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吃大运河系列之七——焦圈

上期回顾

在上期脸哥给大家介绍了老北京的代表小吃——豆汁,顾名思义,豆汁是以绿豆为原料,去除豆中淀粉之后剩下的汁水再发酵而成,味道酸中带甜,气味之浓烈,非老北京人一般不能“承受”,是过去皇家贵族的“宫廷御饮”。

1

昨天脸哥讲过,喝豆汁是有讲究的,要就着焦圈,咂着咸菜,这样吃起来才有滋有味,而这其中的这焦圈可不是普通的配菜,它是大有来头的,焦圈的历史甚至比豆汁本身还要久远,所以今天,脸哥的任务就是带大家来认识这道豆汁的“绝妙搭档”。

逛吃大运河系列之七——焦圈

2

说起焦圈,也是老北京传统的特色小吃之一,焦圈色泽焦黄,形状似手镯,刚出锅的焦圈散发着油香,吃起来口感焦脆,不仅可以配着豆汁一起吃,还可以夹在烧饼里,另外,做的好的焦圈还能保证放置多天不发绵,口感依旧酥脆,是老北京人早点最常吃的“主力军”之一。

逛吃大运河系列之七——焦圈

3

关于焦圈的做法,首先是要把盐、碱、矾等材料混在一起用水化开,然后用这调好的水来和面,和成的面团需要反复按压。当面团揉匀之后,需要静置3-5个小时,用来醒面。

面醒好之后,我们需要将它按成长扁片,并用刀切成一条条的小长条,然后每两条叠在一起,用小刀在中间划一刀,但注意不要切成两半,不然做出来的焦圈就不是手镯形了,叠好的长条再静置几分钟之后,就可以下锅炸了。

炸焦圈的时候,我们要用筷子把刚下锅的生焦圈从中间撑开,然后在油中转那么几圈,这样既熟得快,而且也能让炸出的焦圈成手镯形。在焦圈定型之后,翻过来炸另一面,直至成枣红色时捞出锅控油,这样,一个酥脆的焦圈就做好了。

逛吃大运河系列之七——焦圈

4

前面脸哥也说了,焦圈的历史比豆汁还要久远,这是因为在宋代时,大诗人苏轼就写过关于焦圈的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宋代距今已有八九百年,从几百年前流传下来的小吃,还有这么出名的“大腕”做免费推广,焦圈怎么可能不火?

当然,钟爱焦圈的除了苏东坡,还有生活在明代的著名药学家李时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第五章谷部中有这样的记载:“入少盐,牵索扭捻成环钏之形,油煎食之。”看看,连医典都有介绍,怪不得能成为老北京小吃的代表。

逛吃大运河系列之七——焦圈

5

由于焦圈是一种含油量非常高的面食,所以又有名为“小油鬼”,脸哥建议吃货们不要经常吃,不然会发胖,偶尔体验一次足矣。而关于焦圈的吃法,最著名的自然就是配着豆汁、辣咸菜一起吃,另外也可以夹在饼里,当然直接吃也不错。和豆汁一样,焦圈也是当年皇室贵族的“专享”,到了几百年之后的今天,这对“哥俩儿”也是不离不弃,都成为了老北京的特色小吃,只不过,相比唱”黑脸“的豆汁来说,焦圈的味道可以算得上是的“红脸“吧。

逛吃大运河系列之七——焦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