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潮汕方言並不僅僅只有福佬話

狹義潮汕人即潮州八邑人。範圍今潮州市、揭陽市,汕頭市和豐順縣。三市面積10918.5平方公里,接近惠州市面積(11599平方公里)。

廣東潮汕方言並不僅僅只有福佬話

廣義潮汕人即潮州府人。包含曾隸古潮州的屬地,受到潮州文化影響的地區。今豐順、大埔屬梅州市,今陸豐屬汕尾市。潮汕曾行政名稱義安郡,古潮州,潮州路,潮州府。

常住潮汕本地約1000萬,華南地區約1000萬,遷居海外約2000多萬。

潮汕先民原是百越族,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一中原後,發配50萬罪人充軍,駐守五嶺,今潮汕地區西北揭陽嶺(在今揭西縣境西北)就是五嶺之一,這是北方人首次南遷潮汕,與百越族人雜居。

廣東潮汕方言並不僅僅只有福佬話

兩晉及隋代,北方戰亂,中原漢人又大批南遷,其中一部分由福建進入潮汕,這批漢人逐漸為閩南語系所同化,而改操閩南話,後人稱其“福佬”人。

至宋、元、明朝,同是中原南遷的客家人也從江西和福建進入潮汕,因此潮汕便成為福佬人和客家人雜居的地區。

由於操這兩種方言的漢人長期共同開發潮汕,再加上通婚等關係,相當多的人在使用方言上發生了變化。有的原來講客家話變成了講福佬話,有的原來講福佬話變成了講客家話,因此用語言來區分潮汕的福佬人與客家人是十分困難的。

宋朝的潮州太守彭延年,辭官落籍揭陽浦口村,他的後裔很多,住在揭陽的講福佬話,在揭西縣和陸河縣的則講客家話。彭延年是江西盧陵人,地道的客家人。

宋文天祥在潮汕抗元,其部下莊姓官員命妻子帶兩個孩子到吉康都砂坑洞(今揭西上砂)避難,現在後裔十萬多人,而留在他身邊的兒子則駐足普寧果隴。他原是客家人,他的普寧果作後裔講福佬話而被看福佬人。

南宋劉開七,是福建寧化縣石壁村客家人,公元1208年官授潮州都統制,其子劉廣傳公元1235年中進士,後裔分佈興寧、梅縣、五華、陸豐、揭西、惠來、潮陽、饒平等地,大部分講客家話,但居潮陽、惠來的講福 佬話,他在潮陽的子孫已經超20萬人。太平軍名將,後赴臺灣抗日的劉永福,就是他的一個後裔。其實,宋朝文天祥在海豐鵝埠被元兵俘獲後,部下大多數人散落潮汕,後來有的人講客家話,有的人講福佬話。

廣東潮汕方言並不僅僅只有福佬話

明、清朝,潮州是府城。現代漢學家饒宗頤教授,祖先是大埔縣的客家人,至他是13代,因為講福佬話,人們就當他是福佬人。

原來的少數民族被漢人同化,現在潮汕地區的兩大方言就是福佬話和客家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