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都有哪些絕世名將?你知道嗎?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大變革時期。戰國時期包括二週滅亡前和二週之後秦滅六國完成之前。二週於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所滅,經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說公元前453年,另一說公元前403年)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推翻智氏,以三家分晉的結果為標誌,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

戰國七雄都有哪些絕世名將?你知道嗎?

秦國殺神白起

戰國七雄都有哪些絕世名將?你知道嗎?

白起,戰國時秦國郿(今陝西省眉縣常興鎮)人。

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任左庶長,領兵攻打韓的新城

次年,由左庶長遷左更,出兵攻韓、魏,用避實擊虛,各個擊破的戰法全殲韓魏聯軍於伊闕(今河南洛陽龍門),斬獲首級二十四萬,俘大將公孫喜、攻陷五座城池。因功晉升為國尉。又渡黃河攻取韓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

十六年,白起與客卿司馬靳(司馬錯次孫)聯合攻下垣城。

二十一年,白起攻趙,佔取郭狼城。

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鄧等五座城池。

次年攻陷楚國的都城,焚燬夷陵,向東進兵至竟陵,楚王逃離都城,避難於陳。秦國以郢都為南郡。白起受封為武安君。又攻取楚國,平定巫、黔中二郡

三十四年,白起率軍攻趙魏聯軍以救韓,大破聯軍於華陽,魏將芒卯敗逃,擄獲韓趙魏(韓趙魏又稱三晉)三國大將,斬首十三萬。又與趙將賈偃交戰,溺斃趙卒二萬人。

四十三年,白起攻韓之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

秦昭王四十七年,趙軍敗卒四十萬降於白起白起盡坑殺之。遣其小者二百餘人歸趙。趙人全國大驚。

戰國七雄都有哪些絕世名將?你知道嗎?

趙國軍神李牧

戰國七雄都有哪些絕世名將?你知道嗎?

李牧,戰國時期趙國柏仁(今河北隆堯)人。他的生平活動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抗擊匈奴,在趙國的政治軍事活動。

約在趙惠文王(前298年——前266年)中期,李牧已成為一位富有韜略的邊將。他常居代地雁門郡(今山西寧武以北一帶),根據實戰需要,他設置官吏僚屬,當地市租全部交入幕府,做為軍費。

匈奴小股人馬侵入時,趙軍假裝敗走,並拋下數千民眾給敵人。匈奴單于貪得民眾財物,便率大軍入侵,李牧嘗設奇陣,用兩側包抄,痛擊敵人,大破匈奴10餘萬騎。接連又滅掉襤,攻破東胡,降服林胡,單于落荒而逃,以後10多年不敢接近趙國邊城。由於李牧確保了趙國邊境的安全,使趙國君臣能無後顧之憂地對付強秦的兼併戰爭。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中少數能與秦軍抗衡的將領,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作戰中屢次重創敵軍而未遭失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分別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和圍殲戰的典型戰例。

戰國七雄都有哪些絕世名將?你知道嗎?

燕國武神樂毅

戰國七雄都有哪些絕世名將?你知道嗎?

樂毅,名毅,字永霸。中山靈壽人,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魏將樂羊後裔,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

燕國軍隊在樂毅指揮下單獨追擊敗逃之敵,一直追到齊國都城臨淄。齊湣王見臨淄孤城難守,就逃跑到莒邑並據城固守。樂毅單獨留下來帶兵巡行佔領的地方,齊國各城邑都據城堅守不肯投降。樂毅集中力量攻擊臨淄,拿下臨淄後,把齊國的珍寶財物以及宗廟祭祀的器物全部奪取過來並把它們運到燕國去。

燕昭王大喜,親自趕到濟水岸上慰勞軍隊,獎賞並用酒肉犒勞軍隊將士,把昌國封給樂毅,封號叫昌國君。當是燕昭王把在齊國奪取繳獲的戰利品帶回了燕國,而讓樂毅繼續帶兵進攻還沒拿下來的齊國城邑。

樂毅留在齊國巡行作戰五年,攻下齊國城邑七十多座,都劃為郡縣歸屬燕國,只有莒和即墨沒有收服。燕國前所未有的強盛起來。樂毅認為單靠武力,破其城而不能服其心,民心不服,就是全部佔領了齊國,也無法鞏固。所以他對莒城、即墨採取了圍而不攻的方針,對已攻佔的地區實行減賦稅,廢苛政,尊重當地風俗習慣,保護齊國的固有文化,優待地方名流等收 服人心的政策,欲從根本上瓦解齊國。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死去,太子樂資即位,稱燕惠王。派騎劫代替樂毅任將領,並召回樂毅。害怕回國後被殺,便向西去投降了趙國。趙國把觀津這個地方封給樂毅,封號叫望諸君。

齊國田單後來與騎劫交戰,果然設置騙局用計謀迷惑燕軍,結果在即墨城下把騎劫的軍隊打得大敗,接著輾轉戰鬥追逐燕軍,向北直追到黃河邊上,收復了齊國的全部城邑,並且把齊襄王從莒邑迎回都城臨淄。

戰國七雄都有哪些絕世名將?你知道嗎?

齊國火神田單

戰國七雄都有哪些絕世名將?你知道嗎?

田單,田氏,名單,臨淄人,戰國時田齊宗室遠房的親屬,任齊都臨淄的市掾(管理市場的小官)。齊國危亡之際,田單堅守即墨,以火牛陣擊破燕軍,收復七十餘城,因功被任為相國,並得到安平君的封號。

田單集中千餘頭牛,角縛利刃,尾扎浸油蘆葦,披五彩龍紋外衣,於一個夜間,下令點燃牛尾蘆葦,牛負痛從城腳預挖的數十個信道狂奔燕營,五千精壯勇士緊隨於後,城內軍民擂鼓擊器,吶喊助威。燕軍見火光中無數角上有刀﹑身後冒火的怪物直衝而來,驚惶失措。齊軍勇士乘勢衝殺,城內軍民緊跟助戰,燕軍奪路逃命,互相踐踏,騎劫在混亂中被殺。田單率軍乘勝追擊,齊國民眾也持械助戰,很快將燕軍逐出國境,盡復失地七十餘城,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火牛陣”。

隨後,迎法章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正式即位,是為齊襄王,田單受封安平君。

有滅齊便有興齊,歷史就是在反覆中不斷前進。當燕國人將齊國滅亡到只剩兩座城池時,一個年輕將領田單站了出來。手下只有七千兵,以代表戰役火牛陣將燕國人完全打敗,可說是一戰復國。火牛陣想使用並不容易,能將一個從沒有出現的策略考慮周全,火神之名,也算名副其實。

戰國七雄都有哪些絕世名將?你知道嗎?

楚國兵神吳起

戰國七雄都有哪些絕世名將?你知道嗎?

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攻克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元裡並築城。次年,吳起再次率軍攻打秦國,一直打到鄭縣。 而秦國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禦工事加以防守。在與秦軍作戰期間,吳起從不自視比普通士卒高人一等,夜晚就睡在不加平整的田埂上,用樹葉遮蓋身體來躲避霜露的侵襲。 這樣加上前412年被公子擊佔領的繁龐(今陝西省韓城市東南), 魏國全部佔有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並在此設立西河郡。經翟璜推薦,由吳起擔任首任郡守。

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向子夏學習儒家思想,並改革魏國兵制,創立武卒制。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為抵禦秦國的進攻,修築了吳城(今山西省孝義市西南)。

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萬攻打魏國的陰晉。吳起親自率領其中沒有立過軍功的五萬人,外加戰車五百輛、騎兵三千大敗秦軍。

前387年,魏武侯以吳起為將,率軍討伐齊國至靈丘

吳起的軍事思想主要集中於《吳子兵法》。在《吳子兵法》中,吳起主張把政治和軍事結合起來,對內修明文德,對外做好戰備,兩者必須並重,不可偏廢。

魏國公子無忌

戰國七雄都有哪些絕世名將?你知道嗎?

魏無忌,即信陵君,魏國公子,與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並稱為“戰國四公子”。是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公元前276年,被封信陵,所以後世皆稱其為信陵君

魏無忌處於魏國走向衰落之時,他效仿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的輔政方法,延攬食客,養士數千人,自成勢力。魏無忌禮賢下士、急人之困,曾在軍事上兩度擊敗秦軍,分別挽救了趙國和魏國危局。但屢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前243年,魏無忌因傷於酒色而死。十八年後,魏國為秦所滅。著有《魏公子兵法》

竊符救趙: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經擊破了趙國的長平軍,又進兵包圍趙首都。信陵公子的姐姐是趙惠文王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送給魏王和公子書信,向魏國求救。魏王派晉鄙將軍帶領十萬部眾援救趙國。卻怕秦國報復而讓軍隊停留在鄴城安營,名義上是救趙,實際上是抱觀望雙方的態度。一個隱士,大梁夷門的守門人侯嬴向信陵君獻計:“我聽說晉鄙的兵符常放在魏王的臥室內,而如姬最受魏王的寵幸,進出魏王的臥室,作一番努力能把兵符偷出來。我聽說如姬的父親被人殺害,如姬懸賞了三年,從魏王以下想求人為她父親報仇,但沒有找到。於是如姬對公子您哭訴,您派門客斬了她仇人的頭,獻給如姬。如姬想為您去死都在所不辭,不過沒有機會罷了。您只要一開口求她,她一定會答應。那麼拿到虎符,奪過晉鄙的軍權,可以向北援救趙國,向西打退秦軍,這是王霸的功業啊!”公子聽從了他的計策,求如姬,如姬果然盜得晉鄙的兵符給了公子。公子又聽從侯生的計策,帶原隱居在屠市中當屠夫的朱亥一起去。到了鄴城,公子假傳魏王的命令取代晉鄙。晉鄙合上兵符,仍懷疑這件事,抬頭看著公子說:“我現在擁有十萬軍隊,駐紮在邊境上,這是國家的重任,現在你單車前來代替我,怎麼回事?”想不聽從。朱亥袖裡藏著四十斤重的鐵椎,打死了晉鄙,公子於是掌管了晉鄙的軍隊。然後挑選得精兵八萬人,進兵攻擊秦軍。秦軍解圍而去,於是解救了邯鄲,保全了趙國。

破秦居趙:

魏無忌到達鄴地,晉鄙懷疑此事,朱亥取出鐵錐,一椎砸死了晉鄙,魏無忌便接管了晉鄙的軍隊。邯鄲得救,保住了趙國。孝成王感激魏無忌竊符救趙這一義舉。

魏無忌聽說趙國有兩個有才有德而沒有從政的人,一位是毛公藏身於賭徒中,一位是薛公隱沒在酒店裡,魏無忌打聽到他們的藏身地址,就悄悄地步行去同這兩個人交往,彼此都以相識為樂事。

趙勝知道了這個情況,就對他的夫人說:“當初我聽說夫人的弟弟魏公子是個舉世無雙的大賢士,如今跟那夥賭徒、酒店夥計交往,公子只是個無知妄為的人罷了。”

魏無忌聽後就向趙勝的夫人告辭準備離開這裡,說:“以前我聽說平原君賢德,所以背棄魏王而救趙國,滿足了平原君的要求。如今才知道平原君與人交往,只是顯示富貴的豪放舉動罷了。我從前在大梁時,就常常聽說這兩個人賢能有才,我惟恐不能見到他們,拿我這個人跟他們交往。平原君竟然把跟他們交往看作是恥辱。平原君這個人不值得結交。”

趙勝夫人把魏無忌的話全都告訴了趙勝,趙勝聽了自覺慚愧,便去向魏無忌脫帽謝罪,堅決地挽留魏無忌。趙勝門下的賓客聽到此事,有一半人離開了平原君歸附於魏無忌,天下的士人也都去投靠魏無忌,歸附在他的門下。

韓國謀神張良

戰國七雄都有哪些絕世名將?你知道嗎?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河南潁川城父(今河南寶豐)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張良的祖父、父親等先輩在韓國的首都陽翟(今河南禹州)任過五代韓王之相。

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 後又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幫助呂后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為留侯。

他精通黃老之道,不留戀權位,據說晚年跟隨赤松子雲遊。張良去世後,諡為文成侯。《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載了張良的生平。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歷史典故有圯上受書佐策入關,鬥智鴻門,暗度陳倉,下邑奇謀,虛撫韓彭,勸都關中,明哲保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