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明庄村有位百岁老人,如今五世同堂,感叹日子越来越好

在见到明满珍老人之前,笔者曾想象过关于百岁老人的无数种形象,或苍颜白发、慈眉善目,或身体羸弱、老态龙钟。却从未想到,在一位百岁老人身上,会出现孩童般懵懂的眼神、稚气的语言和纯净的笑容,这种气质跟明满珍老人并不违和,仿佛这就是她原本的模样。

宁夏固原明庄村有位百岁老人,如今五世同堂,感叹日子越来越好

当一个人真正经历过一个世纪,那么她的人生必然是丰厚饱满的,每一条皱纹都可能写满了故事。

1918年4月4日,明满珍出生在明庄村,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那时候,国家内忧外患,动荡不安,能吃饱穿暖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明满珍靠着一碗碗清可见底的黑面糊糊和野菜糊糊长大,几乎没有买过新衣服,都是哥哥姐姐穿小的,留给她继续穿。

宁夏固原明庄村有位百岁老人,如今五世同堂,感叹日子越来越好

干农活、做女红、烧饭、带弟弟妹妹,明满珍年幼时就已经能做很多事,唯独不能读书识字。那个年代,读书是富人家孩子的特权,穷人家没钱供孩子读书,尤其是女孩,贤惠能干,嫁一个好男人才是衡量女性价值的标准。

明满珍也不能例外,16岁那年,经媒人介绍,她认识了来自甘肃张家川的马英武。马英武人如其名,英俊伟岸,还识文断字,明满珍觉得很好,两人便喜结连理,从此在明庄村定居。

宁夏固原明庄村有位百岁老人,如今五世同堂,感叹日子越来越好

马英武和明满珍结婚十余年,一起经历了战乱、饥荒、朝代更替,却没有一起白头偕老。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马英武因病去世,留下了明满珍和八个孩子,其中一个孩子还因为失足溺水永远离开了人世。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这个瘦弱的回族妇女一度日夜无眠,以泪洗面,可她并没有被残酷的现实击垮,而是选择用瘦弱的肩膀扛起整个家庭的重担。

宁夏固原明庄村有位百岁老人,如今五世同堂,感叹日子越来越好

苦难的生活给予明满珍最大的馈赠就是练就了她坚毅的品质,她独自将七个孩子拉扯成人,让他们念书识字,还妥善安排了他们的婚事,甚至将最小的儿子培养成了一名人民教师。

待孩子们都成家立业,岁月却将明满珍变成了古稀老妪,她选择和三儿子马克俭一家一起生活。

“我就是祖母一手带大的,小时候的衣食住行都是由她照料,所以我和她非常亲。”马克俭的儿子马思礼说,自他记事起,祖母就是一个富态慈祥的老太太了。“每天乐呵呵的,似乎没有什么烦心事。以前吃过的苦,受过的罪,从来不跟儿孙说。性格也要强,自己能做的事绝对不会麻烦别人。90多岁的时候当了高祖母,还能拄着拐棍到村里串门,我们都盼着她能这样硬硬朗朗过一辈子。”

宁夏固原明庄村有位百岁老人,如今五世同堂,感叹日子越来越好

人有旦夕祸福,四年前的某一天,明满珍在躬身提水壶的时候不慎跌倒,导致肱骨骨折,从没住过院的人第一次住进了医院,身体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垮了下来。“瘦了,整个人小了一圈,也不能下地,胃口小了很多,最常吃的就是杂粮粗面,好消化。耳朵和眼神也不行了,辨认一个人需要通过仔细看、仔细听才能知道是谁。可思维一直很清晰,别人说啥、问啥,她都能说上来。为了方便照顾祖母,我和父母以及兄弟姐妹轮流陪护。”

几天前,明满珍的大儿子,83岁的马克诚离世。和十多年前失去二儿子马克勤一样,老太太又哭了许久。

为了开解老人的心情,大女儿马克英将老母亲接到自己家里小住几天。马思礼说:“我大姑和小姑家都在明庄村,相隔不远,隔段时间老太太就想过去转转,夏天天气好,我们就用轮椅推过去,顺便让她透透气,天气特别冷的时候,就开车送过去,怕老人家着凉。”

宁夏固原明庄村有位百岁老人,如今五世同堂,感叹日子越来越好

2018年12月6日,一个寒冷的早晨,笔者跟随马思礼去马克英家拜访了明满珍老人。

老人皮肤白净,穿着合身的黑色外套坐在炕上,眼睛里全是光芒,想来年轻时也是清秀佳人,只可惜当时条件有限,老人并没有留下年轻时的照片。

当天老人的外孙女明如莲和孙女婿海正平也来探望。老人家能准确说出他们的名字,聊天的过程中,老人时而笑得像个孩子,时而又悄悄抹泪。

提起过去,她只说了一句话:“那时候穷,没有过上好日子,直到共产党执政,我才过上了舒坦日子,好好活着,多过几年好日子么。”

宁夏固原明庄村有位百岁老人,如今五世同堂,感叹日子越来越好

简单的话语,能看得出明满珍老人对生活的热爱。在这个流行养生的年代,许多人都在寻找长寿的秘诀,听了这位世纪老人的故事,笔者认为,长寿不在于饮食的精致,不在于家境的优渥,在于一个人在转瞬即逝的流年中,尝尽了酸甜苦辣,看淡了悲欢离合,仍然勇敢面对生活的勇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