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準:北宋官員里的「跳水」名將

公元980年,北宋舉行國家公務員考試,來自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的小夥子寇準榜上有名。

寇準就此完成了他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步-農轉非後吃上了皇糧,被分配到了北宋最高法院(大理寺),擔任了一名普通科員。因為起點高,進步快,第二年寇準就被下放基層進行掛職鍛鍊。

寇準:北宋官員裡的“跳水”名將

寇準的新崗位是如今湖北巴東縣的縣令。寇準在巴東很有威信,據北宋媒體報道,每年到了交糧和徭役的時節,全國大部分縣令都為此而煩惱,而縣令寇準還沒分派任務,老百姓們就紛紛踴躍參與,唯恐落在後面。

北宋媒體很毒,輕描淡寫之間就將全國的縣級一把手放倒一片,唯獨剩下寇準站在光環中央玉樹臨風。

究其原因,民間傳說是因為寇準的工作能力讓男媒體們佩服,而硬朗、英俊的外表又讓女媒體們喜愛,這樣的官員,想不出名都難。

寇準:北宋官員裡的“跳水”名將

巴東知縣→成安知縣→鹽鐵判官→尚書虞部郎中→樞密院直學士,這不是旅遊線路,而是寇準的升遷軌跡。寇準在這條線上所花的時間只有九年。

公元990年,北宋查辦了兩樁官員貪汙受賄案。被關入大牢的兩個倒黴蛋,一個是參知政事王沔的弟弟王淮,另一個是官員祖吉。祖吉其實沒弄多少黑錢,小打小鬧的行為完全是屎殼郎推糞球,再滾也是那麼大。王淮才是只碩鼠,呈堂證供顯示其收的黑錢足有千萬之多。最後的判決令人瞠目結舌,祖吉被判了死刑,而王淮僅僅是被打腫了屁股之後領了一個撤職處分,而且很快又得以官復原職。

寇準看不下去了,因為他是一個純潔的人,更是一個眼裡容不得沙子、渾身都是正義感的憤青。

寇準:北宋官員裡的“跳水”名將

公元991年的春天,北宋大旱,宋太宗親自主持全國抗旱保收工作會。在會上,宋太宗讓大臣們都自查自糾,看有沒有因為施政不當而得罪了上天,所以才這麼久不下雨。寇準等的就是這個機會,他直言朝廷刑罰不公,所以整個國家才遭了天譴-他將那兩樁貪汙案和盤托出。

因為敢於直言得到了宋太宗的賞識,寇準一不小心又升官了,他被任命為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不久又改任同知樞密院事,相當於副總理級別。

跳跳更健康

寇準在這個位置上只幹了很短的一段時間就離任了,這次不是升官,而是因為在朝廷和同事張遜吵架,讓宋太宗一怒之下貶到了青州任知州(市長)。寇準升得快,降得也快,從副總理級官員到市長,跳水般的凌空而下博得了仇人們滿堂喝彩。

寇準:北宋官員裡的“跳水”名將

寇準離開京城以後,因為宋太宗想念他,隔三差五地就向大臣們打聽他在青州的生活狀況。大臣們都被問煩了,乾脆順水推舟說寇準在青州因為思念太宗,憂傷的小酒是天天醉,喝壞了心肝喝壞了胃。

一聽這話,宋太宗很心疼,第二年就把寇準召回身邊擔任了參知政事。

公元995年,北宋朝廷又有官員從高臺上一跳而下被貶出了皇宮。其實給皇帝打工,丟官、降職這樣的現象跟礦難似的防不勝防,每年總有那麼幾起,就看誰點兒背中槍。

寇準:北宋官員裡的“跳水”名將

大臣馮拯上書宋太宗,勸說早日把接班人給確定了。此次上書讓馮拯倒了大黴,他被宋太宗當場沒收了京城戶口貶到嶺南當了基層幹部。

寇準剛從青州回到京城,就去拜見宋太宗。宋太宗正因為腳傷疼得厲害而心煩,他捲起褲管給寇準看,埋怨地說:"我都傷成這樣了,你咋才來啊!"寇準答:"你才叫我回來啊!""馮拯的事兒聽說了吧?""聽說跳水了,很同情。""同情什麼啊,他以為自己是誰啊,家事也瞎摻和,活該。""呃,老闆,太子總是要立的。""嗯,小寇,你看誰合適?""這是您的家事,還是不要與後宮女人、官員商量的好。""那你看襄王來幹行不行?""這個可以有!""那就這麼定了……"

襄王能夠被定為太子,寇準不說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但推波助瀾的功勞是不可否認的。襄王心裡也有數,一直希望能有機會回報寇準。

寇準:北宋官員裡的“跳水”名將

機會很快就來了,而機會的提供者正是他爹宋太宗。照理說從選太子這事兒就可以完全看出寇準在老闆心裡的分量已經很重,可宋太宗有個毛病,就是不喜歡看到手下員工言行舉止失態,特別是對有損班子團結的吵架深惡痛絕;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翻臉不認人。

公元996年,寇準又一次和同事在皇帝面前猛吵了一架。寇準表現得很激動,臉紅脖子粗地和人爭論著是非對錯。太宗批評他:"小寇,你作為政府高官,這樣的不淡定有失體統啊!"寇準不聽勸,二愣子精神高漲地拉著宋太宗評理,他忘了上次被貶到青州就是因為在老闆面前吵架。不吸取教訓的後果往往就是重蹈覆轍,寇準充分證明了這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

他又被貶了,被貶到了鄧州出任知州。寇準很淡定,因為官場這潭水很深,人在高臺上,偶爾跳跳更健康。

寇準:北宋官員裡的“跳水”名將

仇人們再次掌聲如雷,紛紛對寇準的空中360度華麗轉身打出了滿分。

寇準的家人連夜聯繫了搬家公司,目標鄧州。

澶淵之盟

公元997年,宋太宗駕崩。皇太子即位成為了宋真宗,宋真宗很快便還了寇準當年的人情,他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出手把寇準拉上岸,召他回京出任工部副部長(侍郎)。

寇準的頭髮還沒擦乾,麻煩事就來了。

寇準:北宋官員裡的“跳水”名將

契丹族的軍隊趁北宋皇權交替,開始不斷騷擾邊境,這些蠻子不但放火、搶劫、耍流氓,更令人氣憤的是他們並不真刀真槍地和北宋軍隊對著幹,堅持打一槍就跑的土匪作風,不懈地考驗著北宋首腦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公元999年,契丹軍隊和北宋軍隊在高陽關打了一場遭遇戰,北宋軍隊大敗;1003年,契丹軍隊又心血來潮襲擊了高陽關,再一次打敗了北宋軍隊。

兩敗宋軍以後,1004年,契丹人自信心爆滿,開始大規模地集結部隊,大有一舉吞併北宋的勢頭。

寇準:北宋官員裡的“跳水”名將

宋真宗開會。國家有難,誰能站出來hold住局面?

宰相畢士安向宋真宗推薦了寇準,他說只有寇準和他一起出任宰相,國家才有救。

無人反對這一提議。天要塌下來的時候,誰頂誰死。

八月,寇準為相;九月,契丹軍隊就殺了過來。

20萬人馬浩浩蕩蕩地向北宋領土推進,塵土飛揚、遮天蔽日。北宋皇宮裡亂成一團,參知政事王欽若勸說宋真宗遷都金陵,樞密院事陳堯叟則說應該遷往成都,宋真宗也無心打仗,正準備讓王、陳二人玩石頭剪刀布時,寇準出場了。寇準聲色俱厲地說:"不戰而逃的事兒是萬萬不能幹的,誰要再說遷都,就直接砍了。國難當頭,奮起抗敵才是硬道理!"

寇準:北宋官員裡的“跳水”名將

寇準的話於情於理都無懈可擊。而且為了提升軍隊的士氣,他還建議宋真宗親征,但是統治集團內部並沒有多少人對保家衛國充滿熱情,甚至宰相畢士安都以有病在身為由不願陪宋真宗去前線。

到底去不去?宋真宗很糾結。殿前都指揮使高瓊站在了寇準一邊,他的意思和寇準差不多:親征必定士氣大增,消極避敵士氣必定土崩瓦解。

宋真宗很無奈地去了前線。澶州城內的將士一見皇帝前來,歡聲雷動,士氣高漲,並且在當天就用實際行動向宋真宗獻上了一份大禮-斬殺了契丹先鋒大將。

寇準:北宋官員裡的“跳水”名將

契丹軍隊久攻不下澶州,宋真宗著實無心戀戰,雙方首腦一拍即合:不打了,契丹軍隊拿錢走人,至於給多少,宋真宗的懦弱成全了他的大方,他說每年可給100萬。

寇準極力反對宋真宗準備和契丹軍隊議和的想法。但胳膊擰不過大腿,更何況朝廷裡幹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混蛋又太多,打著和平旗號狂噴的寇準被看做"好戰分子"。寇準妥協了,被迫放棄了主張,但他冷靜地對前去議和的使者叮囑道:如果你敢按老闆的意思給100萬,回來我就把你砍了,頂多給30萬,他們不要就拉倒。

契丹人也沒多大出息,他們果斷要了。

雙方就此簽下了歷史上著名的"澶淵之盟"。

寇準:北宋官員裡的“跳水”名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