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靠打價格戰趕跑洋貨,如今卻賣辦公樓,四川長虹敗局已定?

作為曾經家喻戶曉的彩電大王,長虹卻在時光中褪下了光環,就在9月6日晚間,四川長虹發佈公告稱,近日,公司已完成上海長虹大廈的對外轉讓工作。本次交易價格8120萬元,交易款項已結清,產權過戶已完成。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家擁有60年曆史的企業在發展道路中迷失,曾經的彩電大王,還能重回巔峰嗎?

曾靠打價格戰趕跑洋貨,如今卻賣辦公樓,四川長虹敗局已定?

正規的軍工企業

1958年,那是熱情和夢想噴薄的年代。一群軍工人揮動鐵鍬,在四川綿陽城郊的一片麥冬田上建起了“國營長虹機器廠”,也是當時國內唯一的機載火控雷達生產基地。這是長虹集團的前身。此後的發展中,這家軍工企業堪稱不負眾望。1973年,長虹廠率先在軍工系統成功研製出第一臺電視機,註冊商標“長虹”,長虹品牌由此創立。

上世紀80年代,中國彩電市場開始崛起,長虹又從日本引進了第一條彩電生產線。但由於技術落後,國產電視品牌始終被東芝、松下等洋品牌壓制。而長虹長達20年的輝煌時光,可以說與它的前董事長倪潤峰是密不可分的,正是倪潤峰挑起的價格戰才讓長虹在中國彩電業大綻光芒。

曾靠打價格戰趕跑洋貨,如今卻賣辦公樓,四川長虹敗局已定?

1988年,倪潤峰被提拔為長虹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這時國內的彩電市場基本被日本給壟斷了,中國的企業要想在其中脫穎而出並非易事。為了打破這個僵局,倪潤峰經過了幾個月的深思熟慮,決定用價格戰來打這場仗,降低長虹電視的價格。當年長虹電視實現了1.97億元的利潤。

利用打價格戰優勢,一躍成為行業龍頭

自從使用了一次價格戰奏效之後,價格戰似乎就成了長虹在商場上的利器,風華正茂的長虹一度是國內彩電市場的絕對霸主,1997年長虹彩電市場佔有率高達35%。“當年每賣三臺彩電,就有一臺是長虹。”資深彩電行業人士回憶。在之後的兩次危機中,長虹還是採用了價格戰突圍,發展成了實力雄厚的知名彩電品牌,一躍成為行業龍頭,直至2009年連續20年佔據銷量第一。

曾靠打價格戰趕跑洋貨,如今卻賣辦公樓,四川長虹敗局已定?

在長虹早期,倪潤峰給長虹帶來的都是正面的決策,但在後期,與劣跡斑斑的APEX合作,平白損失了38億。他的決策失誤就是長虹由盛轉衰的分水嶺,而趙勇則是以60億豪賭等離子的戰略性失敗,給了長虹致命的一擊。從2010年開始,長虹逐漸走下坡路,被同行遠遠的甩下。

長虹的大敗局是否已註定?

戰略失誤帶給長虹的代價是慘烈的。2015年,長虹虧損19.7億元。同時,它的對手康佳、海信、TCL等國產品牌已經快速地成長起來了。長虹已經被擠出了前五名。而此時,小米、樂視等靠互聯網“玩”起來的企業卻讓長虹嗅到了一絲生機。但是這次,長虹決定押注智能家居。

曾靠打價格戰趕跑洋貨,如今卻賣辦公樓,四川長虹敗局已定?

長虹先後推出“家庭互聯網戰略”、“啟客電視”和“啟客冰箱”。除了繼續打價格戰,平時很少露面的長虹集團董事長趙勇也親自出臺為產品站臺。據知長虹目前已經扭虧為盈。但是接下來長虹能否抓住這一輪機遇重新崛起,回到曾經的家電王座上,失去了優勢的長虹,能否抓住人工智能這個風口再續輝煌?市場目前給予長虹的機會並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