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業將迎來大洗牌 企業如何生存成為關鍵

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速度在全球範圍內可謂是首屈一指,銷量已連續三年位居世界首位,但產業欣欣向榮的背後,同樣暴露出一些問題,產能過剩、安全事故頻發、行業資金短缺等等。與此同時,行業也將迎來一次大洗牌。


新能源汽車產業將迎來大洗牌 企業如何生存成為關鍵


據統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經從2013年的1.75萬輛和1.76萬輛,提升到2017年的79.4萬輛和77.7萬輛。另外在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聯合印發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國內新能源車年產銷達到200萬輛,這樣的產能規劃已經是大大超出了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規劃。

下面先給大家看下已經公開信息的新能源汽車規劃產能的情況:


新能源汽車產業將迎來大洗牌 企業如何生存成為關鍵


我國最近幾年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確實快,相比其他國家市場的容量也非常大,但是還遠沒有到一年能夠賣出上千萬輛車的地步,甚至賣到全球各地也並非易事,行業巨頭特斯拉產能已經開始提升,在技術方面處於劣勢的我們拿什麼與之抗衡?

另外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上游產業——動力電池,同樣出現了產能過剩現象。根據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6年,國內動力電池產業年均增長率分別高達368%、324%和78.6%,2016年動力電池領域的投資金額超過1000億元,2017年動力電池領域投資也超過600億元。

如果當前形成的產能全部釋放,會形成170GWh/年的巨大產能,大約是目前市場實際需求量的7倍多,可以滿足年產500萬輛的電動乘用車和50萬輛電動大客車的總需求。而按照相關規劃,我國到2025年都達不到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量。

另外,最近一直有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發生。8月25日,一輛威馬EX5出現自燃事故。8月31日,力帆650EV同樣出現了自燃事故。除了乘用車出現安全事故外,純電動公交車也出現過類似事故,8月26日,銅陵市一輛搭載沃特瑪電池的純電動公交車因電池故障起火。

另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發生電動汽車起火事故的車輛包括江鈴、野馬、眾泰等眾多品牌,除國內品牌外,國外特斯拉同樣也發生過相關事故。

這一系列的安全問題也引起了國家重視,並且啟動了新能源客車安全隱患專項排查工作,還將制定《新能源汽車統籌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以確保安全第一。

新能源汽車產業將迎來大洗牌 企業如何生存成為關鍵


除了安全事故外,行業中出現的資金問題也為企業大佬敲響警鐘。今年上半年,黑馬沃特瑪出現資金鍊斷裂情況、董明珠投資的南京銀隆因資金問題被查封等問題接連出現。近日又爆出知豆汽車和力帆股份資金流動緊張,拖欠員工薪資和供應商貨款問題。造車新勢力不斷融資、上市籌集資金也從側面反映出行業內普遍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另外,行業間多數汽車經銷商都處於虧損狀態。據資料顯示,全國只有32.8%的汽車經銷商處於盈利狀態,另外有26.7%的經銷商持平,40.5%的經銷商明確表示處於虧損狀態,經銷商虧損面擴大。

縱觀來看,過去野蠻生長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已經迎來在“後補貼時代”都會經歷的陣痛。行業壓力加大,一些技術、資金以及市場處於優勢的企業將會留下,至於如何成為留下企業中的一員,是各企業接下來需要考慮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