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咋搞特色小鎮?各類融資方式全解析

在政策利好的大環境趨勢下,特色小鎮已成為各地方轉型升級的新高地,然而成功有效的建設和落地離不開大量資金的投入,動輒幾億、十幾億,且資金佔用時間由幾年到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不等。作為項目持續發展的血液,

資金問題成為制約特色小鎮建設和發展的主要瓶頸。

從國內各地的特色小鎮開發建設情況看,顯然以政策主導的融資還遠遠不能滿足特色小鎮建設需求,因此如何將特色小鎮建設與資本接軌,選取適當的融資與投資模式,以此為特色小鎮培育有力的資金支持呢?我們來系統梳理下關於特色小鎮的融資渠道和方式。

一般情況下,特色小鎮的融資模式除公益類捐贈外,按照資金來源可劃分為: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兩種模式。我們來看看其架構圖。

沒錢咋搞特色小鎮?各類融資方式全解析

特色小鎮融資模式

所謂債權融資是指資金需求方通過借錢的方式進行融資,而融資方在獲得資金的同時必須要承擔資金的利息,借款到期後要向債權人償還資金的本金。為此,債權融資也意味著投資方獲得的只是資金的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一般不會產生對企業的控制權問題。且債權融資能夠提高融資方所有權資金的回報率,具有財務槓桿作用。

股權融資則是指持有企業股權的股東以出讓部分企業所有權,引進新的股東或戰略投資者從而達到融資的目的,同時總股本也相應增加實現增資擴股。股權融資所獲得的資金,企業無須還本付息,新老股東共同分享企業成果並承擔有限責任。由此可看出,這種融資方式具有長期性、不可逆性和無負擔性等特點。按照融資對象及渠道來劃分,主要有公開市場發行募集(公募)和定向發行募集(私募)兩類,包括配股、增發新股以及股利分配中的送紅股等。

沒錢咋搞特色小鎮?各類融資方式全解析

明晰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的定義和特徵後,我們來針對建設特色小鎮的不同資金需求,如城鎮基礎投資、文化旅遊投資、健康養老、水利工程、農業投資等具體項目類型作歸總梳理,並對此匹配相應的融資和運作方式建議,包括政府貼息、開發銀行貸款及財政資金,各類投資基金、PPP (或PPP + P2P), BT, TBT, ABS (資產證券化)等。

(一)土地一級開發

特色小鎮中的土地一級開發,包括項目地的徵地補償、拆遷安置、七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配套設施的建設,以及產業項目的開發。

就土地一級開發而言,政府可委託機構代理行使權利,通過銀行、財團、央企、國企等出資參與投資建設,投資時間短,可直接獲利,也可以享受項目的升值收益。

(二)二級房產開發

二級房產開發,包括居住地產、商鋪、客棧、度假式公寓、養老地產等。

這個階段的項目投資是通過招投標尋找合作伙伴的,投資者通過銷售及運營回收所得,融資模式可以多元化。比如銀行貸款、債權類融資、房地產資產證券化、產業基金融資、夾層資本、融資租賃、ABS項目融資、產權交易融資、房地產信託融資等。

(三)產業項目及產業價值鏈的打造

該類項目包括特色產業項目,如科教文衛等產業事業及孵化園、產業園等;還包括旅遊產業項目,如主題公園、休閒商街、會所、夜景遊玩等。

以上產業項目投資既可以採用債權類投資,也可以採用股權類投資,包括PPP類、股權類產業投資基金、互聯網金融類產品等。

(四)城鎮化服務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該類項目包括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交通、城市智能化管理、社區服務、銀行、學校、醫院、會展中心等。

根據以上建設項目特點匹配相應的融資模式,可以多元化選擇,常用的有PPP、BT、TBT、ABS、REITs等。

沒錢咋搞特色小鎮?各類融資方式全解析

資本是推動特色小鎮開發和運營的動力,且必須依託於有效的投融資才能落地。而融資安排和融資成本直接由項目未來現金流和資產價值決定。出於風險隔離及可操作性考慮,特色小鎮投融資應以項目為主體,以未來收益和項目資產作為償還貸款的資金來源和安全保障

與此同時,打通三方金融渠道

,保障政府的政策資金支持,引入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資金,三方發揮各自優勢進行利益捆綁,在特色小鎮平臺上共同運行,才能最終實現特色小鎮的整體推進和運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