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縣龍寶山的傳說(下)金體玉龍化為石龍

大年夜,玉皇大帝帶太白金星等官員來到金體玉龍的府前。只見萬家燈火,熱鬧非凡。玉帝觀此情,方信黑龍所奏之言。然而沒有看到有謀反跡象。他暗暗思忖,金體玉龍威望如此之高,也不得不防。於是玉帝當即命令金體玉龍,調離此地,回宮待命。金體玉龍聽到帝命,忙跪在玉帝面前奏道:“臣來此,業已數載,黎民百姓剛剛跳出火海,所定一些利民計劃,尚未完成,容臣再幹幾年。”黎民百姓聽到要調走金體玉龍,也紛紛跪在玉帝前,要求留下金體玉龍。

蒼山縣龍寶山的傳說(下)金體玉龍化為石龍

金體玉龍看到黎民百姓滿含淚水,跪地相求,他怎麼能忍心離開這些勤勞善良的黎民百姓!於是他再次請求玉帝開恩。玉帝心想:莫非金體玉龍真有反我之心,為什麼就是不想離開此地?於是就地把它點化為一條石龍,列於群山之中。後來,人們便把此山叫做龍山。

金體玉龍為給當地黎民造福,不惜自己的身軀,使自己凸起的脊背變為高高的山峰,長出了奇花異草,參天的松柏。頭部變成石質堅硬的花崗岩。腰部變成各種顏色的大理石。尾部變成青色的石灰石。左側有金,右側有銀。中部是肥沃的糧田,清清的泉水。金體玉龍用自己的軀體,哺育著方圓幾百裡的黎民百姓。

蒼山縣龍寶山的傳說(下)金體玉龍化為石龍

龍山渾都是寶,後來,人們把它稱為龍寶山。從此掏金掘銀的人接連不斷,據說,明朝以前就在這裡開採過金銀。明朝萬曆年間,神宗皇帝親自帶人到這裡察看過,並派人在這一帶重新採礦冶煉金銀。他們在龍寶山東二十多里的銀子山開採銀礦,設了七十二座衙門,建了七十二座馬臺,打了七十二個石碾子,挖了七十二眼井。把開採的銀子送到龍寶山前的兩個大爐子和幾個小爐子裡去冶煉。後來人們就把銀子山前採銀子的地方,叫做“銀廠”,就是現在車輞鄉的銀廠村;把冶煉金銀安兩個大爐子的地方,分別叫作“上大爐”、“下大爐”;把安小爐子的地方,分別叫“前小爐”、“後小爐”。由於那時交通不便,煉出的金銀一時運不出去,只好就地暫存起來,人們就把存放金銀的地方叫做“擱寶莊”,後來演變成“葛寶莊”,一直沿用到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