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强硬态势抗住压力,奠定第二次车臣战争的成果

20世90年代初,前苏联解体。位于俄罗斯南部的车臣(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百余万),在一批退役军官带领下,于1991年10月宣布独立。而正同西方处于蜜月期,积极热衷“休克疗法"的总统叶利钦,对车臣分离势力采取了姑息纵容的态度,迎合了西方势力主张。

车臣是战略、交通的要冲,是莫斯科通往高加索等地的必经之路。1994年12月。车臣擅自阻断高加索能源通道,并抓捕70多名俄军士兵……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但是俄罗斯政治体系林立,内耗严重。4万名俄军士兵伤亡惨重,在付出惨重的代价。将车臣非法武装逼入绝境时。叶利饮却是策略摇摆,盲从西方——放弃武力,用政治手段解决车问题。

普京的强硬态势抗住压力,奠定第二次车臣战争的成果

1995年12月。俄联邦当局与车臣签署"特殊地位协定”规定车臣共和国有权参加国际交往,同时可以制定自己的宪法和法律。车臣成为国中之国。1997年3月,马斯哈多夫就任"车臣总统",叶利钦派特使前往祝贺。随后俄罗斯和车臣签署了一系列双边协议。叶利钦的怀柔政策,换取了一时的苟安,为以后留下惨痛的教训,车臣不但得到了俄罗斯的大量资金援助,同时利用和平时机,发展了两万多人的武装力量。

1997年下半年。叶利钦准备去车臣“视察”,马斯哈多夫竟提出:叶利钦到车臣访问“应该严格按照国家间相互关系惯例"进行,不能进行“视察性”访问。并且推广车臣语替代俄语、发行自己的货币、启用新的身份证、换掉俄罗斯官员等措施加快分裂活动。同时,车臣非法武装在俄罗斯境内频繁制造恐怖事件。寻求国外支持力量,鼓动达吉斯坦脱离俄罗斯。

普京的强硬态势抗住压力,奠定第二次车臣战争的成果

1999年8月。普京出任总理时,民意支持率不到2%。就在此时,车臣分裂分子在莫斯科制造两起恐怖袭击事件。残害了大量平民。普京决定采取强硬措施,对车臣非法武装斩草除根。他向民众讲到:“我们要什么?是要微不足道的西方贷款。还是要保全大片

领土?”。他旗帜鲜明、坚定的表明立场——车臣是俄罗斯的一部分,不允许分离出去。普京在车臣问题上坚持强硬的态度,为其在民众中赢得了很高的声望。九月份。普京派出10万大军,发动第二次车臣战争。他还亲自驾驶战斗机来鼓舞部队的战斗士气。要求参战部队不惜一切代价,重拳出击,将车臣非法武装全部击碎歼灭。

第二次车臣战斗打响后,普京承受着来自西方的巨大压力。西方舆论普遍把俄罗斯在车臣的军事行动,描绘为“种族清洗少和“人道主义灾难”,并呼吁国际社会加以制止。西方势力不停地给车臣非法武装撑腰打气。西方媒体在报道车臣事件时将非法武装分子称为“战斗队员”、“起义者”,故意混淆视听。

普京的强硬态势抗住压力,奠定第二次车臣战争的成果

“世界车臣大会”曾在丹麦首都召开,俄罗斯要求丹麦政府预以制止,丹麦以“集会自由”为借口加以拒绝。另外,“车医副总理”卡扎耶夫曾参与策划多起恐怖袭击事件,但此人频繁来往于欧洲和美国备受欢迎,俄罗斯要求引渡这名罪犯,丹麦和英国等罝之不理。

普京的强硬态势,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由于政策明确,参战士兵士气高涨。第二年的春天,就将马斯哈多夫的组织体系摧毁。将车臣非法武装大部歼灭,少量残余分子逃到了格鲁吉亚境内。为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完整和经济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

第一、二次车臣战争中,俄军极其强力部门为维护国家统一完整,有6.6万人阵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