上。

一份恒大的入户调查问卷显示,工作组每到一户人家,都要进行现场拍摄,一丝不苟地用5张照片记录贫困户的实际情况。

同时,他们还定位了每户人家所在的经纬度信息,定位精确到度分秒。

受访家庭还需要填写一份详尽的问卷表格,包括家庭成员信息,他们期望的工作和行业。

在数据搜集完成后,恒大扶贫工作组会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最后再根据这些信息,搭建合适当地的产业。


见证恒大与毕节“三年之约”倒计时


用这样的标准,恒大扶贫团队过去3年走过了200多万公里的山路,采集了毕节全部34万多户、100多万贫困老百姓的详细资料。


见证恒大与毕节“三年之约”倒计时



产业扶贫

考虑到毕节的实际情况及居民需要,恒大为毕节选择了蔬菜、肉牛、中药材和经果林等支柱产业。

以肉牛产业为例,安格斯牛起源于英国苏格兰东北部,号称是世界三大有种牛肉中,从选种到养殖到宰杀都最讲究的牛肉,是目前国内西餐厅常用的肉牛品种。

恒大将这个品种引入毕节,替代了普通土牛,然后帮助大方县把牛肉销往上海、北京等国内主要的优质牛肉消费市场。


见证恒大与毕节“三年之约”倒计时



蔬菜方面,因为毕节的问题主要是缺水和光照,恒大便修起了一片片蔬菜大棚,从以色列引入滴灌技术,水分和肥料的施加都采用滴灌方式,以此发展期蔬菜产业。

除了扶植本地产业,恒大还让2万当地员工,外出到恒大的物业管理公司就业。

恒大来扶贫的队伍,来自全国各地,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应届生,恒大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然后用这些年轻人的活力,恒大地产精神的严谨,去影响当地贫困户,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

搬迁扶贫

步行3个小时,小编终于进入一座大山,发现山里只零星住着三户人家,这怎么能不贫穷呢?

对西南地区,贫穷,往往来源于环境,大山里面,少有事情可干,中国人都是勤劳勇敢的,在哪里都是能干的,淳朴的,要治理他们的贫穷,最重要的就是改变他们的环境。

让住在偏僻山村的贫困家庭,搬到镇上,住进新建成的独栋民房。搬迁扶贫解决的不仅是村民们的居住环境问题,还为村民创造了寻找更多就业机会的便利条件,也让村里的孩子们可以离学校更近些,省去翻山越岭上学的烦恼。

恒大透露的数据显示,目前,恒大在毕节10个县区,已经完成援建和代建12个移民搬迁社区及50个新农村,帮助毕节市共计近11万人完成搬迁。


见证恒大与毕节“三年之约”倒计时


教育扶贫

产业扶贫和搬迁扶贫能解决当下的贫困问题,但长远来看,一个地区是否发达,跟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教育扶贫,不仅仅有针对适龄孩子们的兴修学校、增强师资力量,还有对成年居民们的就业“教育”,以帮助他们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

在对毕节进行精准扶贫的3年间,恒大仅在大方县就建成了11所小学、13所幼儿园、1所完全中学和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并且这些学校都已经全部投入使用。


见证恒大与毕节“三年之约”倒计时



知识对脱离贫困的意义不言自明,恒大本身其实就是一个教育脱贫后诞生的奇迹。恒大的创始人许家印,曾在各个不同场合多次表示,他这代人能有机会,都是因为高考彻底改变了命运。

如今多次稳居富豪榜的许家印,多年前也是大山里的贫穷孩子,高考让他走出了大山,在机遇之神的眷顾下,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

现在,许家印要用自己的能力,帮助更多大山里的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

- 4 -

恒大扶贫卓见成效



见证恒大与毕节“三年之约”倒计时



转眼,时间已经来到2018年的12月,恒大帮助贵州毕节脱贫的“三年之约”,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

18万贫困人口全覆盖、40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的103项重点工程全竣工并交付使用,这些数字背后,是2108名恒大人在过去1096天,一点一点艰苦奋战出来的;是恒大110亿元无偿捐赠资金,通过合理规划使用实现的。

恒大体系化的精准帮扶工作,解决了过去馈赠型帮扶的弊端,也就是只给钱,但没有教会当地人如何用好这些钱、并持续赚钱的问题,从产业根源上,让毕节市的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放眼全球,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冠绝世界,贫穷并不是缺乏奋斗的精神,而是缺乏环境和条件,尤其是在国内的中西部地区。现在,恒大有针对性地给这些地区的人们创造条件、创造机会。

除了带来资金、技术和配套设施,2000多名驻扎在毕节的恒大人,也为毕节带来了咬定目标、苦干实干、雷厉风行的恒大精神。

天时、地利、人和都齐全了,毕节大方县稳定脱贫的目标也就能实现了。

一座座新屋,一亩亩菜地,一头头肉牛,一份份体面的工作,一座座充满孩子欢声笑语的新校园,恒大在毕节市的1000多天,照亮了中国西南贫困山村阴暗的角落,让那些身处寒冬的人们重获温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