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悦读」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坚定信仰与笃行躬行

「悦读」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利用在党校学习机会,我静下心来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该书通过访谈形式生动描绘了青年习近平于1969年1月,15岁时从北京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直至1975年10月回京上大学,近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辛磨炼、积极努力。

「悦读」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图为1973年,习近平和延川县北京知青雷平生(左一)、陶海粟(右二)、雷榕生(右一)在延川。

这组采访实录共采访了29人,其中既有同他一起插队的北京知青,又有同他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还有当年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作为新时代成长的青年人,品读此书能够从小故事中读出大道理,从口述史中洞察大时代,从真情怀中感受大担当,从奋斗史中汲取大智慧。有读者评价:它是当代青年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鲜活教材,也是当代青年人励志成才的重要典范,还是当代青年人绽放青春光芒的党史宝典,更是当代青年人汲取真理光辉的精神宝藏。毋庸置疑,本书意义非凡,对青年来说更为意义深远。

「悦读」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而我在阅读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对和他一起插队,同住一个窑洞的北京知青雷平生的访谈,谈到了“习近平能够从一名普通知青成为梁家河大队的领头人,他有什么特点?”雷平生谈到的习总书记优秀品格中的四个特质,激起了我强烈的共鸣和深深的思考。

「悦读」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01

第一,强烈的使命感。

一是农村7年,在梁家河经过数年苦练和磨炼,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他把自己看作是黄土地的儿子,并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如何为人民服务。二是强烈的忧患意识,以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家国情怀与担当意识。

「悦读」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02

第二,辩证思维方式。

看问题习惯从多方面考虑运用辩证思维方式,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反复推敲,互相印证,而不是简单从一个方面刻板地考虑问题,更不是自以为是。

「悦读」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03

第三,遇事有定力。

不论大事小事,遇事沉着淡定,始终保持情绪冷静。他很喜欢曾国藩的一段话:“愈是军情棘手,众议纷纭,愈要心明力定,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做大事者必须具备冷静的心态和自控能力,这样即使事务再紧急,也可以条分缕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他不止一次谈到智商与情商的关系。他认为,智商是重要的,而情商则是关键,尤其是做大事者。

「悦读」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04

第四,肯读书善读书。

他说过,“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这是他从自己读书经历中得出的深刻认识。

我们常常感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作为单位主官,负责或者分管某项业务工作,面对当下困难风险的挑战,百姓民生的期盼,改革发展的瓶颈,进退留转的困惑,我们学习习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故事,寻找初心、不忘初心、践行初心,从领袖身上汲取拼搏向上的精神力量,我的体会是:

「悦读」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灯塔。“不求做大官,但求做大事”,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持“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当作老百姓的一员,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坚持检察工作的“人民性”,要求每一名干警坚守“忠诚、担当、为民、公正、廉洁”检察职业道德,立足检察工作岗位,在办案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履职尽责,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

辩证思维是重要的方法。工作中困难很多,矛盾和问题很多,有了辩证思维方法,学会抓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又不忽视次要矛盾和次要方面的问题。此次中央开展的机构改革,就是本着“精兵简政,释放活力,提升效能,方便群众”的原则,“让同一类事项,同一类业务,进行同类项整合”从源头上解决长期以来部门职责不清或者职能交叉重叠,群众办事难等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持检察工作的“批判性”。要善于借鉴辩证的唯物主义观,善于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抓住工作重点,努力打造江陵检察品牌。

笃信躬行是根本的保证。认准的目标,无论困难有多大,无论压力有多重,始终保持政治定力、战略定力、执行定力、抵腐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到一系列党规党纪的制订和完善,以严肃的追责问责机制促进落实成为新常态。坚持检察工作“革命性”,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敢抓敢管的韧劲定力。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实全面从严治检新要求,抓好检察干警意识形态教育和风险管控,确保检察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抓紧提升自身业务能力,面对司法改革“捕诉合一”的新要求、检察公益诉讼等新业务,勇于自我剖析、自我革新,及时调整、适应时代新变化。

勤学善思是终身的法宝。“人不读书,其犹夜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处身新的历史方位,面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领导干部没有广博的知识,缺少宽阔的眼界,就难以洞察时事、多谋善断,驾驶全局,更别说当好“施工队”,掌握主动权。坚持检察工作“创造性”。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提炼办案心得,积极应对以审判为核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创造性的提升自己,不断增强办案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不断扩大知识的外延增量、优化思维的内存存量,提升专业化、创新性的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要求、承载时代使命、创造崭新业绩。

「悦读」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悦读」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