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讀《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有感

「悦读」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讀《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有感

——堅定信仰與篤行躬行

「悦读」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利用在黨校學習機會,我靜下心來閱讀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這本書。該書通過訪談形式生動描繪了青年習近平於1969年1月,15歲時從北京來到陝西省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插隊落戶,直至1975年10月回京上大學,近七年知青歲月的艱辛磨鍊、積極努力。

「悦读」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圖為1973年,習近平和延川縣北京知青雷平生(左一)、陶海粟(右二)、雷榕生(右一)在延川。

這組採訪實錄共採訪了29人,其中既有同他一起插隊的北京知青,又有同他朝夕相處的當地村民,還有當年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作為新時代成長的青年人,品讀此書能夠從小故事中讀出大道理,從口述史中洞察大時代,從真情懷中感受大擔當,從奮鬥史中汲取大智慧。有讀者評價:它是當代青年人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鮮活教材,也是當代青年人勵志成才的重要典範,還是當代青年人綻放青春光芒的黨史寶典,更是當代青年人汲取真理光輝的精神寶藏。毋庸置疑,本書意義非凡,對青年來說更為意義深遠。

「悦读」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而我在閱讀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卻是對和他一起插隊,同住一個窯洞的北京知青雷平生的訪談,談到了“習近平能夠從一名普通知青成為梁家河大隊的領頭人,他有什麼特點?”雷平生談到的習總書記優秀品格中的四個特質,激起了我強烈的共鳴和深深的思考。

「悦读」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01

第一,強烈的使命感。

一是農村7年,在梁家河經過數年苦練和磨鍊,擺正了自己的位置。他把自己看作是黃土地的兒子,並從這個角度來思考如何為人民服務。二是強烈的憂患意識,以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家國情懷與擔當意識。

「悦读」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02

第二,辯證思維方式。

看問題習慣從多方面考慮運用辯證思維方式,針對一個問題進行多角度反覆推敲,互相印證,而不是簡單從一個方面刻板地考慮問題,更不是自以為是。

「悦读」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03

第三,遇事有定力。

不論大事小事,遇事沉著淡定,始終保持情緒冷靜。他很喜歡曾國藩的一段話:“愈是軍情棘手,眾議紛紜,愈要心明力定,從‘耐煩’二字痛下功夫。”做大事者必須具備冷靜的心態和自控能力,這樣即使事務再緊急,也可以條分縷析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他不止一次談到智商與情商的關係。他認為,智商是重要的,而情商則是關鍵,尤其是做大事者。

「悦读」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04

第四,肯讀書善讀書。

他說過,“好學才能上進”“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學習走向未來”,這是他從自己讀書經歷中得出的深刻認識。

我們常常感慨,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作為單位主官,負責或者分管某項業務工作,面對當下困難風險的挑戰,百姓民生的期盼,改革發展的瓶頸,進退留轉的困惑,我們學習習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的故事,尋找初心、不忘初心、踐行初心,從領袖身上汲取拼搏向上的精神力量,我的體會是:

「悦读」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燈塔。“不求做大官,但求做大事”,無論順境還是逆境,始終堅定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堅持“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擺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當作老百姓的一員,帶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工作。堅持檢察工作的“人民性”,要求每一名幹警堅守“忠誠、擔當、為民、公正、廉潔”檢察職業道德,立足檢察工作崗位,在辦案中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履職盡責,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法治環境。

辯證思維是重要的方法。工作中困難很多,矛盾和問題很多,有了辯證思維方法,學會抓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又不忽視次要矛盾和次要方面的問題。此次中央開展的機構改革,就是本著“精兵簡政,釋放活力,提升效能,方便群眾”的原則,“讓同一類事項,同一類業務,進行同類項整合”從源頭上解決長期以來部門職責不清或者職能交叉重疊,群眾辦事難等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堅持檢察工作的“批判性”。要善於借鑑辯證的唯物主義觀,善於運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抓住工作重點,努力打造江陵檢察品牌。

篤信躬行是根本的保證。認準的目標,無論困難有多大,無論壓力有多重,始終保持政治定力、戰略定力、執行定力、抵腐定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到一系列黨規黨紀的制訂和完善,以嚴肅的追責問責機制促進落實成為新常態。堅持檢察工作“革命性”,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敢抓敢管的韌勁定力。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以政治建設為統領,落實全面從嚴治檢新要求,抓好檢察干警意識形態教育和風險管控,確保檢察工作正確的政治方向;抓緊提升自身業務能力,面對司法改革“捕訴合一”的新要求、檢察公益訴訟等新業務,勇於自我剖析、自我革新,及時調整、適應時代新變化。

勤學善思是終身的法寶。“人不讀書,其猶夜行”,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處身新的歷史方位,面對社會主要矛盾轉化,領導幹部沒有廣博的知識,缺少寬闊的眼界,就難以洞察時事、多謀善斷,駕駛全局,更別說當好“施工隊”,掌握主動權。堅持檢察工作“創造性”。勤于思考、善於總結提煉辦案心得,積極應對以審判為核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創造性的提升自己,不斷增強辦案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只有不斷擴大知識的外延增量、優化思維的內存存量,提升專業化、創新性的思維能力,才能更好地順應時代要求、承載時代使命、創造嶄新業績。

「悦读」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悦读」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