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文集為何能穿越時空:長養慈悲心,此生多珍重

豐子愷先生是一位在多領域成就卓越的藝術大師,是跨界精英的典範人物了。今年適逢豐子愷先生誕辰120週年。他最為國人熟知的身份現代畫家和漫畫家,被世人尊稱為中國漫畫的創始人;他也是散文家,文風兼有平易純樸之風、寬仁雋永之意和童真天然之趣,他的散文是現代文學中備受推崇的佳品,多次被選入學生教材,作語文教育典範。同時他還是書法家、美術教育家和音樂教育家。此外,他還是一位勤奮的翻譯家,曾翻譯過夏目漱石、石川啄木等日本文學名家的作品,以及被譽為“日本《紅樓夢》”的古典長篇鉅著《源氏物語》,他和小女兒豐一吟合作翻譯了俄國作家柯羅連科的長篇小說《我的同時代人的故事》,以及《音樂的基礎知識》、《中小學圖書教學法》等大量教育類圖書。朱自清、郁達夫、巴金、葉聖陶等名家,均對豐子愷的文章和漫畫讚譽有加。日本漢學家吉川幸次郎則說,豐子愷是最中國的中國人。

豐子愷一生成就極多,他是中國現代畫家和漫畫家,被世人尊稱為中國漫畫的創始人,他是散文家、書法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同時還是一位翻譯家,翻譯過大量的日俄文學經典。

這樣一位著述豐厚、成就斐然的文藝大師,人生之路並不一路順遂,支撐他穿越戰火離亂,在藝術上苦心孤詣經年不改的,正是他單薄身軀下那顆“長養慈悲,珍愛持重”的赤子之心。

豐子愷出生於1898年11月9日,由於父親的早逝,母親很早便獨自扛起起拉扯他兄妹六人的重擔,家裡經營著一爿小染坊,生意勉強可以維持。豐子愷從小就很有繪畫天分,私塾大門前的孔子像是他畫的,體育課上的龍旗也是他畫的,班裡同學們紛紛爭搶著收集他的顏料畫,同年時期他就是聞名鄉里的小畫家了。

1914年,豐子愷以第三名的好成績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其實他當時一口氣考上三家高校,原本有志於學習物理、化學等應用科學,但考慮到家中經濟困難,最終選擇了可以全免學費的師範專業。在師範學校,豐子愷遇到了李叔同、夏丏尊、單不廠、姜丹書等名家大師,其中李叔同對他影響至深,一直是豐子愷人生的藝術導師和精神楷模。

1937年八·一三淞滬戰爭爆發,石門灣突遭敵機轟炸,仁厚的豐子愷毅然決定帶著全家老小一起逃難,一路乘船、乘汽車、乘火車,跋山涉水,顛沛流離,一路照顧大家的豐子愷費盡心力,逃難至重慶時,竟然連頭髮都白了。

為了節省物資,豐子愷只用唯一的一支狼毫筆在極小的宣紙上作畫,落墨前,他會用碳條勾勒出大致的佈局,再慎重下筆。1939年,流亡中的豐子愷為紀念弘一法師六十歲壽辰,在炮火連天中繪製完成護生畫續集60幅。

抗戰結束後,豐子愷和家人從重慶回到上海。一家人擠在只有一間屋子的寓所裡,附近的住房也擠滿了人,空氣很差,家裡人幾乎都得了肺病。豐子愷忙於創作和生計,竟兩次暈倒在地。上海的中國畫院請他去當領導,他再三推辭說,只想潛心畫畫,無意擔任領導。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豐子愷堅持翻譯了夏目漱石、石川啄木等日本文學名家的作品,以及被譽為“日本《紅樓夢》”的古典長篇鉅著《源氏物語》,他還和小女兒豐一吟合作翻譯了俄國作家柯羅連科的長篇小說《我的同時代人的故事》,以及《音樂的基礎知識》、《中小學圖書教學法》等教育類圖書。

1973年年底,也許是對自己健康狀況惡化有了預感,75歲高齡豐子愷毅然加快了《護生畫集》第六集的100幅畫的創作步伐,要知道當時他已經極度虛弱,家人讓他多休息,他卻每天早上4點鐘偷偷起床作畫,《護生畫集》的第6冊,就是豐子愷先生這樣隱瞞家人,暗中創作完成的。此時距離他和老師約定的時間還有6年,而距離他在1928年動筆創作《護生畫集》第一集的時間,已經整整過去45年。

45年的時間,一顆偉大的靈魂在世間獨自堅守著師生二人當年的約定,踽踽獨行,痴心不改。2年後,在華山醫院,豐子愷安詳地離開了他一生深情眷戀的人間。而他終生秉持恪守 “長養慈悲心,此生多珍重”的精神之炬,中將照耀後世,長燃不熄。

時常聽到有人這樣發問:為什麼像豐子愷、梁實秋、汪曾祺這樣得文藝大師,他們的文集能一版再版,穿越時間的塵封,收穫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原因似乎並不難揣測:這些大師,既是藝術和智慧上讓人仰之彌高的雄峰,可以讓不同的讀者,從多路蹊徑向峰頂登臨;同時,文藝大師們對世間萬事萬物睿智、通透的見地,從根本講是可以超越時代園囿的。

而這部 “此生珍重”套裝新書,共有四本,書名溫情滿滿又富有深意,非常的“豐子愷”,這部套書,由豐子愷先生的女兒豐一吟特別授權,濃縮了豐子愷先生畢生的藝術思想和生命智慧,同時針對當下的精神困惑,在書中敷設了一條“以篤定撫慰焦慮,以純真療愈迷茫”的邏輯隱線,為整部作品作品賦予了更加豐富的現實意義。

豐子愷的散文樸厚無華,卻有一種特別的味道, “長養慈悲心“的深沉之愛,彌散全篇:

一是禪意,作為弘一法師出家前在浙江師範任教期間最得意的門生,豐子愷受弘一法師影響至深,一生都恪守心性的修行,他的散文《佛無靈》《漸》以及《大賬簿》等篇目均透露出高深的佛學修為。無論他筆下的文字還是繪畫,總流出一股天真無邪的靈性,他喜歡寫兒童、畫兒童,他從兒童行為中反思和洗滌心靈,終將自己從世俗虛偽矯飾的樊籠中脫離出來,成為一個“順其自然”的人。

二是純真,豐子愷的純真,看透世間的人情世故,而堅持懷有純真的心,是高級的洞察和智慧。對瑣碎和清苦的生活保持幽默感,對複雜的世界保持一種簡單,是一種非常可貴的精神。看過豐老的漫畫和文章都知道,他寫的都是身邊瑣事,卻擁有著煙火氣的溫情,比如畫孩子,嬉笑怒罵中看到了生氣和美。在《孩子的啟示》中他寫到了童年的純真,在他眼裡,童年是人一生的黃金時代,保持童心的人,才能永遠獲得純真的快樂。

三是悲心,欣賞豐子愷的作品,總會升起隱隱的悲心。悲心並不是一種無用的負面情緒,悲心來之於快樂的短暫和難得,也來自於對生活的共情。豐老一生踐行著珍重慈悲的大愛之心,正如他在《護生畫集》第三部的序言中所寫:“護生者,護心也。去除殘忍心,長養慈悲心,然後拿此心來待人處世。這是護生的主要目的。”

今年是豐子愷先生誕辰120週年,豐子愷先生“長養慈悲心,此生多珍重”的精神之炬,必將照耀後世,長燃不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